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掃墓講話稿(精選3篇)
清明掃墓講話稿 篇1
“今天,我來了,一手拿著橄欖枝,一手拿著保衛橄欖枝的槍,不要讓橄欖從我手中話滑落,請注意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話滑落。”這是已故巴解組織領導人阿拉法特的一句名言。
和平,是人類永恒的追求,任何阻礙和平發展的人或組織都將被正義的力量所消滅。正如阿拉法特所說,當受到外界壓迫的時候,他將會拿起手中的槍去捍衛這即將滑落的橄欖枝。
可以說,阿拉法特是偉大的,其偉大之處就在于他為了和平而奮斗終身。同樣,我國的那些為了祖國的和平而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們也是偉大的!
69年前,也就是1935年12月9日,愛國學子為祖國的未來,為了打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聯合起來向當局請愿,希望用當局者的槍來保護祖國的橄欖枝。可惜,當權者為了一已的私利,將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了無辜的學生……
從那以后的六十九年中,我華夏大地經歷了日本鐵蹄的蹂躪,內戰的洗禮,也經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興奮,十年~~的催殘以及改革開放的喜悅……
此時,我站在這里是為了紀念12.9,今天,我們大家坐在這里也是為了紀念12.9。這使我不由得想起,魯迅先生為了紀念左聯五烈士而寫的《為了忘卻的紀念》,而我們現在所做的就是為了那“忘卻的紀念”。我們的紀念日很有限,從“五四”到“五卅”,從“12.9”到“12.16”?墒俏覀冎挥性诩o念日上,才會想起那些為了革命,為了新中國的建立而犧牲的人們;只有在紀念日上,一些有良知的人才來體味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也只有在這紀念日上,我們才會總結歷史,贊揚今天的美好,展望自己的未來,要為祖國做貢獻等等。可當紀念日過后,我們還會有多少人去思考,還會有多少人去回憶呢?
紀念碑是用來幫助我們記憶歷史,緬懷先烈的地方,可諷刺的是我們不僅是歷史,恐怕連紀念碑都快要忘干凈了吧?
遺忘是可悲的,而遺忘自己國家的歷史既是可悲而更是可恥的。
到有紀念碑的地方去走走吧,你定會看見,紀念碑孤零零的佇立在那里,它的處境十分尷尬,原來安靜的小鎮變成了繁華的都市,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替代了一間間低矮的平房,而紀念碑的面前卻依然是那么的冷清。有誰會在紀念碑的前沉思過那些付出了汗,血乃至生命的戰士們,有誰會在紀念碑前沉思過那些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革命志士,又有誰會在紀念碑前真誠的告慰他們的在天英靈呢?
逝這如斯夫,六十九年過去彈指一揮間,但我們對先烈的敬仰應該淹沒在這繁忙的都市生活當中嗎?我們對先烈的思念應該隨著時間的變遷而淡漠嗎?我們的愛國情思應該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深深的埋藏在心底嗎?
清明掃墓講話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們來到了~~烈士陵園舉行“繼承先烈遺志,激揚青春風采”的主題團日掃墓活動,我們在革命烈士墓前隆重集會,我們懷著無比沉重和景仰的心情來緬懷革命先烈,繼承革命傳統。此時此刻,當我們站在烈士墓前的時候,我們悼念,我們品讀,我們銘記。我們悼念無數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英勇捐軀的'英雄;我們品讀革命志士的信仰、堅貞、崇高和不朽;我們銘記淵遠流長的不屈的民族精神。
時間總是流逝,可信念未曾更改。多少年來,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一直被人們所傳誦。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先烈們舍生忘死、前赴后繼、為他人謀幸福的高尚品德沒有被遺忘,他們的無畏和奉獻精神則已萬古長青。
生命權是一個人最基本也是最珍貴的權利,為了他人的幸福,不惜獻出自己最寶貴的生命,這是何等的高尚!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懂得珍視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們或玩物喪志,或自私自利,一點點小小的困難就讓他們退縮;一點點小小的矛盾就讓他們大動干戈。所有這些都留給我們極其沉重的思考。面對這些不眠的烈士碑,讓我們永遠記得去珍惜生命,珍惜親情,珍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東西,為他人帶來快樂,這才是青年人學習英雄、緬懷先烈的真諦!
同學們,今天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多么幸福的時代啊!從未經歷過衣不蔽體、食不裹腹的艱苦歲月;從未經受過親人離散的戰亂之苦;也不曾小小年紀就為生計四處奔波。今天,在我們的身邊灑滿了和煦的陽光,擁有舒適的生活條件與優越的學習環境。園林般的校園,寬敞而明亮的教室,還有那循循善誘,無私奉獻的老師……
我們要明白:燦爛的中華文明是我們的祖先創造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無數先烈的鮮血換來的,太平盛世是我們中國的領導贏得的,寬裕的家庭生活是父母的辛苦工作拼來的,要永遠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祖先,感恩先烈,感恩偉大的祖國,感恩父母和師長。
同學們,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使命將歷史地落在你們的肩上。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讓我們繼承革命先烈們的優良傳統,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奮斗吧!
思想永遠昂揚,靈魂永不跪倒,步伐永遠堅定,這就是我們面對先烈的錚錚誓言。我們將無愧偉大時代,我們將奮然前行。
革命先烈,浩氣長存。讓我們把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掃墓活動作為悼念先烈、凈化靈魂、鼓舞斗志的最好形式堅持下去,以追憶先烈們的豐功偉績,告慰先烈的英靈,弘揚先烈們的革命精神,把先烈們留下的珍貴精神財富代代相傳,使烈士們的不朽精神在各條戰線、各行各業開花結果,發揚光大,告慰烈士們的在天之靈!
愿烈士們永垂不朽!
清明掃墓講話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在今天這樣一個莊嚴的日子里,我們懷著莊嚴的心情,來到這個莊嚴的地方,在緬懷英雄的同時,他們的凌云壯志也激起我們這些青年教師巨大的工作熱情和深深的思索。
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六個月之前我們還是教室里的大學生,六個月之后我們成了辦公室里的新教師。剛剛擺脫象牙塔的幼稚與彷徨,就馬上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職責與任務。這一成長猶如蟬蛻痛并快樂著。我們既承受著成長的陣痛,也享受著成長的快樂。
每當走進教室,登上講臺,映入眼簾的是五十多雙求知的眼睛,五十多個頑皮的身影,五十多張稚氣未脫的臉龐。于是,課堂上的40分鐘是我們一天24小時里最快樂、最充實、最有意義,最有成就的40分鐘。在這40分鐘里,我們野心膨脹,好想一下子把所有知識都傳授給學生,在這40分鐘里,我們十分貪婪,好想占據學生的所有精力。
當然,我們曾經抱怨牢騷,我們曾經灰心喪氣,有時候甚至比我們的學生還任性,比我們的學生還幼稚。每當這個時候,看到老教師兢兢業業的身影,聽見老教師語重心長的話語,感受老教師講臺上的游刃有余。這時我們自己告訴自己,我們這些年輕人離教師這一稱呼,還有很長很長的距離。
嘗一臠肉而知一鼎之味,見瓶水冰而曉天下之寒。六個月的工作,告訴我們教書育人路漫漫而修遠,為人師表任更是重道遠。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教育事業,把自己的汗水揮灑在教育第一線,這是何等光榮又是何等艱辛。
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藝術家的激情;教育是一種科學,需要科學家的學識,教育是一項工程,需要工程師的嚴謹。無論時間是否有長短,它只會讓我們皺紋堆累,白發叢生,卻無法消磨我們澎湃的激情。一根粉筆傾灑萬端造化,譜寫年輕的旋律。一塊黑板承載天下蒼生,寫滿青春的詩句。
歲月如水悄悄而流逝,生活變得瑣碎無奇,日子淪為平凡枯燥。家、講臺、辦公室三點一線的軌跡毫無懸念,講課、備課、閱卷這就是我們工作的三原色。這一切盡管平凡而又瑣碎,這一切盡管普通又不精彩。可是,我們的血依舊放縱奔流汪洋恣肆,我們的心依舊歡欣鼓舞雀躍跳動。我們的心態永遠年輕,我們的年齡永遠25歲,我們的名字永遠叫做青春。
因為我們是教師,我們擁有這個世界的未來,那未來就是學生。因為我們是教師,我們肩負千百萬個家庭的囑托,那囑托重于泰山。因為我們是教師,我們能影響千百萬個孩子的人生,那人生璀璨宛如銀河,因為我們是教師,我們掌控中華民族的希望,那希望高過珠穆郎瑪。
在今天這樣莊嚴的日子里,在這個莊嚴的地方,青松翠柏,長空流嵐,長眠的英靈見證年輕教師的誓言:為人師表我們驕傲,教書育人我們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