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學心得體會
四、課堂評價的有效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更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這是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的宗旨。有效的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但是,在現行的一些課堂教學中,不管學生回答的問題是簡單的還是有難度的,是對的還是不全面的,都能聽到老師對學生的表揚命令:掌聲鼓勵。我們不妨反思一下:過多、無度的鼓勵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嗎?我認為,評價的首要原則應該是客觀公正,在這個基礎上,再堅持鼓勵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價值的評價。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正確處理學生出現的錯誤,不能把激勵評價用到極端,對于學生的錯誤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解題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應的評價。對那些有錯誤,但又蘊涵創新思維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時,再給予鼓勵,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火花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
五、課堂活動的有效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在目前的教學中,教師上課都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精心設計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動手操作中發現知識并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活生生的活動過程,寓教與樂,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體驗到學習數學不再是枯燥無味的。但是,學生的數學活動是否有效,同教師的組織與引導是分不開的。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有些教師為活動而活動,缺少明確的活動目標,表面上看似熱鬧,整節課好象學生都在積極地參與活動,但課后學生對知識的收獲卻甚少,對知識的掌握也不牢固, 更不要提形成知識的系統性了。所以,為了確保數學活動的有效性,開展數學活動時一定要讓學生帶著具體的學習任務去開展活動,而教師則應該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數學活動中,把 “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發展”的理念真正落實到實處, 讓學生能夠通過活動有所收獲, 這樣的活動才起到了活動的作用, 才是有效的活動.
總之,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學生的學習方式,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于教師。我們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要理性的思考分析和認識,將理性和激情相結合, 讓數學課堂充滿真實, 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