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保育兒心得體驗(精選3篇)
小班保育兒心得體驗 篇1
學習了《浙江省學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后,覺得它對我們的教育教學管理很實用,對教師的工作也很有指導作用,能利于我們更好地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規范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
孩子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幼兒的一日生活皆課程”我們不單要為孩子創設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更要營造使幼兒心理、情感得到良好發展的精神環境。注重孩子在園時各個時段的表現,及時教育和指導他們習得相關的知識、技能、習慣。通過學習《指南》,在內容的安排上,我力爭動靜交替,滿足幼兒運動的需要,保證休息和運動之間的均衡,讓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各種技能。如:晨間活動安排的是消耗體能的戶外項目,第一個教學內容則安排相對較靜的以發展口語表達和思維能力的語言或科學常識活動,第二個內容安排以提高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的藝術熏陶為主的音樂美術之類的活動,第三個內容根據第二個活動而定,或延伸,或是運動量較小的游戲。午餐后是自主活動時間,幼兒可根據自己喜好玩自帶玩具或游戲,接下來的午睡時間里,我認真做好巡視工作,保證幼兒的睡眠質量,促進他們的健康。起床后安排10分鐘左右的午唱,等待幫助自理能力弱的幼兒。接著是喝茶吃餐點,以保證幼兒的生理所需,然后是半小時的戶外活動或室內游戲。最后十分種提醒幼兒帶好自己的物品,整理活動室及安全教育。在習慣的培養上,要求孩子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無形之中為孩子樹立榜樣,并時時提醒他們注意自己的行為,有錯就改。在衛生方面更是不敢忽視,認真做好每天的衛生消毒工作。早上一進活動室就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用干凈的抹布擦一遍杯架和飲水機,倒掉積水;及時沖洗廁所,做到無積糞,保持盥洗室的清潔衛生;餐后用消毒液或洗潔精擦洗桌椅和拖地。還經常進行紫外線消毒,不定期地對玩具、玻璃窗等進行清洗消毒。在日常的交往中,努力做到信任、寬容、理解和尊重孩子,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待他們,耐心細心地關心照顧好每一個孩子,認真觀察每個孩子的動作、表情、臉色及神態,掌握并發揮他們的興趣和特長。對他們的身體狀況,喜怒哀樂等情緒的變化更要關心過問,讓自己成為孩子們可信賴和依靠的朋友,促進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對照《指南》反思自己,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思考并改進;回想教學中的點點滴滴,覺得應該努力用《指南》指導自我,不斷提升自身的執教能力和專業素養,把研究學習和提高保教努力結合起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和提煉現實問題,針對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真實、具體問題,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幼兒的發展水平。
小班保育兒心得體驗 篇2
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我們每天過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日子,然而在我的心里只有這樣的一個追求,那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自己的愛奉獻給每一位幼兒!
做為一名保育教師,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只要你真心地去愛他們,去對他們好,他們是能夠感覺到的.因為真心地對待別人的同時你也能感受到他人的真心。在工作中,時刻提醒自己:“用飽滿的熱情和微笑服務每一個孩子、接待每一位家長,用我的愛心、細心、耐心去澆灌他們、感染他們”。
愛是與孩子溝通必不可少并貫穿著整個教育的始終!張向葵校長就曾提出過這樣的教育思想:“要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一細小的動作足以說明孩子需要老師給予最多的是愛.
二十一世紀的保育教師,應從促進幼兒個性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來進行教育,在這種新的教育理念基礎上,保育不僅要體現全面發展的教育觀,更要體現以科學為主的實際需求;要重視“保”與“育”的相互作用過程,將保育和教育真正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認真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整理好本班教室的衛生,減少幼兒與細菌接觸的機會。教室的地面隨臟隨擦,避免地面有水使幼兒滑到。為幼兒創造一個清潔、干凈的環境,同時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其次,正確為幼兒服藥是保證幼兒生命安全的必要行為之一,做好流行性疾病的預防工作是保證幼兒健康的重要工作。早上拿藥時,保育員應將藥品名稱、幼兒姓名、服藥時間一一跟家長登記的的核對清楚,如有家長表述不清楚或有異議,及時與家長聯系,待確實以后再給孩子服藥。同時加大幼兒的飲水量,增加抵抗力。
第三,定期晾曬、清洗被褥,讓孩子體會老師像媽媽一樣的愛,保證幼兒的良好睡眠。
作為一名擁有“不泯童心,眷眷愛心”的保育教師,還應該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給自己定一個可以夠得著的目標。愉快工作,體驗成功的快樂,面對世界上最純凈的天空,唱出世界上最幸福的旋律!
小班保育兒心得體驗 篇3
四月的第一天,我參加了幼兒園開展的0-3歲親子活動,我園經常開展類似的活動,為社區的家長提供一個與孩子交流和互動的平臺,給家長方便的同時,也為我們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資料。
活動前,我們從孩子的年齡特征出發,為他們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游戲材料,如:卡通玩具、積木拼搭、拼圖、顏料涂抹、小兔子粘貼等等,從家長的笑臉中我知道他們很喜歡。活動中,老師親切的招呼著孩子,為家長排解疑難,每個老師的臉上流露出的都是真誠的微笑,我感覺這個大集體是充滿愛的。家長和孩子從一個游戲到另一個游戲,玩的很開心。
作為一個年輕的老師,我在這方面的經驗不是很多,參加完后,我對親子活動的開展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首先是游戲的選擇和創設。我們的目標是0-3歲的餓孩子,這時期的孩子各種發展都處于萌芽狀態,一切都等待開發,所以游戲的選擇上應考慮到他們的需求,以促進智力開發為重點,一感受為主導。同時,游戲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做的,那么家長在游戲的作用只是引導,那么我們的游戲在創設上就應當考慮怎樣發揮家長的引導作用,不要讓家長代替孩子來完成。
其次是老師的作用。游戲中,老師最好是旁觀者和傾聽者,家長需要老師幫忙或有問題的時候,老師就參與,當家長自己可以的時候,老師最好不要介入,因為親子游戲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最好多給家長一個空間。老師的過于介入會破壞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寶貴聯系。
最后是游戲的氛圍。0-3歲的孩子眼中只有他們的父母,對于陌生人他們是抵觸的,害怕的,所以游戲的氛圍很重要,最好是溫馨的,簡單的游戲,讓孩子感受到溫暖,知道玩這個游戲很快樂,不必害怕,有安全感。我覺得本次活動中的游戲設計還不是很符合這方面的要求。
親子活動是一個逐步發展的活動,這需要社區家長、孩子以及老師的積極配合,才能進行的比較順利。在以后的親子活動中,我覺得我們還要繼續創新,用我們的智慧來給予孩子更多讓他們在0-3歲這個美好的年齡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