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風病全年工作總結范文(通用3篇)
麻風病全年工作總結范文 篇1
文山州是全國麻風病的高發地區,流行時間長、范圍廣。為消除麻風病危害,多年來,我州一代又一代麻防工作者主動擔當使命,注重防治策略,在麻風病防控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保護各族群眾的身心健康、推動全州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目前,我州在麻風病防控工作中已實現四個全國率先:率先在全國把麻風病納入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項目進行管理;率先在全國實行麻風病現癥患者三代和治愈患者二代血緣親屬追蹤體檢;率先在全國推行預防性服藥;率先在全國實施“互通互檢”工作。同時,還創造了在貧困地區規范管理麻風村模式等“文山經驗”,被全省乃至全國廣泛借鑒推廣。
堅持“16字方針”不動搖。一直以來,全州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麻風病防治工作,將麻風病列為重點防治疾病,制定防治規劃,落實保障措施,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全社會參與”的防治格局。
“十三五”以來,我州全面打響消除麻風病危害攻堅戰。以鄉鎮為單位實施“消除麻風運動”,落實“整鄉推進、全面覆蓋、巡回掃蕩、不留空白”的16字方針。組成查病工作小組,進村入戶開展體檢查病工作。為最大限度地發現麻風病人,擴大高危人群體檢覆蓋面和提高體檢率,我州提高工作標準,擴大疫村篩查范圍,將省級要求5年內對發現過麻風病人的村寨開展村民體檢,擴大到10年;10年以上發現過麻風病人村寨的村民線索調查率從省級要求的20%提高到80%,自然村線索調查率從省級要求的10%提高到80%;把對現癥病人的家屬體檢由密切接觸者擴大到三代內有血緣關系的親屬。此外,落實疫村體檢、高危人群體檢、線索調查、外出人員管理、預防性服藥質量的“五個落實”工作要求,形成可疑線索復核、可疑患者確診、新發患者服藥、新發患者家庭成員預防性服藥、疾病判愈以及疫村環境消殺在一周內完成的工作機制。目前,全州麻風病防控工作成效明顯。
堅持“對口幫扶”不動搖。為推進我州消除麻風病危害工作,持續鞏固麻風病防治成果,州皮防所開展對口幫扶主題活動。對已經達標的麻栗坡、廣南、富寧、西疇縣與未達標的文山、硯山、丘北、馬關4個縣(市)形成“一對一”的對口幫扶關系。日常工作中,州皮防所組織達標縣業務骨干深入未達標縣(市)開展幫扶活動,指導、幫助未達標縣(市)開展資料收集整理、現場查病等消除麻風病危害各項工作,組織開展達標縣(市)與未達標縣(市)之間的交流、學習活動。今年上半年,全州組織開展以“勠力同心戰疫情,群策群力促消麻”為主題的專項行動。活動中,組織全州麻風病防治工作人員75人,對馬關、丘北兩縣開展聯合消麻運動,對1.12萬名村民進行體檢,幫扶實效明顯。
堅持“技術幫扶”不動搖。針對當前消麻形勢復雜多變、部分縣(市)消麻工作進度緩慢等問題,州皮防所與各縣(市)建立掛鉤聯系制度,實行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對口幫扶。期間,不定期組織中級及以上職稱人員前往未達標縣(市)開展坐診、培訓、查房等,對未達標縣(市)進行骨干人員培養、科研帶教、宣傳義診、線索復核等幫扶指導。采取“臨床業務+消麻”相結合方式,持續提升未達標縣(市)的麻風病防治及皮膚病診療能力,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服務。
堅持“黨建幫扶”不動搖。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由州皮防所麻風防治協會、臨床診療和行政后勤3個黨支部與各縣(市)形成幫扶關系,創建“領導+支部+臨床業務骨干”的掛聯幫扶機制,開展對口幫扶活動,扎實推進消麻運動有序開展。
堅持“科普推廣”不動搖。除了進一步規范診療、救治工作外,普及知識、促進報病、及早診治、控制畸殘是消除“恐麻”“歧麻”的主要手段。近年來,我州利用傳統方式和新媒體平臺開展麻風病防治宣傳教育;協助教育部門對中小學校開展麻風病科普知識進校園、進課堂;以“世界麻風病日”等為契機,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推進麻風病科普知識宣傳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進學校、進課堂,進一步消除社會歧視,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每年積極開展“州、縣、鄉”三級麻風病防治知識培訓,提高醫務人員的診治水平。自20xx年以來,全州累計開展麻風病防治知識培訓1300期。通過宣傳培訓,全州共計上報麻風病可疑線索2.35萬條。
麻風病全年工作總結范文 篇2
為進一步落實麻風病防治政策,呼吁全社會共同關注麻風病患者及畸殘者這一特殊群體,支持麻風病防治工作,普及麻風病防治。1月20日,寧化縣衛生健康局、縣醫防融合辦、縣疾控中心聯合翠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城郊衛生院在翠園廣場開展“世界防治麻風病日”暨第xx屆“中國麻風節”現場宣傳活動。
活動現場設立了健康教育宣傳咨詢臺,擺放宣傳畫展板,宣傳橫幅主題為“關愛麻風患者共創美好生活”。發放宣傳資料500余份,前來咨詢群眾達300余人次。工作人員對過往群眾詳細講解麻風病的可疑癥狀、感染途徑、傳播方式、感染后的表現及如何防治等知識,提高了廣大群眾對麻風病的認知水平,引導社會公眾轉變觀念,消除對麻風病人歧視,讓全社會形成理解、關心、支持麻風病防治事業的良好氛圍,為共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同時,1月21日下午,縣疾控中心在縣婦幼保健院開展了縣鄉醫療機構麻風病防治工作人員知識專題講座。工作人員針對如何發現麻風病線索、癥狀監測和轉診治療等工作進行了詳細解讀,為我縣麻風病防治奠定堅實基礎。
麻風病全年工作總結范文 篇3
3月8日上午,西順河鎮衛生院組織轄區居民開展了一場麻風病預防知識宣傳講座。講師首先介紹了有關麻風病的基本情況,在大家對麻風病有了初步了解后,她分別從麻風病的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及如何預防等多個方面做了詳細講解。
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傳染性皮膚病。主要傳染方式是直接接觸傳染,即健康人破損的皮膚和粘膜直接接觸病人含有麻風桿菌的皮損或粘膜損害。其次是間接接觸傳染,即健康破損的皮膚或粘膜經常接觸病人用過的生活用品或生產工具而造成感染。感染了麻風桿菌不一定發病,絕大多數人對麻風桿菌具有特異性免疫力,即使麻風桿菌侵入機體也很快會被消滅而不引起發病,只有很少部分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免疫缺陷者才會導致發病。為了方便大家了解麻風病特征,有幾大線索口訣共大家參考:生瘡生癬,不痛不癢;紅斑白斑,麻木閉汗;虎口無肉,手指彎曲;吊腳跛行,歪嘴兔眼;眉手脫落,面如酒醉;手足起泡,不知痛癢;四肢筋痛(神經)疼痛難忍;足底潰爛,久治不愈;面部結節,耳垂肥大;長期接觸,勿忘檢查。
本次活動現場氣氛活躍,居民們在輕松的氛圍下了解了有關麻風病的相關知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轄區居民疾病預防的知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