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科名師工作室個人總結(精選3篇)
音樂學科名師工作室個人總結 篇1
時光飛逝,在緊張、忙碌而有序的工作中,第二學期已悄然走入了尾聲。在這一學期里,名師工作室在區教育局、區進修校各項精神文件的指揮下,在區進修校語文教研員張虹老師的指導下,在各兄弟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全工作室老師共同努力,順利開展了各項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績。現將本年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計劃領航,為工作室健康發展謀篇鋪路。
工作室根據區《名師工作室管理條例》、《第二輪學科名師工作室管理規定》等文件要求,本著充分發揮名師的專業引領、帶動、輻射作用,加速教師專業化發展,培養造就更多的優秀教師,提高教書育人水平的目的,特制定工作室的發展規劃。規劃內容包括工作室成員介紹、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工作要求、工作要點和工作機制等內容。其中工作目標是使到工作室真正成為教師“研究的平臺、成長的階梯、輻射的中心、師生的益友”。工作要點包括:制定成員成長規劃和自我發展規劃;認真組織學習,提高理論素養;狠抓課堂教學,努力形成風格;積極從事科研,提高自身品位;實行導師培養和成員自主發展相結合的制度;開辟博客,建設教學資源庫。
二、分工合作,精心籌備落實各項教研活動。
從3月份工作室成立到現在,短短三個月,工作室舉行的較大型的,具有輻射片區影響力的活動一共有兩項。這兩項分別是;4月中旬在大洋小學舉行的名師工作室第一次教育教學研討活動暨課題申報培訓學習,還邀請區教研員來參加贈書活動。在這次活動中,王立群老師、韓小琴老師的公開課、老師的講座讓大家深有感觸,明確了“聚焦課堂,高效教學”意義和要求;5月在中心小學舉行的名師工作室“三送”下基層活動。本次活動工作室的賴心萍老師、老師同課異構了《夸父追日》,詹毓興老師和赤水小學的馬小玲老師教學了《威尼斯的小艇》均獲得了大家的好評,林英老師的講座《讓學生在寫作時易于動筆、樂于表達》以自己的平時教學實踐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也讓大家獲益良多。這次活動還舉行了師徒結對子儀式,讓更多的青年教師能在學習、研討、交流中得到提高。
這兩次活動計劃周密、準備充足、過程精彩,活動后,工作室成員進行了及時反思、總結,并完成微信和博客的宣傳。這樣,每次的學習成果都有了一個集中的展示,也加強了工作室成員的學習信心和動力,大家通過聽課、評課、反思,自身也因此獲得了很多啟發,達到了交流成長的目的。
三、細心引導,關注工作室成員的成長與反思。
過去一學期,通過名師工作室這個平臺,各成員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績:老師的論文《重視語文能力培養,提高讀的實效性》在《福建教育》發表匯編;曹洪平老師的論文《如何讓作文課“活”起來》在區進修校“寫話習作”課題解題活動的論文集中發表,《班級管理之點滴》論文在區教育教學論文征集活動中獲得二等獎;湯瑜仙老師的“青藍相濟,攜手共進”報道在龍津書香刊物上發表。工作室成員發揮了她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基本功強的優勢,紛紛在校各類活動中分享自己課堂教學的點點滴滴,指導了結對子老師的各級公開課,給了青年教師以極大的啟迪,為她們的業務水平的提高指明了方向,幫助她們站穩講臺,少走彎路,快速成長。同時,工作室為年輕教師創設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的平臺,開辦了教師教育沙龍和讀書交流會活動。師徒共同學習,互相交流,真正實現了師徒相長,和諧共進。
四、搭建平臺,積極組織申報研究課題。
工作室成員積極向區進修校申報了《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策略研究》、《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構建小學生學習共同體的實踐與研究》等課題并均已在區“十三五”名師培養工程重點規劃課題立項。
五、創新意識,多渠道分享優秀資源。
為了加強工作室成員的交流和資料的整理以及對外宣傳。定期更新工作室動態,共享教育教學資源,交流教學教研活動,工作室學習期間制作活動簡報上傳。
回首一學期來走過的道路,感覺到的是充實與快樂。名師工作室這個團隊呈現著極強的凝聚力和生命力。青年教師在學習時學到了經驗,得到了提高;名師在傳授時發現了不足,補充了自己。同時縮小了名師與青年教師之間的距離,青年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研究中,名師也虛心聽取青年教師的新的教育理念,工作室內形成了一股互幫互學、積極創新、共同前進的新潮流。正如工作室里有人說過:“通過與名師接觸、交流、學習,覺得自己研究的腳步再不會停歇,覺得自己更要豪情滿懷地學習、反思、踐行。展望下一學年的工作,我們充滿信心。工作室里有這么多有思想有能力的青年教師,我們這個工作室一定會更進一步地開拓創新,取得更大的成效。
音樂學科名師工作室個人總結 篇2
20xx年以來,在學校領導、老師的關懷、指導下,我認真貫徹當初制定的工作室計劃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一學期來,我盡心盡力盡的帶動工作室成員履行著工作室的職責,以真摯的事業心、務實求真的工作態度,為學校的教育事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現把本學期以來工作總結如下:
一、理論學習
通過集體培訓、個人研修,使自己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愛崗敬業,鑄就良好的師德師風范,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掌握現代教育思想,提升實施新課程的能力,不斷提高教育質量;更新專業知識,優化知識和能力結構;掌握教育科研理論方法及新的教育技術和手段,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不斷研讀《課程標準》,深入理解、掌握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探索適合學生運用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加愿學、樂學。
二、實踐研究
1、勤于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多渠道地學。做學習的有心人,在書本中學習,學習政治思想理論、教育教學理論和各種專業知識,增強自己的理論積淀;也要在“無字處”學習,學習他人高尚的師德修養,豐富的教學經驗,以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經常閱讀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書刊,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廣泛地閱讀各類有益的書籍,學習各種領域的知識、技能,特別要學習現代信息科技,不斷構建、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2、借助團隊力量不斷進取。
作為主持人,每次外出學習后都寫出心得,聽課一得,將團隊成員的教育教學思想予以內化,作為自己前進的航標燈。
3、研究課堂教學。
積極主動的參加工作室的備課、說課、上課、評課等教學研修,增強課堂教學的魅力、活力、實力和親和力,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在總結和反思中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音樂學科名師工作室個人總結 篇3
一、總體情況
為加強對我校名師的管理,使名師更好地發揮示范、引領、指導、輻射作用,學校根據《濰坊市中小學名師工作室章程》,成立了五個名師工作室。每個名師工作室由35名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共同組成,名師工作室實行任期制,以3年為一個周期。
二、開展的工作和成效
“名師工作室”建立以后,各工作室根據年度工作計劃和三年工作規劃,組織各室成員積極研究探討教育教學改革前沿動態,主動參與新課程實驗;研究探討課堂教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探索實施課堂教學的新途徑、新方法。在不斷的實踐、反思、學習和研究中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指導和帶動作用,并以教學研討、講課評課、示范課、公開課、講座等多種形式對工作室成員進行跟蹤指導、培養,各工作室成員的水平逐步提高。工作室成員的師德修養、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都有了一定水平的提高。
三、取得的成效
學校的名師工作室自成立以來,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搭建了一個學習提高、探討交流、開放務實和全面發展的綜合平臺,使全體成員通過學習、交流、討論,在理論水平、科學素養、創新意識、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化發展等方面有了突出的進步和顯著的提高。使學校的校本教研氛圍有了較大提高。
四、對名師的管理和考核措施
為加強對名師工作室的管理和支持,學校把名師工作室工作列入學校的重要考核內容;各類培訓將優先考慮選送名師及學員。學校為名師、學員積極做好名師工作室的組織協調工作,保障名師工作室必要的經費開支,在績效考評、評先樹優、職稱評定等方面對名師及學員給予政策傾斜,并積極為名師工作室的工作提供條件。同時學校還加強對名師工作室工作日常跟蹤、聯系與管理,建立工作室對外聯系及交流制度,加強教研課題的管理工作,做好名師工作室成員的教研成果展示工作。
五、存在的問題
一是各名師工作室要針對各個層次的學校和學生,分層次、分學段進行教學研究,加強各學段教學及教研的銜接,使教學教研成果面向學生、惠及學生方面還欠缺。
二是各名師工作室要立足本校教學實際,加大科研力度,打造興華科研品牌應進一步加強。
三是各名師工作室之間,名師工作室之間交流不夠。名師工作室網站需進一步完善。
六、今后的建議
一是在運作過程中始終要以實訓為主,深入到課堂,尤其要準確定位工作室主持人的教學特長和實踐專長,要在實踐實訓中培養學員;
二是要讓學員們在自身起點上“走路”,對學員個體的診斷與發展方案的設計要成為開展工作的起點,名師也要積極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為學員們提供資源力量;
三是工作室要形成團隊資源條件,開發好利用好團隊資源使之成為培訓培養的條件,要組織學員們在團隊中工作和活動,在活動設計中要充分利用團隊的影響和團隊資源充分展示并取得最大的效益;
四是在運作過程中要考慮個體發展與學校發展、問題解決、課題攻堅等任務的緊密結合,要直面新問題,新項目,新課題來運作和推進;
五是要有好的形式促進學員的反思和積累,督促學員養成反思積累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