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創市級文明單位工作規劃
(二)更新觀念,優化育人環境
1、堅持法制安全教育,創建“平安校園”。學校以當前各界重視校園安全為契機,以行風建設為抓手,通過認真組織全體教職工學習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各級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文件、法律法規,進一步統一認識,開拓創新,切實做好了校園安全保衛工作以及法律普及宣傳工作。
2、優化環境,創建文明氛圍。學校以爭創“綠色校園”、“人文校園”為契機,將進一步“綠化、凈化、香化、美化”校園環境,實施校園文化建設整體規劃,大力推進校園顯性文化建設,讓校訓、校風、校紀、《守則》、《規范》上墻,讓每一面墻壁、每一處景觀、每一棵樹草、每一片綠色都會說話,都是育人的陣地;學校將積極創建籃球等特色體育項目。以活動感染學生,以活動豐富師生,讓優美的環境熏陶師生,為爭創活動提供文明的氛圍。
(三)德育為首,創新德育工作
學校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的決定》和市德育工作會議精神,大力實施“小事德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旋律,以隊伍建設為保證,以常規教育為抓手,進一步改進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推動學校文明建設的進一步深化,形成“和諧、發展”的優良校風。德育工作突出了以下內容:
1.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基礎,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組織學生認真學習《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等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和心理品質。學校以升旗儀式、班團課、思想品德課等為主陣地,其他學科為輔陣地,強化課堂教學中思想教育的滲透功能,大力開展國情教育、良好習慣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2、以日常行為規范為抓手,強化文明習慣和養成教育。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我們將行為規范教育作為創文明單位的起點,常抓常新。我們以學習、落實《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重點,深入開展“校園三星” 評比活動、文明班級評選活動。建設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環境,辦好宣傳欄、校園廣播站、校園網站等。加強同家長、社區的聯系和溝通,形成教育合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
3、重視法制安全教育。組織學生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做好交通、防火、防盜、防意外事故等安全教育。加強學生安全教育,提高學生自我防范能力。做好學校應急避災演練方案。開展突發事件緊急疏散演練,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教育的質量。
(四)提質塑形,提高教師素養
全體師生要珍惜學校發展的良好機遇和大好形勢,繼續穩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狠抓隊伍建設,提升隊伍素質,建設精銳的師資隊伍。
1、以師德建設為龍頭,人人爭當文明教工。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始終將師德師風教育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地位來抓。一是組織教師學習《教師法》、《義務教育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十不準》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等文件精神,在校內開展師德演講等活動,針對教職工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開展自查、互查和整改,對先進優秀同志進行表彰宣傳,弘揚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的優良傳統。二是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進一步修訂、完善了各類管理制度,激勵廣大教職員工加強自身修養,爭創文明教職工及文明辦公室。三是通過師生結對、家長學校對家長開課、愛心捐款等活動,進一步展示師德風采,樹立教育形象。
2、以名師工程為契機,提高教師業務素質與技能。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師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充分發掘校內外優質學習資源并發揮好作用。學校在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學能力、教師專業成長、教師身心健康、教師文明禮儀、營造良好人際氛圍等方面,開展了“建章立制、學習典型、名師點撥、結對互助、自我反思”等活動,切實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讓更多的教師在教育教研上潛心地鉆研,全校范圍內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爭做學習型教職工的熱潮。
3、繼續在教師中開展“師徒結對工程”和教育教學互助協作結對活動,通過互幫互助互學,提升教師整體實力,培養青年教師,為學校的崛起提供了后勁。
4、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開展科研活動,以科研提升質量,以科研豐富德育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