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清明節祭祀活動工作總結(精選3篇)
民政局清明節祭祀活動工作總結 篇1
按照相關文件精神,20xx年清明節期間,我局認真開展了以躬身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和“五個民政”發展要求為主題的清明節祭掃服務保障工作,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健全安全保障機制
為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清明節工作部署,我局及時成立了清明節祭祀安全應急指揮小組,制定并下發了《20xx年清明節工作實施方案》以及《XX縣民政局20xx年清明節祭祀應急預案》,設置了清明節工作辦公室,清明期間領導帶班,分管領導帶隊指導并檢查。明確了清明節期間各鄉鎮(街道)、殯葬服務單位工作內容和工作要求,要求他們與公安、消防、交通、林業等部門作好溝通協調,共同做好清明節期間群眾祭掃活動安全保障。
二、全面排查安全隱患
嚴格按照“全覆蓋、零容忍、重實效”的原則對全縣所有殯葬服務單位全面開展祭掃問題隱患大排查,消除監管盲區和漏洞。要求各鄉鎮(街道)、殯葬服務單位認真落實清明節相關工作。一是做好安全防火工作。殯葬服務單位對全體殯葬服務職工進行了安全教育,進一步強化安全意識,落實安全制度。認真檢查祭掃服務場所設施設備,完善疏散路線和引導標識,認真排查消除用電用火隱患,加大祭掃用火巡查力度,做到一旦有火災發生,滅火工作就能馬上啟動。清明節期間未發生因祭掃引發的重特大火災事故。二是確保群眾祭掃有序,出行便捷。各鄉鎮(街道)、殯葬服務單位積極爭取公安、交通等部門支持,引導祭掃群眾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及時疏導殯儀館、公墓等集中祭掃場所周邊交通。清明節期間未發生交通安全事故。三是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民政局清明節祭祀安全應急指揮小組加強對公墓、殯儀館等群眾集中祭掃場所的安全檢查,指導公墓盡快完善祭掃場所的安全保障設施,確保清明節期間不發生因祭掃活動引發的安全事故。安排專門工作人員在祭掃現場進行巡查,并進行防火安全教育,隨時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
三、加強宣傳引導,努力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清明節是社會各界集中關注殯葬行業的重點時期,也是開展清明文化和殯葬改革宣傳的有利時機。在今年的清明節殯葬文化宣傳中,我縣積極開展殯葬宣傳工作,全面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和文明綠色低碳祭掃。通過網絡傳播文明祭掃倡議書等形式向群眾宣傳文明祭掃、生態安葬的宣傳信息以及殯葬惠民政策,并開展了懸掛殯葬宣傳標語以及鮮花換紙錢等活動。通過宣傳,培育綠色文明殯葬理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步使群眾由實地實物祭掃轉移到對逝者的精神文化傳承上來,引導群眾過一個文明的清明節。
今年清明節期間,我局將“金土坡公墓”、“伯樂公墓”作為清明節祭掃觀察點,經統計,4月5日到4月7日共有群眾21320余人在此開展了祭祀活動,出行車輛近4280輛。公墓每天工作人員18人,交警及治安人員13人。由于我縣各鄉鎮(街道)及相關職能部門通力協作,殯葬服務單位各項管理、服務措施到位,清明節期間未出現任何安全事故,度過了一個平安、和諧、安全、有序的清明節。
民政局清明節祭祀活動工作總結 篇2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民政廳的有力指導下,我局能緊緊圍繞大局,真抓實干,開拓進取,不斷推進全市民政事業的創新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20xx年主要工作亮點
(一)民生保障任務順利完成。
1.城鄉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全部達標。12月底,全市納入低保救助的困難家庭有33915戶76623人(其中城鎮低保家庭6372戶13385人,農村低保家庭27543戶63238人),城鎮、農村低保標準分別為420元/人月、270元/人月,比去年分別提高了40元/人月、30元/人月,比省劃定我市20xx年的最低標準均高出10元/人月;城鎮、農村低保平均補差分別為384元/人月、181.8元/人月,比20xx年省的目標任務分別高出10元、9.8元。各縣(市、區)城鎮、農村低保補差水平全部達標,全市累計發放低保資金18683.51萬元。城鄉低保救助作為省十大民生實事之一,已提前圓滿完成。
2.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全部達標。12月,全市納入五保供養14947人,其中集中供養1267人,分散供養13680人;各縣(市、區)五保供養標準全部提高到不低于當地20xx年度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全市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月人均均為580元,占20xx年度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6%。全市累計發放五保供養資金9564.98萬元。作為省十大民生實事之一,五保救助已提前圓滿完成。
3.城鄉醫療救助標準全部達標。今年全市累計支出住院醫療救助資金3271.76萬元,累計住院救助15291人次,醫療救助人均救助標準2140元,比省20xx年提出人均醫療救助標準提高到1556元的目標高出584元,更好地緩解了困難群眾的醫療難問題。該項工作作為省十大民生實事之一,已提前圓滿完成。同時,認真做好資助城鄉低保、五保對象等困難群眾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年資助9.5萬人,資助資金1142萬元。
4.孤兒生活保障工作全部達標。全市集中供養和散居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1240元/人月和760元/人月,100%按政策落實到位。12月底,全市有孤兒2274名,其中集中供養575名,散居供養1699名,全年累計支出孤兒供養補助資金2405.09萬元。該項工作作為省十大民生實事之一,已提前圓滿完成。
5.殯葬基本服務惠民免費政策全面覆蓋。積極推進落實殯葬基本服務由政府免費提供政策,適當擴大免費提供殯葬基本服務對象范圍,出臺了《**市民政局**市財政局關于全市城鄉居民殯葬基本服務由政府免費提供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從9月1日起對凡在本地或異地死亡且遺體實行火化的本市戶籍居民,實施殯葬基本服務由政府免費提供政策。實施殯葬基本服務免費政策全市預計免除6000宗,免除費用共914.2萬元。
6.20xx年“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工作成效顯著。全市募集捐款共4586.58萬元。同時,各地各單位認真部署開展對20xx年市慈善會返撥扶貧濟困捐贈資金安排使用情況的自查,摸清各地各幫扶單位捐贈資金安排使用情況及成效,推進扶貧資金規范管理。
(二)自然災害救助和重建家園及時有效。
在遭受強臺風“彩虹”襲擊后,我市各級民政部門快速反應,緊急派出工作組深入災區,全力以赴組織、指導開展災害救助工作,調運并發放救災物資,妥善安排災民的基本生活,努力幫助全倒戶重建家園,確保他們有地方住、有飯吃、有衣穿、有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時醫治,所有全倒戶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12154人,安排救災資金1100多萬元,發放應急期和過渡期生活救助資金269萬元,緊急調運發放礦泉水、大米等救災物資一批,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三)社會福利事業全面推進。
一是努力推進縣級養老機構建設。陽春市養老院項目施工正在進行中。陽西縣養老院前期工作已完成,目前已完成建設局工程修建性規劃設計,下一步將進行報建手續,報縣政府審核中。二是出臺了相關政策推動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制定《**市民辦養老機構資助辦法》,進一步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福利事業的積極性,扶持民辦養老機構健康發展。三是不斷強化殯葬管理力度。加快推進“陽光殯葬”建設,認真開展好各級殯儀館“殯儀館公眾開放日”活動,實現殯儀館與公眾的良性互動,不斷增強殯葬行業透明度,提高殯葬服務滿意度。今年6月,省民政廳組織對我市20xx-20xx年度殯葬事業發展目標進行考核,對我市殯葬管理工作的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
(四)村務公開工作不斷規范。
一是做好村務公開欄升級改造,按照新頒布的《廣東省農村黨務村(居)務公開欄統一模板樣式》,指導村(居)委會做好公開欄升級改造,爭取省級村務公開欄升級改造經費42.4萬元,各縣(市、區)自籌解決村務公開經費60萬元,全市基本完成村務公開欄改造升級。二是加強村務管理規范化,發放村民委員會會議記錄簿、村民委員會工作大事記錄簿、村務公開記錄簿、村務監督記錄簿等村務記錄“四簿一卷”710套,規范村級事務記錄。三是開展村(居)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創建,89個村(居)申報20xx年村(居)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村(社區),五年全市累計615個村(居)創建廣東省村(居)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村(社區),占74.45%。
(五)城鄉社區建設扎實推進。
一是加強城鄉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把支持社區辦公用房建設納入群眾路線教育整改一項內容,下撥市級福利彩票公益金160萬元,同時,落實社區公共用房配套資金520萬元,資助24個社區辦公用房建設。二是創新社區治理和服務,積極探索社區治理新方法。江城區推行片區經理人社會治理新模式,以片區為基層社會管理單元,對管轄的片區實行“定片、定人、定責”的三定工作機制。該項目作為我市民政工作亮點在20xx年全省民政工作會議上印發。
(六)雙擁優撫安置政策進一步落實。
一是全市動員開展創建全國、全省雙擁模范城活動。以抗戰勝利**周年、建軍**周年和創建新一輪雙擁模范城(縣)活動為契機,廣泛開展了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宣傳教育活動。印發了《**市創建第十屆全國、省級雙擁模范城(縣)實施方案》,嚴格按照《雙擁模范城(縣)創建命名管理辦法》和《全國雙擁模范城(縣)考評標準》的要求開展自檢自查,做好雙擁模范城的申報相關工作,并順利完成上級的迎檢考核相關工作。二是開展擁軍優屬慰問。春節、“八一”建軍節期間,全市各級黨委、政府組成擁軍優屬慰問團,通過召開軍政座談會和走訪慰問等形式,對優撫對象和軍休干部進行了走訪慰問。同時,全市支持部隊建設2716.2萬元,幫助駐軍部隊解決實際困難。三是落實優撫政策。全市按照省民政廳、省財政廳《關于調整部分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的通知》(粵民發〔20xx〕182號)精神,調整了部分重點優撫對象的撫恤補助標準,建立健全了優撫對象撫恤補助自然增長機制,及時、準確、足額發放到優撫對象的手中。四是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20xx年冬季至今,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803人。
(七)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得到加強。一是大力培育壯大社會組織。20xx年全市社會組織數量達到1542個,新增323個,增長26.5%。二是大力推動社會組織規范建設。一方面,繼續深入落實行業協會商會“去行政化”,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實施了社會組織分類等級評估,制定了《**市全市性行業協會商會評估評分細則》、《**市全市性聯合性社會團體評估評分細則》和《**市全市性專業性、學術性社會團體評估評分細則》,并將等級評估結果與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資質掛鉤,促使社會組織依法辦會、規范運作。目前,我市共有43家社會組織被評為3A以上等級,其中4A以上的有23家。同時,我們公布了3批具備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資質的社會組織目錄。三是切實抓好社會組織“提升年”建設。認真抓好社會組織品牌化和樞紐化建設,積極配合市社工委建立我市樞紐型社會組織的認定機制。目前,我們已配合做好樞紐型社會組織、示范性社會組織評定工作,已配合舉辦了三期社會組織負責人培訓班。同時,出臺《**市市級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大力推進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工作。
(八)行政區劃調整目標順利完成。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局會同市委政研室積極推動調研論證和相關申報工作,順利完成了陽東縣撤縣設區行政區劃調整任務。20xx年1月21日,**市陽東縣撤縣設區掛牌,正式成為**市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導做好陽春市部分街道的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同時,認真做好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試點工作,現已順利通過了省民政廳、民政部的考核驗收。
(九)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穩妥鋪開。今年我局重點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著力組織好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會同市委組織部、市社工委聯合下發文件,并以派發傳單、新聞媒體報道等形式做好宣傳發動,報考人數由20xx年的300多人增加到今年的908人,通過職業資格考試的共有99人,比上年通過考試的的31人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二是著力推進社會工作服務試點工作。確立**市養老院“頤年安康”養老院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市社會福利院專業社會工作服務示范創建項目以及京師社會工作中心“慈幼共融守望相助”困境幫扶服務項目作為重點扶持的3個試點項目,其中市養老院、京師社會中心項目還獲得省級福利彩票公益金的資助各10萬元。三是著力培育發展民辦社工服務機構。至目前止,全市共有民辦社工機構6家,其中今年以來新增加4家,不再局限于民政部門一家發展專業社工服務,為我市社工人才隊伍建設帶來了經驗和活力。
此外,專業社工服務、婚姻登記、收養登記、流浪人員救助工作都得到規范有序的開展。在肯定工作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仍然滯后。二是重特大疾病的醫療救助和宣傳的工作力度還不夠大。三是殯葬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二、20xx年工作計劃
(一)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補差水平。加強全市低保動態管理,完善低保“應保盡保、應退盡退”機制,及早制訂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補差水平實施方案和20xx年**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實現20xx年城鎮、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不低于省公布的最低標準(預測達到470元/人月、310/人月),城鎮、農村低保補差分別提高到不低于423元/人月、195元/人月的目標。
(二)進一步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加大地方五保供養資金的投入,督促各縣(市、區)盡早制訂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實施方案,實現各縣(市、區)20xx年農村五保供養標準提高到不低于當地20xx年度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的目標。
(三)進一步提高醫療救助人均救助標準。切實抓好城鄉醫療救助工作,推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繼續落實好城鄉低保對象基本醫療救助比例不低于70%,實現醫療救助與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商業保險有效銜接,實現各縣(市、區)醫療救助人均救助標準提高到不低于省公布的最低標準。
(四)進一步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加強臨時救助與城鄉低保、災民救助、五保供養、醫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等制度之間的銜接配套,早日出臺《**市臨時救助實施辦法》,確保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個人得到應急性、過渡性的救助。
(五)進一步加快發展社會福利事業。一是致力推進殯葬基礎設施建設。加速鎮級骨灰存放設施建設是全市今年殯葬管理工作的重點,力爭年內完成每個鎮有兩個以上骨灰存放設施任務。二是推動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加快“五個一”〔一所省一級以上養老福利機構、一所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的專業性護理機構、一個居家養老示范中心;每個縣(縣級市)有一所省二級以上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每個街道(鎮)有一所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臨時托管或日間照料服務的福利設施〕工程建設,推動陽東區、陽春市、陽西縣養老院在20xx年完成主體工程,加快鄉鎮級敬老院、老人活動中心、村(居)委會老人活動場所更新改造。
(六)進一步推動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一是厘清基層政府與社區工作職責。確定江城區作為全市社區減負增效試點單位,開展社區減負工作,建立社區服務事項目錄,開展行政事務社區準入制度,實現社區減負增效。二是推進政府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制定**市農村社區建設工作試點方案,指導江城區作為省農村社區建設試點開展工作,確定陽東區為我市農村社區試點單位。同時,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要求,加強城鄉社區公共服務站建設,完善農村社區公共服務平臺,探索建立公共服務事項全程委托代理機制,加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三是開展鄉鎮(街道)和職能部門與村(居)委會雙向考核工作。指導江城區開展好鄉鎮(街道)和職能部門與村(居)委會雙向考核工作,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四是加強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督促村務監督機構發揮作用。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確保全市所有村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加強村委會規范化建設,進一步規范農村基層干部行為,強化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推進基層社會組織發展。引導推動集體經濟組織、群團組織,以及理事會、參事會、鄉賢會等各類組織參與農村基層治理。
(七)進一步激發社會組織活力。一是繼續培育發展。優先發展工商經濟類、公益服務類、社會服務類、群眾生活類社會組織,指導各縣(市、區)做好農村類社會組織的登記,加大發展農村類社會組織的力度,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推動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積極作用。二是健全評估機制。根據社會組織所提供的服務質量、績效水平、社會反響等方面開展等級評估工作,并將評估等級作為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的優先條件。三是加強監督管理。建立健全統一登記、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分級負責、依法監管的社會組織管理體制。
(八)進一步提升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水平。一是全面落實優撫政策,進一步提高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水平。二是繼續鞏固雙擁創建工作成果,深化“雙擁在基層”活動,幫助基層部隊排憂解難,解決優撫安置對象困難。三是深化完善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繼續做好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崗位落實工作,完善退役士兵教育培訓政策。
(九)進一步規范區劃地名管理工作。一是全面推進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嚴格按照全國普查規程的標準和要求,確保完成年度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任務目標。二是推進平安邊界創建,完成平安邊界創建年度考評任務。三是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完成陽春市春城街道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啟動陽東區東城鎮設立街道辦事處工作,做好行政區劃變更后勘界工作和行政區劃圖編制工作。
民政局清明節祭祀活動工作總結 篇3
(一)扶貧幫困工作
1、加大社會救助的力度。截止6月底,全區低保覆蓋人數20663人,累計發放救助金3907萬元;醫療救助669人,發放醫療救助金195.9萬元;享受居民醫保補助人員5742人次,累計發放補助金96.6萬元;支內回滬幫困補助對象30268人,共發放補助金3582.9萬元。綜合幫扶7454人,幫扶資金支出累計達274萬元(20xx年1月-6月)。
2、做好元旦春節期間的幫困送溫暖工作。制定了市、區領導走訪慰問困難家庭工作方案,陪同區四套班子領導分別走訪慰問了本區困難家庭。落實市委書記俞正聲來本區慰問困難群眾,視察節日幫困的相關工作。區至愛幫困服務社開展以實物幫扶為主的送溫暖活動,總計金額31.5萬元;以“送溫暖、創和諧、迎世博”為主題開展一次性綜合幫扶活動,共支出幫扶資金210萬元。
3、會同石泉街道舉辦20xx年“藍天下的至愛”大型慈善募捐活動。活動現場區四套班子領導帶頭捐款,機關干部、社區群眾和愛心企業紛紛舉牌奉獻愛心,區慈善基金分會和各街道(鎮)共募集善款達806萬元,創歷年新高。會上,全市首家“晨路慈善服務社”揭牌成立。
4、認真做好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慈善募捐接收工作,在區慈善基金分會設置專門接受點,截止6月底,共接收來自286家單位和個人的捐款共計342.87萬元。
(二)社會福利和老齡工作
1、落實新增養老床位500張。陪同區領導實地調研桃浦李子園地塊養老院項目、中遠兩灣城地塊項目狀況,確定養老設施項目設計方案,形成可行性報告,及時解決存在問題,積極推進項目落實。
2、為老服務實事項目有序推進。截止6月底,已有4個老年活動室建設完工,并已開始添置活動設施。全區共有15931位老人享受居家養老服務,其中,9621位老人由政府出資補貼購買服務,6310位老人自費享受居家養老服務,已完成全年指標數的89%。
3、加強養老機構窗口建設。組織養老機構護理員培訓和比賽,開展養老服務能手、服務明星評選表彰。制定應急預案,做好世博運營期間養老機構安保、信息報送、綜治維穩工作,簽訂養老機構安全責任承諾書,提升養老機構安全保障和服務管理能力。
4、積極開展老年健康促進行動。與區健康辦聯手開展20xx年度健康型(老年)小區的檢查評估工作,開展“迎世博、健康關愛社區行”系列活動,推出健康監測等十項為老健康服務項目。聯合上海佰瑞福為老健康服務中心,在各街道(鎮)開展為老健康服務志愿者培訓,定期組織健康講座、醫療咨詢、安全檢查、健康服務,推廣和普及五臟養生操。
5、推進獨居老人結對關愛活動。繼續推進關愛獨居老人的“守望工程”,針對獨居老人變動情況、關愛制度、結對工作、關愛服務、子女履行義務和特殊照顧等內容,認真檢查落實。并建立完善獨居老人檔案制度、有關人員的責任制度、問候記錄制度、突發事件處理制度、教育宣傳制度和檢查督促制度。
(三)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工作
1、認真做好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一門式規范化建設。全區9個街道(鎮)都完成了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一門式標準軟件的安裝。其中,石泉、甘泉、長征、曹楊、真如已完成了標準軟件安裝的調試運用。
2、探索建立百姓事務協商機制。在曹楊街道杏梅園居委會、長壽路街道普雄居委會和宜川路街道趙家花園居委會試點建立居委會百姓議事室,形成百姓事務協商機制,運用民主自治化解矛盾,進一步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3、進一步加強居委會自治能力建設。制定《關于加強本區居委會建設的若干意見》,加大居委會“減負”力度。并在多次征詢相關部、委、辦、局和各街道(鎮)意見的基礎上,逐步修改完善。
4、認真做好世博贈票贈卡工作。召開了世博期間贈票贈卡第一階段排摸工作會議,明確了排摸對象;舉行贈票贈卡工作情況通報會,通報了市贈票贈卡會議精神,詳細了解、解決各街道(鎮)的工作進度和碰到的問題。
5、按照市民政局的統一部署,與都江堰市玉堂鎮就開展“社區守望相助活動”進行溝通,起草了社區守望相助協議,確定本區20個居委會、88戶家庭與都江堰的居(村)委會和家庭結對互助。
(四)雙擁優撫安置工作
1、落實世博安保服務工作。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辦公廳文件精神,制定了《普陀區關于做好世博期間雙擁工作的意見》,春節、“五一”期間,分別組織區黨政領導走訪慰問承擔世博安保任務的駐區部隊官兵,贈送了慰問金和慰問品。
2、積極開展雙擁活動。元旦春節期間,組織區黨政領導走訪慰問部分駐區部隊官兵,送去慰問金,向子弟兵致以節日的問候。舉辦了20xx年黨政軍迎春團拜會,進一步密切了軍政軍民關系。為本區1800多戶優撫對象送上慰問信和慰問品,為65名優撫對象發放幫困金7.7萬元。
3、落實各項優撫政策。組織部分重點優撫對象和軍休干部參加黃山、上海榮軍院的療休養活動。完成“20xx年度隨軍隨調部隊干部家屬公益性崗位補貼”,殘疾軍人和“三屬”的“20xx醫保年度自負部分醫療補助”工作,為6159人次核發各類優待撫恤經費500余萬元。
4、組織實施了“情系功臣”和“軍徽映夕陽”兩個公益創投項目。分別制定了《目標管理辦法》等7項工作制度,通過調查排摸,確認優撫對象和受助老人共計6000余名,招募志愿者近3000人,分別落實服務內容,引領志愿者開展探訪活動,舉辦健康、安全等知識講座,召開座談會,組織主題聯誼活動及祝壽活動。
5、進一步做好退役士兵雙向選擇和自謀職業推薦工作,做好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間生活費發放工作。截止6月底,本區共接收退役士兵272人,安置率達到100%。其中,自謀職業率達到88.2%。
(五)民間組織的發展和管理工作
1、做好各類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工作。截至6月底,全區共有社會團體117家,民辦非企業單位309家,在各街道(鎮)民間組織服務中心登記備案的群眾團隊1211家。
2、認真做好社會組織年度檢查工作。完成了業務主管部門的變更換證工作,對新成立的社會組織電子簽章的使用進行了培訓。同時組織新成立的社會組織法定代表人和相關工作人員開展集中業務培訓,為年檢工作打下基礎。目前,年度檢查工作已進入登記管理機關最終審查階段,應參加年檢的377家單位100%完成了網上填報。
3、完善預警網絡工作。為充分發揮社會組織預警網絡在世博平安工作中的作用,年初舉行預警網絡工作交流總結會,調整落實世博期間社會組織預警網絡工作方案,下發了《關于切實加強上海世博會期間社會組織預警網絡工作的通知》,對社會組織三級預警網絡進行梳理,配合相關部門做好世博期間的安全保衛工作。
4、推進企業協會政社分開。根據市委、市政府辦公廳文件精神,對企業協會政社分開情況進行了調研,擬定了推進政社分開的實施方案,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及辦事機構;分析了全區企業協會政社不分的基本狀況,在確定的17家單位中,已有13家完成了政社分開任務。
(六)社會專項事務管理工作
1、上半年共辦理結婚登記3774對,辦理協議離婚登記1088對,出具《無婚姻登記記錄證明》3060份,辦理收養登記10例,合格率均達到100%。
2、推進婚姻家庭健康咨詢服務。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創新工作方式,推進婚姻家庭健康咨詢服務。截止6月底,共為2837對新人提供婚姻家庭指導等免費咨詢服務。進一步完善離婚勸和工作服務機制,為離婚當事人免費提供“離婚勸和”疏導服務,共接待19對,勸和13對,勸和率達68%。
3、舉辦特色主題頒證活動。分別開展了“元旦佳節結良緣,世博之年展宏圖”主題活動,紀念《婚姻法》頒布60周年結婚登記集體頒證儀式。通過活動,向全社會積極倡導新時代的文明婚俗,大力推動和諧社會與和諧家庭建設,同時讓全區廣大群眾進一步了解世博、宣傳世博、積極從我做起,生動演繹“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題。
4、不斷提升窗口服務水平。圍繞“宣傳世博,優質服務”工作重點,定期對婚姻登記員進行業務培訓,迎世博禮儀、手語培訓。積極參與迎世博服務技能的競賽,營造學知識,賽技能,比服務的工作氛圍,通過評比,選出了普陀區窗口服務行業迎世博服務標兵和服務明星,全面提升婚姻登記窗口的服務水平。
5、進一步推進殯葬服務、殯葬文化進社區工作。舉行“迎世博——殯儀服務進社區”20xx年清明大型宣傳活動。共為居民群眾提供了包括殯儀服務咨詢、購買墓地咨詢、平安殯葬咨詢等服務項目,發放宣傳資料100多套,接待咨詢百余人次,受到了群眾的歡迎。
6、做好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會同區公安分局、區城管等執法部門,形成“三合一”救助聯動工作機制,加大對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力度,在世博會召開前后,開展連續集中救助行動,截止5月底,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90名。此外,推進區救助管理站新址的硬件建設,完成設計、招投標、裝修等工作,6月底前交付使用。
7、開展“”規劃編制,謀劃中長期發展藍圖。制定、修改和完善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局黨委、局長室高度重視“”規劃編制工作,廣泛開展了局“”規劃大討論工作,廣泛聽取和吸收意見與建議。形成了民政事業“”規劃發展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