《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00字(精選16篇)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00字 篇1
孔夫子曾經說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并且還說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鬃右恢被畹搅似呤䴕q,五十七年的經歷使他仁德兼備,學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不敢說后無來者,也起碼是前無古人了)。以如此身份,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議!
作為一個完全有足夠的資本炫耀自己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點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因為世間萬物的客觀規律也許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體感情是無限的。作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無限的“人”,這也正是讓孔子感到學無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舉止,是處于不斷的變化過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內容,就打破了原來的舊的規律!安换既酥患褐,患不知人也!笨鬃影言捯呀浾f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論述,也自然而然體現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
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觀點卻是驚人的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的。
這就是孔子的學習!這就是圣人的學習!
也許我們這些凡人是永遠無法領會萬世師表的學習的內涵,但每一個人也許都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00字 篇2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的一位偉大的教育家,論語是孔子和他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字字句句,片片斷斷記錄下來的,后來《論語》成了舉世聞名的古代經典文化,曾經有朝廷宰相僅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他把論語中富有哲理的話講給昏君聽,昏君聽了孔子的話后,終于也變成明君了,從此他熱心治理國家,國家就強大起來了。
《論語》中有許多哲理名言,對我們的教育起著非常積極的影響,因此學習論語是十分有意義的。例如:子有四教,文、行、 忠、信 四項內容教授學生。剛毅木,訥近人,焚遲問仁。 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從這些論語中,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們做事要謹慎,待人要忠誠,要懂得怎樣尊重別人。這都是我們做人的準則。
以后我在為人處世也要這么做,并且每時每刻都提醒自己的伙伴。讓大家在學論語的過程中健康成長。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00字 篇3
今天,爸爸買了一本《論語》。剛開始,我覺得沒意思,就沒在意。
下午,閑著沒事,我隨手翻了翻,覺得有點趣,就靜下心來認真地讀了幾篇。我是越來越喜歡這本書了,其中第一篇給我的印象最深,文章這樣寫道:“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同悅)乎?”意思是說“學習以后,能在一定的時候溫習它,不也感到很高興嗎?”這正是我學習上應該做到的。在學校,老師每天都會給我們講授很多知識。我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時間一長,就會忘記許多。如果經常翻開書溫習一遍,就能牢牢地記住。記得有一次聽《超強記憶學習法》電視講座,那位老師這樣教我們:一堂課下來,下課時用三十秒回憶本堂課學習的重點;一天下來,花三分鐘回顧這一天學習的重點;一周下來,花十分鐘回憶本周學習的重點;一個月下來利用一小時回憶本月學習的重點。他所說的正是“學而時習之”的道理,學習的樂趣正是因為記住很多知識而得到快樂,也就“不亦樂乎?”了。
我愛讀書,更愛讀《論語》這樣的好書。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00字 篇4
第一、四,五、六則是關于學習態度(包括個人修養)的。歸納起來,有三個要點:第一,一個人要掌握知識,必須不斷地進行學習,要好學,勤學,不知疲倦地學,并能把按時進行復習當做一件樂事。第二,要想真正學到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虛心拜周圍的人為老師,乃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第三,學習者要堅持自我修養,對自己,學而不厭,不怕別人不了解;對同志,以能相互切磋學問為樂;對弟子,教導要特別耐心。第二、三則是關于學習方法的,孔子著重強調了兩點:其一是,對所學的東西,應該按時復習。復習的目的在于記住它,加深理解,擴大新知。其二是,“學”和“思”要結合起來。學習時不動腦子,不想問題,就不可能學到真正的知識,也不可能獲得舉一反三的能力。從“溫故”到“知新”中間有一個思考的過程,即在頭腦里對獲得的知識和材料進行分析、概括和推導,缺少這個過程就不可能達到“知新”。但是思考又必須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才能有所得。
《論語》六則,篇幅簡短,立意深刻,三言兩語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富有哲理性。嚴肅而深刻的道理用談話、答問的形式講出來,給人以平易親切之感。反問句、感嘆句的運用,使語言更具紆徐含蘊的色彩。“溫故知新”“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已成為學習中的格言,富有極大的生命力。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00字 篇5
今天,我讀了“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孔子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惘,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有危險。”
配的啟蒙故事是“砍柴的學問”。講的是古代我國著名的軍事家孫臏的老師鬼谷子教學生的故事。有一天,鬼谷子給孫臏和龐涓每人一把斧頭,讓他倆上山砍柴,要求“木柴無煙,百擔有余”,并限期10天內完成。龐涓想都沒想,就埋頭開始砍柴。孫臏經過認真考慮后,專門砍了一些榆木放到一個窯洞里,把榆木燒成了木炭,然后找了一根柏樹枝當扁擔,將榆木燒成的木炭挑回鬼谷洞。意為百(柏)擔有余(榆)。10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點燃龐涓的木柴,火雖然燒的大,但是濃煙很多。接著鬼谷子又點燃孫臏的木炭,火旺且無煙。
讀了這些,我覺得孔子說的真好,讀書學習而不思考,表面上好象把學的東西記住了,但是同由于理解意思,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的記住,只有在學習認真思考,才能知道哪些還沒有弄明白,及時向別人請教,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所以,我要象故事里的孫臏學習,不管做什么中都要多思考,特別是在學習上努力地做一個會學習會思考的好學生。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00字 篇6
我喜歡經常翻閱家里的《論語》,其中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話對我的感觸十分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站在河邊說:流逝的日子呀,象水一樣,晝夜不停。孔子在河邊,必須是先抬頭看天,看到斗轉星移,晝夜交替,一天一天過去了,想到花開花落,四季交替,一年一年過去了。再低頭看看河里的流水,晝夜不停地流,一經流去,便不會流回來。這時孔子眼中滾滾奔流的江水,它不只是一種自然現象,其中流淌的還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陰。所以李白有一首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感嘆時間像水轉瞬即逝。
我們有時是這種感覺:時間過得真快。∠袼粯涌臁.斘覀兒团笥严嗵幱淇,天南地北地談論事情的時侯;當我們很開心的時侯;當我們很認真地聽課的時侯;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這天就變成了昨日。有時是另一種感覺:當我們玩電腦的時侯;當我們只做一些無聊的事情的時侯;當我們在課堂不認真聽講的時侯;時間過得真快。就在我們后悔自己老是浪費時間,厭惡自己的時侯;時間又過去了。就像水一樣,在我們不知不覺時剛流來的水就又流走了。我們的時間每一天一秒一秒地流逝,世上沒有一件事不用時間啊!從我們出世以來就天天與時間賽跑。∷晕覀円煤煤美米约旱臅r間,也好好珍惜別人的時間。不要再讓時間像流水一樣無聲無息地流走了!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00字 篇7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咦?大上午的,誰在讀書呀?哦,原來是焦作日報社組織校園記者在誦讀國學經典《論語》呢!
以前,我和小伙伴們在一起玩,給他們說的話他們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們不相信我。我很生氣,為什么不相信我呢?但自從讀了《論語》后,想起《論語》里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我馬上就不傷心了。
還有一次,我的同桌不喜歡學習,我就耐心地給他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道理,使他感到學習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令人討厭。后來,他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學習,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雖然再有兩節課就不能和任老師共同學習了,但是,任老師的諄諄教導我會永遠牢記在心。以后,我還會多讀好書,做一個像孔子一樣有學問的人,并且還要多讀圣賢書,做一個少年君子!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00字 篇8
“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選自《論語》里面的《為政》,這是《論語》十則里給我感受最深的一則。是說:“教導你的話明白了么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這就是智慧。”這句話雖然出自春秋末期的孔子之口,但仍對現代人有著深遠的教育好處。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句話包含著一個道理:不論做什么事情,都要謙虛誠實,切不可不懂裝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天都要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們要報以謙虛誠實的態度去對待,有不懂的問題,應當及時向別人求教,甚至是“不恥下問”,如果不懂裝懂,敷衍塞責,最后只會害了自己。
此刻社會上有很多閑雜人員整日靠騙人過日子。就那算命來說,明明是封建迷信,可算命的偏偏要揣著糊涂裝明白,愣要給你的一生說出個所以然來,可笑至極。
再比如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這時候應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迅速向老師同學請教,而有些同學總是偷懶,想湊湊合合混過去,給自己找各種各樣做錯了的理由,總認為自己的錯誤僅僅是個失誤,這樣時間一長,就必然會漏洞百出。
讓我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做一個于人于己都誠實的人吧!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00字 篇9
在這個假期里,老師又上我們背誦了《論語》這本書,再次走進論語,給我的感受有很多……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智慧啟迪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后人稱他為“圣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孔圣人。
《論語》教會我如何學習,例: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
《論語》又教會我如何做人:例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的意思是:作為一個人,卻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如何行走呢?
《論語》還教會我如何孝順父母,例如: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子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其父母健在的時候觀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后就要觀察他的行為,三年后沒有更改父母的為人行動,那就算是孝道了。
如果下次還能再讀到這本書,我一定會更加認真,更加仔細的閱讀!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00字 篇10
隨著中國近代社會的到來,各種西方學說陸續傳入中國,形成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強烈沖擊,甚至連長期在中國思想界占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幸免。在學習了半個學期的《中華元典導讀》課和閱讀了《論語》這部書后,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儒學的根,即孔子的《論語》說起!墩撜Z》大概包括的以下幾種思想,即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以下分別加以介紹。
仁:愛人?鬃铀枷塍w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后世影響亦甚深遠。仁體現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春秋時代學在官府,孔子首開私學,弟子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仁體現在政治上是強調“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實質是泛愛眾和博施濟眾,孔子把仁引入禮中,變傳統“禮治”為“德治”,他并沒有否定“禮治”,他的“德治”無疑是對“禮治”的繼承和改造。愛人既為仁的實質和基本內容,而此種愛人又是推己及人,由親親而擴大到泛眾。
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于“禮”?鬃右“義”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
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范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特別是封建社會后期,它越來越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繩索,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00字 篇11
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陸象山說:“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朱熹說:“讀書要眼到心到口到”。無論怎樣讀,最關鍵的是要讀好書。
一本好的書,能夠讓我們的靈魂得到洗滌,一本好的書能夠為我們的一生做指引,一本好的書能夠讓我們受益匪淺,一本好的書能夠讓我們受益無窮。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想而知它有多么大的影響力。
從資料上看《論語》包括倫理教育、哲學、政治、經濟、歷史、藝術、宗教等方面,許多資料從量上看并不多,但卻十分深刻,孔子主張仁,是要推行仁政,期望經過實行仁政,保護奴隸主的利益,孔子主張仁是要加強人的自我修養,孔子主張仁最基本的意思是愛人。
從體例上看,它屬于早期的語錄散文,一是口語化,明白易懂,二是格言話,三是對華能夠體現出人的性格品質甚至氣質。
從教育的意義上看,它更是意義非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教我們如何有修養,“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教我們如何學習“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教我們要有誠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我們要謙虛,“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教我們要珍惜時間。
讀書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很多杰出的人物在青少年時代都酷愛讀書,以書會友,以書為樂。
在書中遨游,在書中暢想,與書攜手,讀書,讀好書。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00字 篇12
《論語》的真諦,就是讓所有人明白,怎樣才能得到我們心靈深處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幾棵挺立在巖石縫間的古樹千年不倒,即使經歷了暴風驟雨;幾座綿延的大山不斷延伸,即使腳下的激流不停地拍打;幾座散落在山間的小屋在等待,即使已被高大的巖石遮蔽!墩撜Z》正如它們,存在著一種強大的力量,那就是信念的力量,它從未被人們忘記過。
《論語》的精髓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到人們的內心,使天、地、人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讓人們有著一種無比強大的力量。從而使人們對自然萬物,有一種敬畏,有一種順應,有一種默契。
每個人都希望過上幸?鞓返纳睿腋?鞓放c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迷惑,才能始終保持內心的那份恬淡與安寧。
如同老師這份職業一樣,她選擇了奉獻,她會從學生們的點滴進步,或是學生們每天的問好中感到生活的美好。她用心感受這一切,雖然每天辛苦但內心舒暢,同學們也會對她多一份敬畏。從另一個角度去想,如果老師只用眼睛去看待身邊的一切,只會看到自己的付出,會有很多怨言,甚至會影響到同學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從而使同學們失去學習的興趣。由此看出,心靈的感受是何等的重要啊!
拿起這本書,重新領悟古老理論的精華,心中產生了很多共鳴:把握自我,不為外界事物所迷惑;忠孝禮儀是基礎;安貧樂道,淡泊名利;愛人猶如愛己,敬人猶如敬己。
《論語》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古老文化的魅力,思想的境界。它仿佛是一面鏡子,時時刻刻映照出我們自己的所作所為。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00字 篇13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是教育我們要在學習生活中吧“學”和“思”結合起來,勤勉治學,才能學有所成。子曰:“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
對于政治來講,要想成功的治理國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這一點儒家的選擇是很正確的。子曰:“君子不器”。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機器,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思想特征。人應該充分發揮自己潛在的才能,才能使個性獲得全面的發展?鬃幼约汉髞硪矊嵺`了這一點,他后來收門徒三千,有教無類,可謂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边@是一種多么難得的對學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痹诮裉爝@個浮躁而喧囂,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的社會里,這種精神又是多么的難得!一部《論語》讓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后人的借鑒。只有把個人放在社會的倫理體系里面,個人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個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顯。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00字 篇14
最近,我讀了不得一本《論語》。剛開始,我覺得沒意思,就沒在意。下午,閑著沒事,我隨手翻了翻,覺得有點趣,就靜下心來認真地讀了幾篇。我是越來越喜歡這本書了,其中第一篇給我的印象最深,文章這樣寫道: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同悅)乎?意思是說學習以后,能在必須的時候溫習它,不也感到很高興嗎?這正是我學習上就應做到的。
在學校,老師每一天都會給我們講授很多知識。我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時間一長,就會忘記許多。如果經常翻開書溫習一遍,就能牢牢地記住。記得有一次聽《超強記憶學習法》電視講座,那位老師這樣教我們:一堂課下來,下課時用三十秒回憶本堂課學習的重點;一天下來,花三分鐘回顧這一天學習的重點;一周下來,花十分鐘回憶本周學習的重點;一個月下來利用一小時回憶本月學習的重點。他所說的正是學而時習之的道理,學習的樂趣正是因為記住很多知識而得到快樂,也就不亦說乎了。
我愛讀書,更愛讀《論語》這樣的好書。它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哲理。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00字 篇15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第二)
這里講的是如何調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個理科的學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現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鉆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荀子也說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所以,孔子告訴他的弟子,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00字 篇16
孔子生前周游列國,一直都在不遺余力地推行自己的學說,希望治國者實現王道社會的理想?鬃釉谑罆r就被譽為“天縱之圣”,是當時社會上最杰出、最博學的學者之一。
匯集孔子言論和理念集冊的《論語》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边@句話的意思是“子路啊,我教給你的,你懂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這句話是用來提醒人們要以誠實的態度來對待知識,來不得半點虛假和驕傲,要養成踏實的學習作風,避免虛構夸大的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這句話對我們也有同樣的啟發。在學校里,我們就要認真聽老師上課,如果老師講的沒聽懂,有些同學就不敢向老師提問,導致作業錯誤很多,學習不會有進步。但如果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人,往往比別人高出一籌,因為他們懂得隨時填補自己學習上的漏洞。
在孔子的學生中,有這樣一個學生:他年齡最大,性格突出。也曾頂撞過孔子,這個人就是子路。子路原來是性格豪爽的一介武夫,但他最終改變了自己的思想,臣服在孔子門下,可見孔子的個人魅力之大。
在漫長的中國古代社會中,《論語》成了中國社會的“圣經”,大到“齊家,治國,平天下”,小到個人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言一行都在它的規范之中。如果你想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就多讀讀《論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