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感言(通用3篇)
父愛感言 篇1
朱自清《背影》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甚么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直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那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發之于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后,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父愛感言 篇2
父親節前夕,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推出微電影《無法丈量的父愛》。據介紹這是中國鐵路系統首次拍攝的端午節“父愛”題材的微電影,影片時長8分鐘,所有鏡頭全部原創。《無法丈量的父愛》主要講述了端午節期間,呼和浩特站售票員李智娟堅守崗位,她的父親一路輾轉,最終把親手包好的粽子送達女兒手中的感人故事。
微電影《無法丈量的父愛》影片質樸動人,畫面唯美大氣,攝制人員為了能拍好每一個鏡頭,攝像老師以高難度動作近乎平貼地面進行取景,電影雖然剛剛播出,卻引起大眾共鳴。看過這部電影,有個問題也索繞我心間:父親給我們的愛,做兒女的是否用心丈量過?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父親如大山一樣堅毅剛強,用他那不屈的脊梁,和母親一起為我們撐起了一個家。嚴父這個詞曾經無數次出現在形容父親的詞典里。因為大多中國式父親,雖然有很強烈的責任心,但他們對兒女的愛,卻因為內斂的性格,常會默默地收藏在心底。有時兒女不用心發現,會難以發現這份愛的存在。因此,對于父親為家庭兒女的付出,需要女兒用心才能丈量得到。
對于父親,我們了解多少?當兒女懂事的時候,父親已經開始變老。有的因為代溝,兒女和父親之間還存在隔閡。有的在外工作,甚至幾個星期也不給父親打個電話;有的獨生子女,總覺得父親管得太寬,和父親沒有共同語言,要遠遠逃離父親的視線;如此等等。殊不知,要消融兒女對父親的芥蒂,除了用心體會外,也需要載體幫忙。就如微電影《無法丈量的父愛》,通過影片中的這位父親給堅守崗位的女兒送粽子的一路輾轉,讓大家明白父親的不易。每個高飛的兒女,都離不開用愛做捻、傾力托起“線軸”。
父愛深深深幾許?只有兒女用心才能丈量。我們從父愛中學到家庭的理念,比如勇敢、誠信、吃苦耐勞、樂觀豁達等等,這些品質,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好家風的建設也尤其重要。可以說,是天下好父親用責任澆灌著兒女的康健,用恒心、毅力來培養兒女品質,他們是我們成長路上的第一任老師,父愛比山高,比海還要深。做兒女只有好好的用心丈量,才會在骨肉親情中感受父愛的至誠深情。
用心丈量父愛凝聚時代新力量。天下兒女,只有像微電影《無法丈量的父愛》中那樣,用心去補足父愛的點點滴滴,才能不斷譜寫“您把我養大,我陪您變老”的動人篇章,為推進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為更好地培育和踐行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貢獻“家力量”。
父愛感言 篇3
1992年夏,高考結束后,我便回到農村的老家等候消息。因為我身體略帶殘疾,打從小起,我就一直靠著父親的鼓勵,勤奮讀書,并立志考上大學,以報父恩。
然而,事與愿違。當我取到高考成績單,心卻如掉冰窟——竟離上線差三分之遙。父親見到我極度失落的表情,平靜地從我手中拿過成績單,看后對我說:“孩子,別這樣,念不了大學,就退一步吧,再去填報中專志愿。人不能在一根藤上吊死。”
接下來,父親便帶著我,乘車去城里招生辦。時值酷暑,天氣炎熱。上車時,父親特地為我買了一支雪糕,而他自己卻舍不得吃。要知道,那些年,為供我念書,我家本不寬裕的經濟愈是吃緊。從某種程度上說,我的希望,便幾乎代表著全家的希望。
到了城里,由于已是中午,招生辦的工作人員已經下班。因長途乘車,我們已是又饑又渴。于是,我們便尋了街邊的一家飯店坐下。我們每人要了一碗稀飯,就一盤小炒。父親只象征性地動了幾筷子菜,其余絕大部分都被他勸給了我吃。
飯后,我們就在招生辦大樓的一棵大樹下休息。天很熱,父親用隨身帶來的蒲扇,不斷為我搖著。我從身上到心中,都被一種微微的清涼感動著……
填完志愿出來后,我的心中再度燃起一股希望之火。父親的臉上,也綻開了笑容。
填完志愿回到老家,在等錄取通知書的日子里,我隔三差五便會往鄉郵局跑。父親去郵局的次數,絕不次于我。可時間一天天過去,那張令我魂牽夢縈的錄取通知書,卻遲遲未見蹤影。我的內心愈來愈焦灼。父親見我成天緊鎖眉毛,就安慰我說:“孩子,別擔心,該來的總會來的。”可直至中專錄取揭曉,我終于未能收到什么錄取通知書。我的希望再度化為泡影。又遭此厄運,我的精神幾近崩潰邊緣。父親也似乎蒼老了許多。后來,從招生辦主任口中得知,那些中專學校之所以不愿錄取我,是緣于我那體檢檔案中的“殘疾”記錄。
有好一段時間,我心如死灰,甚至對這個世界,頗懷了一分怨恨。父親看在眼里,痛在心頭。有一天,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不必如此地怨天尤人,相信天生一人,必有一路。”我聞言釋然。
再后來,電大英語專業給我寄來了一張錄取通知書。我想,那一定是看中了我出類拔萃的英語高考成績。但當知道電大畢業后不包分配,實行的是雙向選擇,我又猶豫不決時,父親再度安慰并鼓勵我說:“孩子,怕什么,車到山前必有路。爸永遠是你堅強的后盾。”電大畢業時,又逢暑熱天。為落實工作,父親又主動領著我,頂著烈日,不顧暑熱,辛苦奔走于城里的大街小巷,頻頻出入于相關單位的院門。每當父親那堅強的背影,像一面永遠不倒的紅旗,總在我的前方那么鮮明地牽引著我,我的心中,便充滿了無限的溫暖與力量……或許蒼天有眼,我們謀得了一紙到一所鄉村中學的派遣書。
由于那所鄉村中學地處偏僻,且遠離我的老家,盡管我已成年,父親仍決定親自帶我前往那里報到。那天,我們先坐了一陣短途客車,而后,在一處岔路口下了車,再一起步行往目的地走去。父親還是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我抬眼望前方的路,蜿蜒,漫長,一眼望不到頭。我不知道,這一生,父親會一直陪我到何時……
人世間,路有好長,父愛就有好長。父愛的長度,甚至足足夠上吾等為人兒女者,用一生的時間去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