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業務筆記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幼兒教師業務筆記心得體會范文 篇1
以前我對孩子們的要求都不是特別嚴格,即使有要求,但若是孩子沒有達標,我也不會對他們進行任何懲罰,哪怕之前已經聲明會有懲罰的事項。現在寶貝們已經進入大班下學期,也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了,所以在各個方面老師對他們的要求也會變得更加嚴格。
就比如說早上入園的時間,我要求所有的孩子八點鐘必須準時入園,除非有特別的事兒,其他一律不許遲到,如果遲到就罰他不參加晨間活動,(但是從來都沒有執行過)因為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準時入園,而且家長也積極配合。可是開學至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發現了嘉嘉幾乎每天都遲到,而且還不慌不忙地走進教室或者參與戶外活動中來。每次我的處理方式就是簡單地說教,或者盤問一番后,就讓她去玩了。導致她的心理沒有壓力,心想:“我遲來了,老師并沒有不讓我參加晨間活動。”
今天,嘉嘉又遲到了,見此情形,我覺得這話不執行看來不行了,于是便走過去嚴肅的對她說:“今天你就站在邊上看著其他小朋友玩,你不許玩。”只見她看看我,又看看周圍的小朋友,無奈之下帶著哭腔對我說:“老師,讓我玩吧!我明天一定早早來。”這時,全班的小朋友都注視著她,我便抓住這個機會,對全班小朋友說,以后誰不按時來園,就象她一樣,孩子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老師,我明早第一個來”。果然,第二天,除了請假的孩子,沒有一個孩子遲到。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我們老師,不管面對再小的孩子,我的言行都應該做到一致,不然,我們說的話起不到作用。
幼兒教師業務筆記心得體會范文 篇2
有人說,師德就是愛,愛一切的學生,愛學生的一切;有人說,師德就是奉獻,如春蠶,似紅燭。我說,師德就是甘于平凡、甘于平淡,甘于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蹉跎歲月中,以不變的熱誠去挑戰每一個教育的高度,以不變的熱情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或許我們每天做的就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平凡而細小,而這些小事卻足以融化冥頑的心,催開冰封的希望。對于孩子來說,老師一抹燦爛的微笑、一道關注的目光、一個贊許的點頭,一次溫柔的擁抱,在他們眼里都是一種“愛”。
我覺得: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潛力,如果老師能夠用心去發現和引導,那么所有的孩子都會健康聰慧地成長。做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最重要的不是教給孩子多少知識,而是用心去尋找和發現班級里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并加以鼓勵和開發引導,幫助孩子找到自信,并充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點。
我曾經帶過一名出生時運動中樞受到損傷的孩子叫貝貝,雖然已經六歲了,但走路還經常摔跤,寫字畫畫就象涂鴉,拿勺子吃飯晃晃蕩蕩,撒得哪兒都是。他是大班時才從其他幼兒園轉到我們班的插班生,以前在別的幼兒園,老師怕他出事,做什么都不讓他參與,總是讓他孤伶伶在教室一角看著,因為永遠都是局外人,他根本體驗不到上學的樂趣和集體的溫暖,孩子開始拒絕上那個幼兒園,沒辦法,家長只好又給他換了一所幼兒園。
看到那個神情落寞、背影孤單走路搖搖晃晃的孩子,我下定決心要給他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并發動班里的孩子都來和他做朋友。可是過了幾天我發現:貝貝又獨自坐到角落里去了,問他原因,他難過地說:“小朋友不給我玩!”再問其他小朋友,大家都嚷起來:“他太臟了,衣服上老是撒很多飯漬!”“他笨死了,畫畫亂七八糟!”“他不會玩游戲,跑的不快!”聽到這些,我心里難過極了。看來,只有幫貝貝樹立信心,改變孩子們對他的偏見,才能真正讓他擁有快樂,擁有友情!
經過細心觀察,我發現除了運動不靈便,貝貝的智力沒一點問題,特別是記憶力很好,老師講的好多故事,他聽上一遍就記住了。有了這個發現,在自由活動時我開始有意給貝貝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每一次,他都繪聲繪色地給小朋友講一個的好聽又有趣的故事,看到他簡直就像是個故事大王,其他孩子露出了驚訝和佩服的眼光。與此同時,我主動與貝貝的父母聯系,請他們多關注孩子的個人衛生,勤換洗衣服,并給他準備一條擦嘴巴的小手絹,這樣吃飯時隨時都可以擦拭流到嘴巴外的飯湯。就這樣,貝貝變得越來越干凈整潔,小朋友們開始主動靠近他,貝貝也漸漸不再象以前那么自卑,一點點變得開朗活潑起來,每天起床都非常積極愉快地拉著家長的手上幼兒園。
看到孩子的變化,貝貝的父母感激地對我說:“您真是一個有愛心又有方法的好老師!
是的,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不僅要具有博大的愛心滋潤孩子的心田,更要有專業的素養,能夠打開孩子的心靈之窗;不同的孩子,給予的愛和呵護也應有不同:對天資聰穎的孩子,我們有意識的培養他們的品格意志;對性格內向的孩子,就要用愛心、耐心鑄成一把鑰匙,幫他尋找自信;勇敢的孩子我們鼓勵他再細致一些;專注的孩子我們引導他可以再果斷一些。
愛心育人,慧心做事。因為有了愛,世界才變得如此多彩;因為有了智慧,人類才有了巨大的進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會一如既往地用我的濃郁的愛心和精湛的專業技能,引導教育每一名孩子,用語言來播種,用贊賞來耕耘,用汗水來澆灌,用心血來滋潤。
現在的孩子自主意識特別強,而且他們有時做出的行為也不是成人能用簡單的“對”或“錯”所能評價和衡量得了的,這也是現代兒童心理發展趨向于成熟的表現。我班的棟棟小朋友性格開朗、活潑,常喜歡問些為什么,控制和約束自我行為的能力較弱,與成人和小孩都較易親近和交往,但由于他從小由其母親獨自護養,有時表現較膽怯、靦腆、自信心不夠強,做錯了事常不敢承認。為此我常感到頭疼。
上周二教學活動后課間休息時,孩子們有的忙著去廁所小便,有的喝開水,有的在玩耍,活動室里一片熱鬧的景象。忽然聽到有人叫:“老師,棟棟把小雞雞翹得老高,小便都解到墻壁上,還把我的鞋子也弄濕了,可臭了!”我一聽,正想把他叫到跟前問個究竟,就聽到屠蔚興災樂禍地說;“棟棟,我已經告訴老師了,你就等著挨批評吧。”棟棟一臉沮喪,低著頭。在小朋友的推搡之下來到我的跟前,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他的頭低的更低了,旁邊的小朋友都圍著看熱鬧:“你為什么把小便解到外面呢?”他用沉默表示抗議。下一節活動馬上就要開始了,我只能無奈地說:“你這孩子太不懂事了,每天凈給老師惹事。”沒等他開口我就叫他回座位去,繼續第二個教學活動了。
第二個活動是美術活動,作品完成后請小朋友把作品放到自己的展覽架上。大家都興高采烈地把作品陳列出來,惟獨只有棟棟的架子上是空白。正在這時,有小朋友來告訴:“棟棟把圖畫紙折成了飛機再玩。”我忙跑進去沖他喊:“你亂折圖畫紙干什么呀?還不趕緊去放好!”他就邊拆飛機邊往外走很不情愿地把畫紙放到展覽架上。
下午起床后,我一邊給女孩子梳辮子一邊讓小朋友整理自己的衣服,只看見棟棟又趁忙亂的機會活動開了,見他沒怎么撒野也就沒理他。忽然琳玲對我說:“棟棟用手在弄點心。”我一看,原本在點心盆里碼的整整齊齊的桃酥被他翻的亂七八糟。他聽到有人告狀,馬上跑回座位去了。我正忙著給女孩子梳頭,也就沒再深究。
下午評小紅花時,因為棟棟今天做的太多的壞事,大家都沒把小紅花評給他,我看他還滿不在乎地玩著手指,眼睛卻沒敢看我。在離園時,我注意到他一副落落寡歡的樣子,忍不住把他叫到跟前,詢問他不開心的原因。起先,他還是一副頑固的樣子,后來我試探性地說:“今天你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能和我說嗎?或者是老師錯怪你什么了?等了一會兒,他委屈地說:“今天廁所墻壁上有塊臟東西,我想用小便把它沖下來。”我回過神來,想到上午那件事,都怪自己沒弄清楚就草草了事。我抱歉的對他說啊:“你想把臟東西沖下來是對的,可如果其他小朋友也都學你的樣用小便沖,那廁所間會變成什么樣子呢?”他低下了頭。“下次再有這樣的事你趕緊來告訴我好嗎!讓我們一起來想辦法!”他會意的點點頭,看他對我信任多了,我又問:“還有老師說錯的地方嗎?”“老師今天的圖畫紙我是畫地不好,所以才不想掛出去的。”哦,原來是這樣。“那你又為什么把桃酥弄的亂七八糟呢?”“我是想數數一共有幾塊,還沒數清么!”“可是,你這樣把點心弄臟了,小朋友會有意見的呀?”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做到座位上看書去了。
孩子雖然年紀很小,但在思想上已經和成人相近了,有強烈的自尊心和挫折感。如果我事后沒有及時發現棟棟的反常行為,可能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流下了陰影。今天只是教學生活中的一瞥,棟棟只是我班孩子中的一員,還有很多像棟棟這樣的小朋友,也會經歷類似的事情,很多時候老師看似教育了,但卻沒有真正起到教育和指導的作用。在忙碌的.教學中,感情的交流似乎成了奢侈的享受。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孩子一直把老師動作神圣的掌握全部知識和真理的人,老師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比父母還高,但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在潛意識中存在的不正確的思想和教育觀經常會表現出來。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此造成了有些孩子的對立情緒和自暴自棄。作為老師,我應當正確對待這一弱勢人群,。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兒童是一個有生長力和生命力的自動的小孩,兒童不是“小人”,兒童的心理與成人的心理不同,兒童時間不僅作為成人之預備,亦具有其本身價值,我們應當尊重兒童的人格,愛護他們的天真爛漫。”《新綱要》中也指出:“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這些都充分顯示了對安全、愉快、寬松的外部環境的重視,這也是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所必需的前提。我們在互動中應進行正確的定位,關注幼兒的實際情況和情感需要。
我覺得作為70后的幼兒教師應轉變以往陳舊的兒童觀、教育觀。首先應認識到兒童是人,是發展著,能動的主體,他們有獨特的內心活動。作為教師應以平等的姿態對待孩子們的行為表現,對他們的行為予以關注和引導,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去自由地活動。生活即教育,因此我們不能放過任何一次教育和可能改變孩子的教育行為,讓幼兒時刻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從而喜歡與老師親近,這樣更有益與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更能提高教學效果。
幼兒教師業務筆記心得體會范文 篇3
暑期即將來臨,我們蒙氏教育的學期也接近了尾聲,回顧這一學期來的工作與生活,本班老師克服了種種困難,在邊學習便教育孩子中使蒙氏教學井然有序的進行到底,并做出了一定的成績。
(一)基本運動的完成
1、走。直接目的:學習基本的走路方法,手腳運動的協調性。間接目的:培養性,專注力。
2、坐立。目的:學習坐、站的正確姿勢。
3、搬椅子。直接目的:能安全地拿起、搬運椅子。運動的方向調整。
4、端盤子。目的:搬餐具,引導到日常生活中。肌肉運動的調整。
(二)社交行為
1、門的開關。直接目的:穩重而有氣質地開門、關門
2、打招呼。直接目的:懂禮節,養成社會性,并學習和他人交往,自我運動機能的調整。
3、應答的方法。直接目的:懂禮節,養成社會性,并學習和他人深交
4、與他人接觸的方法。直接目的:懂禮節,知道怎樣會麻煩到別人。間接目的:意志力的控制。
5、遞交物品的方法。直接目的:記住尖銳物品的遞交方法,對他人人格的尊敬和信賴,自己的運動調整。
6、咳嗽、打噴嚏、打哈欠的方法。直接目的:懂禮節。間接目的:自我控制,性。
(三)對自己的照顧
1、衣服的穿脫。目的:衣服的穿脫及整理。
2、穿鞋、脫鞋。目的:整理儀容,手腳肌肉運動的調整。
3、洗手。目的:儀容的整理,清潔感,一連串動作的順序,肌肉運動的調整。
(四)感官方面
1、粉紅塔的的搭建。目的:訓練孩子在視覺上對形體的辨別能力。對大小的序列邏輯能力的訓練。
2、棕色梯。目的:視覺形體辨別訓練。邏輯序列能力的培養。
3、紅棒。目的:視覺長度辨別訓練。邏輯序列培養。
(五)數的認識
1、數棒。目的:建立孩子1—10的量的概念。教孩子1—10的數名。使孩子學會量的比較。
2、砂紙數字板。目的:學習1—9的數字符號。使孩子把數名和數字符號結合起來。學會正確寫數字的筆順。
3、紡錘棒。目的:繼續強化數量跟數字符號的結合。讓孩子知道用分散的單位也可以構成數的集合。正式的介紹0的概念和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