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在2009年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的總結講話
二、要轉變工作作風,切實把會議精神落到實處
工作作風,是一個人的人格和品質反映。工作作風問題關系到經濟社會各項目標的實現。應當說,我們的領導干部大多數是在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地工作著,有很強的黨性觀念。但毋庸諱言,仍有一些領導干部在工作作風上,還缺乏創新進取精神,辦事拖拉、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為此,一是要增強責任意識。要進一步落實領導責任,健全工作機制,嚴格責任追究,切實做到誰主管誰負責、誰出問題誰負責。上級部門安排和部署的工作任務必須要一件一件地干,一件一件地落實到位,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二是要增強創新意識。要廣大黨員干部要自覺克服畏難情緒、自滿思想,打破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陋習,只要有利于加快發展,就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力求產業發展要有新成效、基礎建設要有新突破、民生工程要有新進展、年度目標要有新增長、工作推進要有新舉措。三是要增強實干意識。在實際工作中要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敢于攻堅,善于破解難題。要大膽實踐,大膽創新,敢于負責,敢于觸及矛盾。要堅決反對和克服明哲保身、遇到問題繞道走,碰到困難就低頭,有了矛盾就上交。要敢于堅持原則,踏實工作,積極化解矛盾。堅持說實話、出實招、辦實事、務實效。四是要增強群眾意識。要經常深入群眾、深入實際,認真調查研究,傾聽干部群眾的呼聲、要求和意見,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要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謀群眾之所謀,通過滿腔熱情的工作體現黨委、政府對群眾的關心和愛護。絕不能對群眾漠不關心,麻木不仁,致使干群關系惡化,甚至激化矛盾。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衙門作風。五是要增強整體意識。許多重點工作涉及面廣、交叉點多,需要各級各部門之間整體聯動、協同動作。鄉鎮、部門之間,要圍繞大局,服務中心,相互支持不設障,相互補臺不拆臺,相互協作不梗阻,真正形成“干事業一條心、抓工作一盤棋、謀發展一股勁”的濃厚氛圍,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積極投入到明年的工作中去,確保縣委、政府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三、要抓好當前工作,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奠定基礎
2009年是推進“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的關鍵一年,努力實現一季度經濟發展“開門紅”,對于全面完成全年的各項目標任務意義重大。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統籌安排,立足長遠,抓好當前。
(一)抓好申報實施項目。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是促進我縣經濟發展的大好機遇。我們要嚴格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的要求,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地做好項目建設各項工作。黔中水利樞紐工程即將啟動,涉及我縣移民搬遷等工作繁多,必須將工作做好、做細、做扎實,維護庫區社會穩定。同時,切實抓好夏蓉、瑞杭高速公路和納水鐵路等前期服務工作,為我縣爭取更多項目支持營造良好的外界環境。
(二)抓好農業農村工作。搞好春耕備耕工作和越冬作物田間管理,搞好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做好良種、化肥、農膜等農用物資的調運,確保春耕生產。搶抓冬閑時節,積極組織抓好營造林工作,力爭在春節前全面完成全縣的營造林工作任務。搞好烤煙苗床管理,努力提高煙葉質量。切實抓好冬春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大力抓好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加大涉農資金的監督和管理,確保資金運行安全,確保涉農項目有效落實,確保涉農工程質量和效益,確保農民得到實惠。
(三)抓好工業經濟運行調度。今年由于受雪凝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縣煤炭及電力生產遭受嚴重影響,隨著春節來臨,煤電產業還將受到較大影響。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組織協調,合理安排好春節期間的煤炭和電力生產,盡量動員煤礦春節期間繼續生產或建設,要求煤礦企業要加強煤礦產量監控系統設備管理,為明年投入運行提供保障。要切實抓好相關補貼政策落實,確保城鎮、農村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用煤需要。同時,加強對即將實施的工業項目和建設中項目的調度,為明年全縣工業經濟的快速復蘇做好準備。
(四)抓好財政稅收工作。在爭取國家支持的同時,要加大財源增植力度,依法加強稅收征管,規范非稅收入管理,千方百計增加財政收入。要圍繞煤電龍頭財源,進一步加大財政稅收檢查力度,力爭在煤礦轉讓、房地產開發等行業偷漏稅收方面有新的突破。要加強礦產品稅費監控系統管理,確保正常運行,規范稅收秩序,減少稅費流失。堅持公共財政的基本方向,保障重點支出,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
(五)抓好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各鄉鎮、有關部門要妥善安排好貧困群眾和受災群眾的口糧、衣被、住所和取暖等問題,切實搞好走訪慰問和“送溫暖”活動;妥善安排好城鄉低收入和困難群眾生活,確保人民群眾過上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同時,要做好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和調度,確保食品安全和節日期間物價平穩。要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有關工作,加強對農民工就業信息的引導和就業服務,搶抓中央擴大內需機遇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加強業務技能培訓力度,提高農民工就業創業能力。有關部門要做好氣象信息服務,及時發布重要氣象信息,做好應對災害天氣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