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實訓個人小結2篇
我們此次加工的機械精度要求其實并不高,一般都在誤差0.2毫米之內就達到要求。但是我卻連這樣的要求都達不到,比如在普通車床,因為算錯圈數,直接將26毫米切成了36毫米,這已經不能稱作一件“作品” 普通銑床,誤差超過了0.3毫米;另外,在電焊工種實訓時,我也得了個最低分,一條線劃不直不說,寬度更是完全達不到要求;熱處理倒是學了不少東西,懂得了根據火花形狀辨別鋼鐵的種類;鑄造的老師很有趣,與我們分享了他年輕時的鑄造的夢想;模具老師竟然是大埔老鄉。
現代加工類大同小異,在原有的傳統加工類引入了電腦數控技術。通過電腦輔助設計(cad)和數控編程,實現機械加工的現代化。數控車床和銑床是“刀具搵食”,以堅硬的刀具對工件就行金屬切削。相反,電火花和線切割是屬于“以柔克剛”,是在加工過程中通過工具電極間脈沖放電時的電腐蝕作用進行加工。在快速成型和加工中心了解了cad和cam。plc學會了“最簡單的編程”,知道了紅綠燈是如何實現運行的。plc的程序語言讓我聯想到了與門電路和非門電路。現代加工類的實訓,勾起了我學習solidwork等三維軟件的興趣。
微米之間的0誤差,專業的機械精神來鑄造。
(三)
第三點想說的是關于團隊協作,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我們是按非主觀意愿的學號方法分組的,但,既然為分在同一個小組,至少也勉強算得上一個“團隊”吧。
金工實習四周,大部分工種都不是由一個人單獨去完成的。比如數控車床,大家要在一起優勢互補,探討如何操作。一個團體,溝通是最基本的。比如plc,四個pc機同用一個演示臺,如果同時編好程序,這就涉及一個“誰先用演示臺”的問題,而我們都會用一句最基本的溝通語言“某某同學,你需要用演示臺嘛?如果不,那就我先用”。而回答通常是“你先吧”。這是一個最簡單最基本的溝通。又比如,在普通銑床實訓時,我和曉鵬兩個人是一起的,我們當時分工很明確,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操作步驟。但是,最后臨近時間結束時,我們的操作還未完成,而老師已經開始催促上交工件,其他組也準備打掃衛生下班走人了,因為老師催得非常急,再加上之前普銑老師的一些個人情緒,讓我當時個人感覺氣氛很緊張,我就說“快快快,大概做出個樣子來就行了”。而曉鵬的意見則是“不行,都已經做到這份上了,我們得把精度做好”……后來結果呢?我利索地把工件給拆下來,就上交了,結果測量的時候,誤差已經超過了0.3毫米。我覺得有點可惜了,但也沒什么。曉鵬則是一個人搖搖頭,臉色不太好看。在去飯堂的路上他一句話也沒有,我就意識到剛才可能是我有點個人主義了,開口問:“剛才我讓你生氣了是吧?不好意思哦。”你猜他的回答是什么?“是啊,本來昨天就因為阿明和謝凱霸著數車車床很不爽,今天又是這樣。”聽完他的回答,我自然是開心的,他能說出來他的不滿,說明我和他的溝通是沒問題的,讓他消消氣,幾分鐘就沒事的。在這里我要夸贊一下我自己,及時發現了對方的情緒,然后第一時間向他道歉。而他呢?第一時間說出兩個人存在的問題,表現出了一種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