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規范從教心得體會范文(通用3篇)
教師規范從教心得體會范文 篇1
通過學習,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一、為人師表,言傳身教
教師的人格力量來自于學術水平與道德情*的完善統一,不僅要在自己講授的課程中學識淵博,循循善誘,更要通過言傳身教,通過榜樣,無言的力量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使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理想。在學生的眼中,教師具有無可懷疑的威信,教師是一切美好的替身和可效仿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通過這樣那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
二、將做人的教育寓于教學中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三大任務中的首要。告訴學生科學道路和人生道路的曲折,要培養百折不撓的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老師應該努力學習做這種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三、虛心向學生學習,做到教學相長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對于老師則不可以“家長”自居,應該與學生平等相待,虛心向學生學習,做到教學相長。愛學生就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自己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與學,互為關聯,互為依存。“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一個好老師會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他們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四、視學生為己出,處處關愛學生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刻,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困擾和問題,需要我們去幫忙引導。那么如何用愛心去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首先就要了解他們。了解學生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了每個學生的特點,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才能引導他們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蘇霍姆休斯基說得好,不了解學生,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就談不上教育。
為了實現“為人師表,以德立身”。我決心從以下幾方面做好:
第一,要從開始嚴格要求自己。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一名教師,要一身正氣,要突出“為人師表”,就是要追求“以德立身”。
第二,堅持學習與實踐。教師的基本職能是“傳道、授業、解惑”。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學識淵博,品德高尚,還要富有教學經驗。而要做到這些要求,就應該做到堅持學習與實踐。要進一步學習新知識,不斷增強業務水平。
第三,要愛教育事業。只有“熱愛教育事業”,才能體現“為人師表,以德立身”的真諦;只有熱忱的愛每個孩子,讓他們的全部素質都得到提高,才能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第四,熱愛每一個孩子,不只教給孩子知識,還要教會他做人,還要關愛他,時時刻刻讓他感覺到集體的溫暖。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這個集體中茁壯、健康的成長。
教師規范從教心得體會范文 篇2
近年來,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辦好人民滿意的農村教育為目標,以項目工程為抓手,高標準、高質量實施了危房改造、布局調整、“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項配套”等“六大工程”,總投資達25億元,全面改善了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按照中央、省里的統一部署,我們建立健全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確保教育投入主渠道的暢通,在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上狠下工夫,逐步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群體之間教育機會的不平衡,在現有教育公共資源的配置上做到“三個傾斜”:即重點向農村傾斜,向經濟落后的縣(市、區)及鄉鎮傾斜,向薄弱學校傾斜。新增教育經費重點用于農村中小學建設,采取切實措施確保每個貧困家庭子女都能順利完成學業。由于政策到位,措施扎實,全市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得到了全面改善,農村教育的普及率大為提高,初中畢業生的升學率從本世紀初的52.89提高到今年的94.01,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從本世紀初的72.4提高到現在的92.61,小學、初中適齡兒童入學率均達100,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5.8,進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也逐年增加,取得了明顯效果。
一、嚴格執行政策,確保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雜費應免盡免
20xx年以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關于城鄉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會議精神,通過廣泛宣傳,精心組織,力求將這一惠及廣大城鄉學生的好事做好,實事做實。去年8月份,市政府專門出臺了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學雜費實施辦法。今年2月12日,根據省里的統一要求和市委五屆二次全會、市人大五屆五次會議精神,我們與市財政部門就20xx年春學期城鄉全面免收學雜費工作,聯合下發了《關于全市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2月26日,春節后上班的第二天,市政府專門召開了全市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暨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會議,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免收學雜費和治理教育亂收費等工作作出專題部署,各縣(市、區)常務縣(市、區)長、分管教育的縣(市、區)長以及教育、財政、物價、監察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以及市直各學校(含民辦學校)、幼兒園的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人約150人出席了會議。3月2日正值春學期開學時,我們又與市物價、財政部門聯合轉發了《省教育廳、省物價局、省財政廳關于進一步規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收費工作的通知》。由于我市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全市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各項工作進展較為順利,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都能認真按照中央和省、市確定的免學雜費政策的范圍和對象,嚴格把關,逐一核實,切實做到“免費對象一個不漏、免費項目一個不缺、公用經費一分不降”,確保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使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都能享受免學雜費政策,都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為保證各項政策落實到位,我們多次與市物價、財政等部門組成聯合督查組,對全市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工作進行了專項督查。去年9月,根據《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財政廳、江蘇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團關于開展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工作專項督查的通知》要求,我們與市財政局、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聯合組織了3個聯合督查組,對全市9個縣(市、區)的56所學校農村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工作進行了專項督查。今年9月1日秋學期開學的第一天,市政府分管領導帶領我局領導專門到有關縣(市、區)和鄉鎮,檢查了解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雜費和經費保障的情況。8月26日-28日,按照省教育廳和財政廳《關于開展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專項檢查的通知》要求,我們與市財政局、監察局等部門聯合組成了三個小組,對全市9個縣(市、區)開展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進行了專項督查,并就督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了整改要求。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今年全市農村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政策和經費保障機制是落實到位的。
各縣(市、區)對農村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工作高度重視,補助經費基本按時到位,預算內安排的生均公用經費按計劃足額撥付,省政府免費課本也已全部發放到學生手中,貧困學生得到了及時幫扶。民辦學校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也同樣享受到了免收學雜費待遇,20xx年我市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共需經費19617.9萬元,其中省補經費13518萬元。按照省定公用經費最低基準定額,需要縣(市、區)財政配套6099.9萬元,各縣(市、區)財政都將這部分經費全額納入當年本級財政預算。截止10月底,全市已撥付了14914.94萬元,占全年總額的76.03,確保了免收學雜費后學校的正常運轉。
二、加大扶貧助學力度,全面做好“一免一補”工作
為了保證全市沒有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輟學,20xx年市政府印發了《關于逐步建立扶貧助學長效機制的實施意見》,對全市持證的低保對象和特困職工,其子女就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分別不同情況享受“一免一補”和“全免”的減免政策。為保證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我們繼續做好農村貧困家庭子女的“一免一補”工作,即免收課本費,是住宿生的每生每年給予300元的生活補助費,學校同時相應減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住宿費。屬于孤兒的,實行免費教育。20xx年全市農村義務教育已發放免費課本21.49萬套,折合人民幣1948.07萬元。全市共補助農村貧困家庭子女中的寄宿生5330人,補助金額達160萬元。各地黨委政府還采取社會捐助、對口幫扶等一系列措施資助貧困學生,保證了全市城鄉所有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安心接受義務教育。春節前,我局還組織對響水縣雙港鎮農村學校、大豐市西團鎮第二中心小學、市明達中學等學校的貧困學生進行了資助,確保了全市城鄉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安心接受義務教育。
在做好義務教育階段“一免一補”工作的同時,我們還對非義務教育階段的貧困家庭子女提供資助。一是確保每個考上大學的學生不因貧失學。凡持有民政部門頒發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救濟證》、《特困職工證》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救濟證》(都必須在有效期內)的家庭子女考上國家承認學歷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大學生,由市、縣(市、區)兩級財政分別給予一次性生活補助費各1000元,受資助的大學生憑錄取學校通知書和市、縣(市、區)招辦的錄取證明并提供錄取學校的銀行賬號,由市、縣(市、區)教育局紅十字會負責資助對象的審核,并直接將20xx元生活補助費匯入所考取的學校。二是對城市、農村持證的低保對象或特困職工的子女以及孤兒、革命烈士子女在公辦的幼兒園、普通高中、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就讀的,學費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公費生收費標準減免50以上或酌情全免(其中已享受職教助學金的學生不再重復享受)。三是對因突發事故造成家庭經濟嚴重困難的,其子女就讀公辦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我們要求所在學校視情況給予一定的資助。
三、多方籌措資金,扎實推進職教助學工作
為了讓更多的貧困家庭子女順利接受中等職業教育,有更多更好的機會學習職業技能,我市根據全省統一部署,認真做好職教助學工作,使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子女能得到及時救助,并順利完成學業。在實施職教助學。
教師規范從教心得體會范文 篇3
修新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主要包括: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和終身學習六個方面的內容。下面我對學習新《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體會如下:
一、樹立事業心,增強責任感。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們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以情育人,熱愛學生;以言導行,誨人不倦;以才育人,親切關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師愛生,是一種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對待學生,管而不死,嚴而不厲,愛在其中。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教師愛學生體現在“嚴”和“慈”上。常言道:“嚴師出高徒。”又說:“嚴是愛,寬是害”。對學生不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是難以培育出跨世紀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設者。“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所以,對學生不嚴不行。當然,嚴要得法,嚴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訓練來要求。慈,就是對學生要關心、愛護、寬容、尊重。充分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步,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的天職。
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具有十分強烈的質量意識,要真正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塑造學生美好心靈方面下功夫。一個教師只有對自己的學生充滿執著的愛,才能激發出做好這一工作的高度責任感,才能堅定不移地辛勤耕耘,獲得豐碩的育人之果。熱愛學生,是教師全部職業活動中最寶貴的一種情感,沒有對學生的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這種愛,是不能以血緣關系和個人好惡為轉移的,教師應當把它無私地奉獻給全體學生。愛是打開心扉的鑰匙。要把真摯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好學生,更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學生,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教師這里得到一份愛的瓊漿,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更加自愛、自尊、自強和自信。如果他們切實地感到老師是在誠心誠意地愛護自己,關心自己,幫助自己,他們就會很自然地對你產生歡迎的傾向,喜歡接近你,并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導。反之,如果他們感覺到你有愛生之心,他們就會在情感上對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觸的消極態度,那樣的話,無論你怎樣苦口婆心,他們也不會接受。所以,具有愛心,是教師取得教育成果的極為重要的前提,對學生愛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然而,教師只有“愛的教育”和“奉獻的教育”還遠遠不夠,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才是教師在愛學生這一基礎上的發展方向。
三、只有終身學習,才能適應新時期教育工作的需要。
新修訂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最后一條是終身學習,我覺得教師要有活到老,教到老,學到老的進取精神,不斷地吸收新鮮知識來充實自己,以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在市場經濟、網絡浪潮的背景下,教師必須要經常的讀書學習。教師不僅要認真學習政治理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還要學習教育科學理論,豐富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教書育人的本領。教師學習教育理論,掌握教育規律,按教育規律辦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書育人的職責,這本身是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一個要求。同時,通過學習教育理論,教師能進一步明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重要作用,這就更能使教師進一步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職業道德修養。
總之,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充電,不斷的補充新知識,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