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細節決定成敗心得體會優秀范文(精選3篇)
教師讀細節決定成敗心得體會優秀范文 篇1
這本書不是我自我選的,是學校的任務。雖然如此,我還是很喜歡這篇文章的。
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于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也就是細節的魅力。一個人的價值不是以數量而是以他的深度來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點,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夠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本書意在提示人們:成大業若烹小鮮,做大事必重細節
誠然,一個人有遠大的崇高的夢想,這是很好的。可是,光有“掃天下”的夢想,而不去做許許多多切實細致的工作,那么,他的夢想只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任何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由微而著的,按一般規律而言,一個不肯干“小事”者,很難設想他肯干“大事”,僅有平時樂于干“小事”的人,才有可能成就大事業。陳蕃“不掃一室,要掃天下”的“壯志”只是“空中樓閣”畫餅充饑,我們絕不應再走前人的老路上去。鑒于此,我們切要引以為戒,應腳踏實地的從小事做起,從而實現我們的夢想。
海爾總裁張瑞敏說:什么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豐田公司第一次進軍美國市場的努力以失敗告終。自那以后,豐田潛下心來,研究和生產適合美國市場的轎車。一方面調查研究豐田公司在美國的代理商及顧客需要什么,以及他們無法得到成功的原因進行徹底的研究;另一方面研究外國汽車制造商在美國的業務活動,以便找到缺口,從而制定出更好的銷售和服務戰略,5年以后,豐田公司成功了。
顯然豐田公司的成功就在于它善于從失利中尋找原因,對癥下藥。其次要永遠向競爭對手學習,學習每一個先進的“細節”。
二、“戴明的質量管理思想集中體此刻計劃、執行、檢查、處理的循環”。“一個計劃的成敗不僅僅取決于設計,要在于執行”。這兩句話分別從不一樣的側面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實施環節比計劃更重要,計劃再好,沒有落實下去也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
三、“如果人們已經忘記了他們在學校里所學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而教育留給學生的又是什么呢我們能夠從這三句話中得到啟示:在學校里學的不是生搬硬套的管理模式,而是一種思考方法。人的行為的95%都是受習慣影響的,在習慣中積累功夫,培養素質。勉強成習慣,習慣成自然。學校教育留給學生的就是:思維方法和良好的習慣。而這良好的習慣是指學校的規范教育。
做小事能使你成功,同樣,做小事也能時刻敲響你的警鐘。不要忽視了你自我的心態,更不要因為心態而使你成為失敗者。同一件事情,抱有不一樣的心態和不一樣的細節做事的人結果卻截然相反,心態的細節能左右你的一切,包括成敗,要想改變世界就得改變我自我心態,細節左右你的一切,請牢記這句話吧!
我們是命運的主人,我們要主宰自我的心靈。讓我們的心態變得進取而健康,擺脫不良心態的糾纏和束縛,掙脫心靈的枷鎖,打開心窗,去迎接那美麗而迷人的人生風景吧!
教師讀細節決定成敗心得體會優秀范文 篇2
吸引我購買的是書的封面上的兩句話,“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語出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汪中球先生把它放在所著《細節決定成敗》的封面,不知是借點張瑞敏的名氣,還是對本書要追求的價值導向作個注釋。不過,整本書讀下來,確有許多受益的東西。
《細節決定成敗》這本書從企業營銷、管理入手,探究成敗得失的原因,見微知著,在細節層面提出了解決中國企業“長不大,活不長”的新思路。同時,對“細節”問題背后的問題作了思考,認為其有著深刻的民族文化背景,從而把“細節”問題提到了社會問題的寬度。可能這也是這本書出版以來,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而一版再版的緣由吧。
“細節的實質,用心才能看得見。”書中的這句話道出了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核心所在。細節是一種功力,我們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瑣碎的、細小的事務的重復。重復的工作重復多了就易疲勞犯困出錯。做好細小的事務,看得出一個人的定力。曾經到茶樓喝茶,見到四川來的小伙子沏八珍茶,帶有表演性的,用一個斗大的水壺,有一個六、七十公分的長嘴,簡單的幾招架式,準確無誤地注水入杯,不溢不淺。顯示出的功力,底子是幾個招式的精準拿捏,確保了力度、角度、傾斜度的恰到好處。細節體現修養。細節總為人所忽視,也就更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真實。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講的就是人際交往中細節的魅力,比如握手時目光旁視,給人感覺就不夠誠意。所以,一個人的教養全部寫在他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和衣著裝扮的細節當中。細節見證品質。近幾年,我們都喜歡在節假日外出旅游,路上笑談中對住宿的評論是十有八九的事。在這里,其實我們所關注的就是酒店的服務細節,小到一塊毛巾、一個針線包等。對一個酒店的舒適度,除了硬件滿意外,我們還在追求軟件滿意,而且這種滿意往往是由細節堆砌成功的。細節沉穩心態。當今,社會心態很浮躁,許多人想做大事,不去做小事。比如我們培養孩子,沒有一個不希望成龍成鳳的;新考錄進來的年輕公務員也有工作不扎穩,就想往上竄的心思。引導人們注重做好每項工作的細節,真正執行到位,做到極致,對穩定人的心思,平和人的心態,校正人的追求不無裨益。當然,書中還有許多提出“關注細節,把事做細”的益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人讀后會有不同的感悟,這里不一一道來。
聯系到黨委和政府工作,在我們的管理和服務當中,深究細節也是必然趨勢。經濟轉型升級倒逼我們黨委政府管理和服務也要轉型升級。黨委政府的管理和服務轉型升級要“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在“有所為”的領域,應該邁向精細化的方向,在細節上下功夫,特別要在管理、服務的流程設計上,突出內容細化、操作簡化、盡可能地人性化,以細微處見精神,從而積極構建起服務型黨組織和服務型政府。
一位朋友告訴我,汪中球先生還出版了《細節決定成敗》Ⅱ,在如何做好細節上提出了許多觀點和思路,特別把視野放寬到整個社會環境來考量“細節“問題,若有機會再購來細讀。
教師讀細節決定成敗心得體會優秀范文 篇3
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我曾每天踐行著“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始終以“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的理念指引著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讀完此書,我不禁捫心自問起來:我真正關注了“每一個”嗎?生活中的一幕幕開始閃現在我的眼前:課間看到一生飛奔而來,不小心撞到了另一個孩子,而他轉身就走,我卻無語;一生將還沒用完的練習本丟進垃圾箱,而我卻整天和孩子空談著節約;課堂上孩子回答錯誤了,只一句“你坐下吧!”就敷衍過去了……如此種種細節歷歷在目。每一個細節就是一個“教材”,而這些“教材”卻沒有走進我的視角,可悲的遺棄在教育的角落里。“一個不經意的細節,往往能夠反映出一個人深層次的修養。”我開始重新審視我的“以人為本”的'教育觀,重新定位 “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的教育理念,重新感悟細節決定成敗的真諦。
“在商場上,每一筆生意都是獨一無二的”,同樣“在教育上,每一個孩子更是獨一無二的”,正是這些獨一無二的孩子演繹著我們教育上的種種細節,教育無小事,處處皆教育。為此,我們要用心去發現細節,不放過任何細節。王永慶曾這樣說,不能只重視“面”和“線”,而忽視了“點”,“點”真正完善了,“線”和“面”就簡單了。所以,當我關注了細節,我才真正走進了孩子,看到了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讀懂了那一幕幕充滿渴求的眼神,我才知道以往的教學中我曾丟失了什么?
“每個人都要用搞藝術的態度來開展工作,要把自己所做的工作看成一件藝術品,對自己的工作精雕細刻”,“細節體現藝術,也只有細節的表現力最強。”那么如何讓教育的細節不再流失?讓教育的價值不再打上折扣?這就要求我們用藝術去欣賞、去品味、去雕琢細節,讓無數細節為教育編織出的一幅美麗畫卷。于是
面對地上的一張廢紙,我會主動彎腰撿起,我想孩子也會隨之撿起他們周圍的紙屑;一本被孩子扔掉的練習本擺在了教室最顯眼的位置上,孩子一定會感受到浪費是一種恥辱;孩子一次小小的成功卻得到了我莫大的贊許,也許希望從此在他心中點燃,成功向他敞開了大門……
關注細節是一種責任,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藝術。“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 或許我們的孩子一生成就不了大事,但如果他們做好了每一件小事,這又何嘗不是我們教育的成功呢?或許我們的教育永遠也不能達到完美,但如果我們注意了教育的每一個細節,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完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