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你的課堂讀書心得(精選3篇)
經營你的課堂讀書心得 篇1
最近通過《經營你的課堂》一書的學習,使我收益匪淺, 我覺的觀點非常新穎。課堂要高效,確實是要“經營”嗎?我體會非常深,在我教這個班之前聽其他老師說,“劉老師,別接這個班,這個班的學生不愛學習,課堂紀律特別差。。。”但是我想我還是挑戰下自己吧。我接手這個班的語文,第一節課就有學生大吵大鬧,我沒有生氣,下課后,我請他們到我辦公室里座談,并且買了些水果,零食。學生們看到我非常的誠懇,吃著零食打開話匣子跟我聊,聊到以前老師的粗暴管理,聊到以前老師的課堂掌控能力。通過這次聊天,慢慢的,學生們接受了我,也不給我難堪了。這是我經營的結果,所以我覺得這本書跟我的理念一樣。書里面提到的很多學生的心理,學生在班級的表現,課堂教學的現狀都覺得很熟悉,我們的孩子,我們的課堂也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通過細致的分析,原來很多問題是很正常的現象,并且如果我們能認真的去思考,去分析,去解決,可能一些問題就不會成為現在困擾我們的問題了。在這里我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讀這本書當中的關于把握講的分寸一篇的心得體會。 我們總在談論什么事高效課堂,我們學校的校本研修課題也是《構建和諧高效課堂》,曾經我跟很多老師的想法一樣,認為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多、容量大,分析的透徹,概括的全面,學生主動的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課堂上能積極思考問題,積極回答問題,這樣的課堂就是好的課堂,就是高效的課堂,通過學習,我覺得高效課堂不應該是這樣的,這實際上是降低了教學內容的思維含量,你想,教師講的好,分析的透徹,概括的全面。
經營你的課堂讀書心得 篇2
近日,趁著假期,耐著性子認真讀完《經營你的課堂——打造高效課堂的九項修煉》一書。作者王福強,曾經是一位中學語文教師。成果頗豐,出版專著多本。本書包括以下九個方面:
一、精心經營——打造特色課堂
二、提高自我——打造魅力課堂
三、注入思想——打造輕松課堂
四、因材施教——打造和諧課堂
五、科學管理——打造規范課堂
六、強化互動——打造生本課堂
七、節奏控制——打造動人課堂
八、錘煉技巧——打造智慧課堂
九、多元評價——打造扎實課堂
作者從大家熟知的“課堂”著手,以其豐富的教學經歷,通過一些具體鮮活的案例,多角度闡明自己對高效課堂的理解,尤其不惜濃墨暢談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益。讀完給人以諸多的收獲與很深的啟發。
說實話,眼下市面上關于高效課堂的書籍或相關文章可謂鋪天蓋地,但大多大同小異,或者說形而上的比較多,要么大而空,要么無病呻吟,沒有多少實際內容,尤其缺少可操作性的東西。而此書給我的印象卻有些“另類”,文本語言比較通俗,貼近教學實際,并無多少高深的理論與艱澀難懂的詞匯,但非常實用,操作性很強。作者寫作思路清晰,詳略得當,觀點鮮明,歸納概括能力很強,條理明了,尤其非常注重文本的格式,便于讀者閱讀,加深記憶。不難看出,作者的用心以及深厚的寫作功底與縝密的邏輯思維。
讀完此書,對我的啟發很大,引發我對似乎再熟悉不過的“課堂”進一步的思考,也產生不少寫作的素材。同時,也為下一步寫作自己的專著提供了很好的借鑒與寫作模式。
向王福強老師學習,此書值得一讀。
經營你的課堂讀書心得 篇【2】
從書中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首先,教室布置要能體現你的教育理念;第二,要通過描述、演練、反饋、鞏固規程,建立起明晰的課堂規范和期望;第三,借助于作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從傳達作業要求、到過程性的監督完成、直至檢查反饋,有始有終,形成習慣;第四,開展和實施教學時,為了流暢教學需具備三種能力:預防不良行為,課堂節奏的管理以及保持小組學習注意力的能力;第五,管理學生行為時保持一致性和持續性,尤其是不當行為要及時處理;第六,過激的問題行為及特殊個體或群體的管理,要關注問題行為的種類,并引入目標管理意識。這些內容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對教師的指導可以說是十分明晰的。
仔細閱讀該書,我感到非常溫馨,也非常欣喜。溫馨,是因為該書作者在字里行間透露出了對教育事業的熱忱和認真細致的工作作風,這很讓人感動;欣喜,是為我能從書中獲得切實可行的課堂管理策略和技巧而高興。讀這本書,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手把手地教授課堂管理技巧。尤其是《建立規范和期望》和《合作學習小組的管理》兩章對我的幫助最大,對我今后如何更好地管理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啟發。
第二章《建立課堂規范和期望》中,對有效管理的課堂進行了如下描述:有效管理的課堂是順利推進的,它以最少的混亂和停頓,給學生最多的學習機會;它的布局合理、井井有條,利于開展互動和完成組織活動。因此,教師要能有效管理自己的課堂,不但需要對學生確認學校的紀律和規程,還要制定你自己的課堂紀律,紀律的規定在4到8條之間,能寫在教室里醒目的位置。書里告訴我們可以提4條有效紀律:1,尊重所有人并禮貌待人;2,準時和準備充分;3,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4,遵守學校所有的規章制度。在向學生說明紀律時,還一定要告訴他們你的具體期望——不僅僅是“不能做”什么,還有“能做”什么。并且要保證這些紀律要求在日后的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執行。
讀到這一段,讓我對于“為什么開學初的紀律教育總是不給力?”這一問題終于有了答案。原來,我每次在開學初對學生費了一堂課的勁兒所講的紀律要求,并不是沒有用,關鍵是我講的方法、內容以及日后的執行度都不到位,僅僅是走過場,怎么能期望取得好的效果呢?有效的開學紀律要求要講的少、講的具體,要從正面強調期望學生能做到什么,同時也對違反紀律的行為將采取什么樣的懲罰給予告知。在第二節課開始,就要不斷鞏固對紀律的要求,同時還應讓孩子參與紀律的制定,使學生感到紀律是自己定的,那么遵守紀律的自覺性也能大大提高了。想通了這個問題,使我對下學年開學的課堂管理充滿了信心。如果我能做好的話,豈不是向“有效教學”又前進了一步嗎?
經營你的課堂讀書心得 篇3
對于本版的一部分老師和自稱老師的言行,本人頗不認可,甚至為其感到羞愧。教育別人容易,教育自己難。若拿教育學生時說的一些話,放到自己頭上,如一面鏡子,能照出平時看不見的東西。
關于學習
學習,學而實習之,學了還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踐行。對于這個“習”字還可以有多個層面的理解,從應用層面講,應用型知識需要不斷實踐、驗證;從思辨層面講,學到的思想、道理要不斷思考、理解、消化,對于錯誤的要懷疑、否定,直到形成自己的認識。這才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
“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范”是每個老師都學過、記過、背過、考過的。我看了那么多帖子,居然除了我,沒有一個老師從這個角度去反思這個事件。是忘的光光,還是選擇性失明?有些人說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什么叫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這些東西本來就應該在你心里的。有些人說我書呆子,是,學的東西不能盡信,可以自己發揮、理解,有沒有哪個老師從自己的角度去談談對師德的解讀、感悟?也沒有。
老師們的言行告訴我們,學的東西背過、考過,拿到了資格證,就一干二凈了,不用去實踐,不用去思考。然后也用這樣的方式,指導學生的學習,做作業、記這個、背那個、應付考試,然后煙消云散。
關于批評
老帥們說,錯了就要批評,錯了不批評是不負責,批評你是為你好。善意、準確、適當的批評,絕對是有益的。
家長通報會視頻里,校長聲淚俱下的講“但是我也沒有更多的關注我的老師,讓我的老師犯了這么大一個錯誤”。是的,如果在最初某老師有這樣的過激言行的時候,有人去指正、批評她,也不至于到今天的地步。
關于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矩的孩子,我們會說沒教養。校有校規、班有班規、學生有學生手冊。我們批評學生的時候,學生若還不認錯,我們會拿出學生手冊來說,哪一條如何如何。
同理,教有教規、師有師德。我拿出《教師法》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時候,有人會說我上綱上線。我不諱言上綱上線,如果剔除政治斗爭的背后陰謀和無限擴大化的錯誤傾向,上綱上線也是個中性詞。在我理解,上綱上線就是守規矩,講原則。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制定出來不是擺設,是要實踐的,用來規范行為的。
以什么“家長也有錯”、“情有可原”、“情急之下”、“出發點是好的”、“也是好心”、“也想盡責任,只是方法欠妥”這樣的借口,就可以言行出格,這叫沒規矩。
關于習慣
我們常說,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好的習慣受益終身,壞的習慣跟你一輩子。
同樣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有一個習慣問題。新教師經過幾年的教學能力上升期,達到峰頂后,其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風格都開始逐漸定型。后期的教學方法和前期的習慣養成非常有關系。一個好的習慣最終會變成內在的修養和人格魅力,終身受益。在面對學生的時候,不說始終,至少大部分時候,能表現出一個正面的形象。同樣,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也會成為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