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日主題國旗下講話稿(精選3篇)
憲法日主題國旗下講話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20xx年的12月4日是第二個國家憲法日,也是第十五個全國法制宣傳日,主題為:弘揚憲法精神,推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
近日,中央宣傳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聯合發出《關于開展20xx年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系列宣傳活動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黨、全社會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大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采取多種形式,集中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在全社會樹立憲法權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榮的社會氛圍,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我國現行憲法可以追溯到1949年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1954年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些文獻都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近代100多年來中國人民為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進行的英勇斗爭,確認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中國人民掌握國家權力的歷史變革。
現行憲法實施30多年來,我國憲法以其至上的法制地位和強大的法制力量,有力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有力促進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力推動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程,有力促進了人權事業發展,有力維護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弘揚法治精神,樹立憲法權威,對于青少年來說更重要的是培養法律精神和法律意識。這需要青年學生能夠在自己的社會生活中處理好三對關系。
首先是民主與法律的關系。社會主義社會法律是民主的體現,沒有社會主義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法律;法律是民主的保障,我國憲法法律就是人民當家作主的保障。民主意識是基礎,只有樹立了當作家主的主人翁意識,我們才能自覺地學法、懂法、守法、護法,自覺地遵守憲法和法律,從他律走向自律。法律意識是保障,只有學會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合法權益,才能切實地維護和保障自己當家作主的主人地位。
其次是權利和義務的關系。一方面,要樹立權利意識,珍惜公民權利;另一方面,要樹立義務意識,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履行憲法和法律和規定的義務,是每個公民對國家、社會和其他公民應盡的責任。只有履行應盡的義務,才能獲得相應的權利。
最后是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憲法和法律是一種社會意識,我國的憲法和法律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個人利益是多種多樣的,國家通過憲法和法律保護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公民在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時,應把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結合起來,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利益,這既是公民愛國的表現,也是公民愛法、護法、守法的表現。
如果我們從哲學的高度看待法律我們還能發現:法是法則,律是規律,崇尚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就是對自然法則和社會規律敬畏與遵從,這應該是我們崇尚的法律精神和法律意識的本源。
讓人欣慰的是:省錫中就是一片培養學生民主精神、法律意識的沃土:省錫中模擬城市的建設為廣大同學提供了參與民主實踐、體現法理精神的現實途徑;省錫中的班級文化中時時閃耀著民主、愛國的光輝,省錫中的老師們就是一群倡導民主、尊重孩子、依法從教的好老師
我們相信,省錫中的優秀學子們一定能夠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實現自己的夢想,實現偉大中國夢。
憲法日主題國旗下講話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遵守社會公德。
同學們,在我們生活的周圍環境中,隨處可見“愛護花草樹木,講究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財物,遵守公共秩序”等警示語,但你們是否知道,為什么要求必須遵守這些行為要求呢?
一個國家的人民對社會公德的態度,反映出這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它不僅直接影響社會秩序,而且也能促使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譬如:人人講究公共衛生,愛護花草樹木,大家才能生活在一個比較舒適的環境中人人遵守公共秩序,學習、工作才會井井有條。試想,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公共秩序,想怎樣就怎樣,順其自然,社會將成什么樣子,我們的人生安全,我們的公共財物,我們的環境衛生7所有的一切將無法想象,如果你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你有什么感覺?你會發出什么感嘆呢?
同學們:我們身處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世界文明古國,龍的傳人。初二年級思品課本上“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明確指出了中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反映出了一個人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它不僅直接影響社會秩序,而且給經濟建設也會帶來極大的影響。很難想象在一個混亂的社會環境中,在公共財物和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我們能否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
我們生活在校園中,并且我們多數是少先隊員,我們少先隊員就應該時時處處體現良好的道德風貌,做倡導新型社會公德的生力軍。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有的隊員在實際生活中卻不拘小節,我行我素,行動與言語相
距甚遠。大家在一個集體中生活,相互之間難免會發生一些磕碰。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有的同學立刻怒氣沖天,不管有理沒理便出口傷人,甚至大打出手;而有的同學卻能“先發制人”,說聲“對不起”表示歉意,于是雙方怒氣頓消。文明需要大家的參與,文明的氛圍要靠大家共同來營造。從身邊的事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舉手投足的細微之處做起。在校園里,我們是文明的學生;在家庭中,我們是文明的孩子;在社會上,我們就是文明的使者、遵守社會公德的模范小公民。一個微笑,把“你好、謝謝、對不起、再見”輕輕說出口。用一顆真誠的心,用誠摯的熱情,消除彼此間的距離和隔閡。愿每一位同學都能處理好生活中的磕碰小事,讓世人從我們良好的行為中看到新世紀學生的風貌。
我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憲法日主題國旗下講話稿 篇3
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這個學期就要結束了。等待大家的,是輕松愉快的暑假。想到這,大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愉快的。但是,在享受愉快的暑假之前,我們必須接受學習上的一次重要檢驗——那就是期末考試。各學科即將進入到緊張的復習階段。如何復習才能高效,保證期末考試能夠圓滿完成,特談幾點看法,提幾點要求供大家參考:
(1)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上好每一節課。課上學會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敢于質疑,敢于提問。每一節課堂復習課,老師都是精心準備的,對我們的知識回顧和梳理非常有效,老師們會告訴我們哪兒是重點、哪兒是難點、哪兒是關鍵,„„。課堂上緊跟老師的思路,這樣可以讓我們復習起來事半功倍。課下養成良好的復習習慣,中高年級的同學可以把重點的和不理解的問題記在筆記本上,及時向老師、同學請教。
(2)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給自己制定一個期末學習成績的目標。目標要不高不低,同時要對自己期末的奮斗目標有信心。自己心里一定要想著,只要努力學習、努力復習,一定能讓自己的成績上一個臺階。
(3)認真完成作業,及時訂正作業中的錯題。分析錯誤的原因,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彌補措施。把自己經常做錯的題目進行收集,并且專門用一個本子建立“錯題集”,記錄這些錯題,經常復習,防止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
(4)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不要把時間全部都安排在學習上,下課的時候就要出去玩,周末的時候不要整天都玩,要安排一定的時間學習,要勞逸結合。
最后,希望老師們、同學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緊張的復習當中,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同學們鼓足信心,努力付出,期末考試一定會取得好成績!同學們,只有在一次次的練兵中,才能發現我們自身的長處和不足,讓我們以良好的心態,科學的方法,充分的準備,為這次期末考試呈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為自己收獲一份自信和喜悅。
最后,預祝同學們期末考試取得優異成績!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