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感言十篇
關于讀書感言 篇1
高爾基把書比作人類進步的階梯,古人也留下了“貴者因書而貴,富者因書而富”的金玉良言。
從小時候看的圖畫書,到現在看的小說,我一刻也沒離開過書,我每天晚上一有時間就翻翻書。每過一段時間我都會軟磨硬泡央求爸爸媽媽他們給我買書。
書,陶冶了我的情操,開闊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情感,我是嗜書如命的人,有時候一個小時不看書我就坐立不安了。在我的生活中因為愛看書還鬧了不少的笑話。
比如說,有一次我帶了一本書去學校看,我在下課時只看了一小部分,于是我決定放學后繼續看。一我出校門便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只聽“鐺”的一聲我的頭撞到了一個東西,我忙說了一聲:“對不起!”哈哈……一陣陣笑聲從我耳邊傳來我抬頭一看,啊,原來我撞的是電線桿難怪會有人笑我。
我繼續往家走邊走邊看,我在一個單元門里以為到家了,剛準備開門進屋,結果發現這是一單元,可是我家住在三單元啊!我回到家媽媽問我:“你頭上怎么有一個包啊!”我摸摸頭,不好意思地說:“我看書不注意撞的。”媽媽不容分說地把我數落了一番。但是我還是很開心,因為我有讀到了一本好書。
因為輸給了我無限的快樂,因此我每天像駕駛著一條小船,在知識的海洋里無憂無慮地行駛著,不斷地充實著自己。
關于讀書感言 篇2
在春暖花開的日子,我們迎來了校園讀書月,讀書使人增長知識,讀書使人獲得智慧。在學校的號召下,我們二8班也開展了多項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喜愛讀書,學會讀書,養成習慣。
制作的讀書月手抄報,為班級營造了濃厚的讀書氛圍;班級讀書角讓孩子們暢游書海,班里洋溢著濃濃的讀書氣氛;彩蛋競猜提高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讀書交流會上的繪本創編,激起了孩子們的閱讀想象。還有故事爸媽進課堂,午間故事等等,孩子們都是樂在其中。
臨近讀書月閉幕,我利用一節課在班級召開了一次關于閱讀的主題班會,想讓孩子們談談在這次讀書月活動中的收獲和感想。同學們紛紛講到閱讀的樂趣,交流自己在家讀書的經驗。有一位同學說道:我不僅自己讀書了,現在我父母也跟著我一起閱讀了。聽到這里我很是驚訝,于是追問道:能跟我們分享一下你的讀書經歷嗎?
那位同學繼續說:“我喜歡看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還有《米小圈上學記》,每個系列有好多本。每天晚上我會自己看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去問爸爸媽媽,并且還把我感覺有趣的情節說給爸爸媽媽聽,起初爸爸媽媽總是敷衍我,讓我自己一個人去看,后來我就告訴爸爸媽媽,你們天天要我讀書,可是你們自己都做不到!從那以后,爸爸媽媽一有時間就陪我一起看書了。”說完了,孩子的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我說:“孩子,你可真了不起!把書香都帶回家了!我們全班同學都要為你鼓掌。”說教室里想起了熱烈的掌聲。我告訴孩子們,書是“人類最高級的營養品”,“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希望他們能互取所長,學到更多更好的讀書方法,盡享閱讀的快樂!通過此次讀書月主題班會,孩子們讀書的興趣更加濃厚了。
讀書月即將閉幕了,但讀書仍在繼續。我相信孩子們能在讀書月上啟航,駛進書海,繼續暢享閱讀的快樂!
關于讀書感言 篇3
《項鏈》主要是講羅瓦賽爾太太將去參加教育部舉行的晚會,為了不在闊太太們丟人現眼,她花去丈夫所有的積蓄做了一件漂亮衣服,又借了一串華麗的金剛石項鏈。晚會上,他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正當他陶醉在幸福中時,項鏈卻丟失了。為了賠償這件昂貴的首飾,夫妻倆含辛茹苦,整整十年。當青春流逝,債務還清時,羅瓦賽爾太太得知,借來的項鏈是假的。
故事通過羅瓦賽爾太太為了一天的虛榮而付出十年代價的可悲結局,諷刺了當時社會上小資產階級愛虛榮,尚浮華,附庸風雅的風氣。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人不能愛慕虛榮,否則將會得到悲慘的結局。
關于讀書感言 篇4
今天,我看了,《生命的托舉》這部影片。講述四川汶川玉樹遇到7。0地震,一所中心小學里的老師保護同學犧牲自己的影片。
這部影片十分感人,讓我最感動的人物是;周老師,尚老師,常校長和袁老師。周老師為了不能讓教室里的孩子受傷,自己承受著痛苦——背著水泥板,不讓水泥掉下來,因為太過勞累,再加上困在廢墟里一晚而死。周老師還有個兩歲半的兒子,這個孩子真可憐。
尚老師本來要去省里的學校教書的,結果地震了,為了救孩子,自己死亡了。
常校長為了救埋在較淺的學生,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救。在救孩子的過程中,不小心把腿變殘疾了。
還有袁老師,為了讓孩子先逃出去,自己困在廢墟里死亡。
影片中還很多感人的時候。如;學生王霞知道袁老師的生日,湊錢買了個蛋糕送給袁老師,結果,天災發生地震了,王霞保護好早已變了型的蛋糕,在廢墟里王霞和袁老師度過了袁老師的生日。袁老師許的愿望是;希望這里的每一個人能平安地出去。
這部影片告訴我;生命是無價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保護和珍惜生命,多做防震演練,多知道防震小常識,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生命。
福建福州鼓樓區錢塘文博小學四年級:林穎媞
關于讀書感言 篇5
從學校開展親子讀書活動以來,我和女兒共同學習,和孩子一起讀書,感受故事內容的精彩,詞語的優美,讓孩子感受到讀書的樂趣。
我們一起看過的書有《淘氣包馬小跳》《中華上下五千年》《稻草人》《夏洛的網》等,我覺得有益的書籍能讓孩子知書達理,懂得感恩,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讀書也能讓我們全家氛圍融洽,一起看書,一起討論,有問題一起提出來,有時爭得面紅耳赤,然后在書中尋找答案,并握手言和,一家人其樂融融。
陪孩子一起閱讀,才發現自己的成人思維,真的不太適合現在的孩子,總是發現孩子學得太慢,一個問題有時要講三四遍,自己急得不得了,但后來靜下心來想,自己小時候的樣子,這些孩子還真不容易,并暗暗告訴自己,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把成人的思想強加于孩子腦中,要保持孩子的童真。至少在陪孩子閱讀中我體會到了對孩子要有耐心,用孩子的思維體會孩子的生活,這也是一種收獲吧!
與孩子一起讀書有很多好處,我們共同經歷著書籍帶來的喜怒哀樂,同樣的心情讓我們和孩子貼得更近,可以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變化。
讀孩子的書,看孩子的事,聽孩子的話,懂孩子的心,一本好書帶來的啟迪,讓我們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為她們的知心朋友和良師益友。
關于讀書感言 篇6
讀書感言大全:小學生讀書感言
生命因享受讀書而精彩。對我來說,讀書就和吃飯一樣,已經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餐不吃感覺餓,一天不讀感覺慌。
十歲前所讀之書,幾乎都是一些革命樣板戲的劇本,偶爾看到過幾本前蘇聯作家的小說,如獲至寶。第一次拿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興奮得睡不著覺,我至今還記得當時是靠打著手電筒,偷偷躲在被子里連續十幾個晚上看完的。其實那是一本繁體版的小說,對于當時我這個才讀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讀起來自然是十分費力的,靠著連蒙帶猜,竟也將那本厚厚的小說“啃”完了。
所得多少自然可以不去計較,可至少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刻進了保爾·柯察金這個響亮的'名字。
十歲后所讀之書,內容自然要豐富了許多,單就當代文學作品,從傷痕文學到反思文學,再到改革文學,最后到如今的各種文學潮流作品;從長篇巨著到微型小說,我逮到一本就讀一本。于是,一路聞著書香味,跟著時代的步伐,就這么長大了,變老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因工作繁忙,無暇涉及太多作品,只三樣雜志及時收藏于心中,那就是《讀者》、《小小說選刊》(或《微型小說選刊》)、《故事會》,看似平俗了些,但社會百態、人間冷暖、奇聞軼事盡收眼底。最主要的是文章簡短,不必為故事情節的曲折去費時費力。
可惜每月只發行一期,于是每次看過之后,只恨時間過得太慢,好不容易挨過幾天,去報亭詢問,結果一般只會有兩種:要么來了新的,要么以為買了新的,拿回來仔細一讀——看過了的。不知從啥時開始,這些雜志一月出兩期了,稍有緩解,可重復購買的現象依然還是發生過。
“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禮義不交,便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不敢與古人同語,但允許我有同感。每當捧著一本心怡的書本,每當讀到得意之處,常會激動不已,有時甚至會興奮得徹夜未眠。總之,愛讀書是好事,不是壞事,也就罷了,無法改了,就隨著去唄!
關于讀書感言 篇7
書籍是我們生活的導航,它教會我們去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讓貧乏和平庸遠離我們。每當茶余飯后咀嚼著書籍中優美的文字,欣賞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都會讓有所感悟。
打開一本好書,迎面撲鼻的是清香而深邃的氣息,仿佛是那新翻耕的泥土散發出馨香。在若有若無的音樂聲中,我能夠隨意想象,想象自己是藍天,一望無際;想象自己是月夜,寂靜美麗;想象自己是海浪,澎湃不息;讀小說,我會隨著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運或喜或悲;讀抒情的散文詩歌,我會在作者淡淡的憂郁中品味他們對生命、生活、自然的態度;翻閱簡單詼諧的書,我能夠盡情地放聲大笑,把一切煩惱都拋到九霄云外。
讀書是一件樂事,趣事,讓人變得深沉達觀。
任何物體都有承載它的器皿,唯有知識無垠無度。人們的大腦雖無法裝入所有的知識,但能夠盡量攝取,而唯一的途徑即為—讀書。論及書籍,托爾斯泰曾坦言: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恰恰羅素·羅蘭又說:“智慧,友誼是黑暗中唯一的光亮,倘若沒有鑰匙,如何打開智慧之門,又何談放射光芒?
可見,書籍,使人類告別愚昧混沌。讀書看似平凡,實際上是人們心靈與古今中外一切民族優秀文化,智慧相結合的過程,也是繼承與發展的過程。
她不但能改變人的`氣質,還能使人樹立更為健康人生觀度,做一個忠于祖國,尊老愛幼之人,成為一個有仁德,有智慧之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操為人處世。不辜負蒼天賦予的生命,成為滄海中不可缺少的一粟。這對于人生的回答,對于國家的培養,對于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無疑讀書是回報她們的最好方式之一。
關于讀書感言 篇8
今天我讀了一篇故事《5只小猴子》,這個故事是說:有5只淘氣的小猴子,他們趁動物們睡著了的時候,拿椰子扔它們,動物們在晚上的時候,討論了5只小猴子的行為。
大象說:“咱們可以把小猴弄到獵人的陷阱里,給他們一點教訓。”由于5只小猴太淘氣惹得動物們很不開心,于是動物們想給他們一個懲罰。擔當猴子們真的掉進獵人的陷阱里,野豬提議原諒他們,最后小猴子們終于明白了,要團結才是最好的榜樣。
這種寬容要學習的,我也要團結一心,做個好榜樣。
關于讀書感言 篇9
今天我看了格林童話《生命之水》這個故事,故事中大王子和二王子都是那種自以為聰明、不聽勸說、不懂禮貌、驕傲而又愚蠢的人,于是他們受到了詛咒,被困死在山谷里。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懂禮貌,不能驕傲,要學會親切待人,禮貌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基礎。
我們小學生從小就應該講文明,懂禮貌,彬彬有禮,文雅而不粗野。與長輩說話要尊敬,稱呼“您”;接受別人幫助要說“謝謝”;無意中妨礙了別人或給別人添了麻煩,要說“對不起”;遇見熟悉的人,要說“您好”;分別的時候要說“再見”;說話時態度要和藹、謙虛“親切,不說臟話、粗話。
關于讀書感言 篇10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唐朝詩人李商隱的一首詩,寫出春蠶和蠟燭的無私奉獻,甚至連性命都在所不惜。這兩句詩是謳歌奉獻精神的名句。
《行道樹》是張曉風寫的,張曉風的作品曾被稱為“比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又被余光中先生稱她為“亦秀亦象”“腕挾風雷”的“淋漓鍵筆”。
“行道樹”指種在道路兩旁的樹木,它總是默默無聞的為行人遮陰,美化環境,頂烈日,冒嚴寒,無私奉獻,就像各行各業的無私奉獻者一樣,值得尊敬和贊美。同樣在我們社會上也有許多奉獻者,像平時我們放學回家,經過馬路時都會看到一群義工在那幫忙。有一回,我見一個小男孩過馬路,手里抱著一個小皮球,突然,小皮球從小男孩的手中掉了下來,滾在馬路上,小男孩想去取球,可是旁邊車來車往的,小男孩就不敢去撿。這時一位義工跑了過去,一把抱起小男孩放在路邊,自己跑去撿球,這時一輛車差點撞上這位義工,義工站了起來,微笑地將皮球交給小男孩。人們都說:“你們才是為人民默默奉獻的天使!”義工說道:“我們并不是什麼天使,這是我的工作,我只是盡責任而已。”這一位位義工就像一排排行道樹一樣,為人民做出貢獻。文章通過行道樹默默無聞地為行人奉獻濃陰、創造清新、美化環境,抒寫了奉獻著的襟懷,贊美了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行道樹被安排“在這個充滿車煙與煙囪的城市里”,但是甘愿自我犧牲,無私奉獻,心系社會,為人類造福,給我們深刻的思考與強烈的震撼;只有找到你的位置發掘自己的閃光點,你就是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