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個別化教育計劃推廣研討會上的發言
1、給予重視,落實措施。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往往缺少的不是理念的到位,而是措施的落實。要做到措施落實,就要按照個別化教育的思想和策略,在現有的教育教學管理中有機融合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內容和安排,使得教育的普遍化和個別化相互結合,共同促進,相得益彰。比如在學校的管理上,既要有對多數學生的普通管理措施,也要有面向特殊學生的特殊管理措施;既要有對普遍教育的檢查評估,也要有對個別化教育的檢查評估;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則要在普遍化的教育活動之外,有對個別學生的個別化施教,特殊化處理。因此,必要的檢查、督促、獎懲措施就必須跟上,否則,在現有的教育語境下,往往會顧了多數,忘了少數,顧了優秀生,忘掉后進生,美好的理念也會變成一場空。
2、締結同盟,協調配合。特殊兒童的需要往往是多方面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即是一個多人、多部門的合作計劃書,單靠一人的力量是難以全面實施的。在這里面,既有縱向的教育主管部門、特殊教育指導中心、學校、教師的配合,也有計劃實施人與其他參與人員的橫向配合。在個別化教育教育計劃的指導下,所有的計劃制定各方(當然也包括學生自己)就組成了一個發展同盟,形成了針對某一學生成長的特殊的教育支持系統。要發揮好這一多人合作機制的效益,而不至于使之流于形式,就要有定期的會晤機制、協商機制,以便于及時制定計劃、作出評估、研討問題、調整計劃等等。這方面,組成同盟的各方要發揮各自特點,協同配合,優勢互補,爭取發揮各方聯合的最大效益。
3、各得所需,因材施教。特殊需要兒童的構成上較為復雜,既有生理殘障的殘疾兒童,也有所謂的問題兒童,還有能力突出的超常兒童。在對這些有特殊需要兒童的教育上,就要分門別類,針對特殊兒童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對待。對待身有殘障的特殊兒童,要根據他們各自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區別施教,發揮他們的優長,補償他們的缺陷;對待所謂的特殊問題兒童,則要采用一定的心理教育策略和行為改變技術來引導學生走出問題,走向成功;而對于少數有突出特長的學生來說,則要根據其特長所在建立起相應的培優機制,給予他們特殊的培養,讓他們也有屬于自己的拔高性的發展機會。
4、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個別化教育涉及到較為密集的教育學、醫學、心理學、腦科學等專業知識。教育對象的復雜性、特殊性決定了對這些學生進行教育時的專業性和技術性要求很強。如對待殘疾兒童和對待單純的問題學生不一樣,對待問題學生和對待超常學生也不一樣。即使是同一類別的學生之間差異也非常顯著。可以說,對待這些學生是一個人一把尺子,一個人一種方式方法。因此,要加強特殊教育理論、問題學生矯正理論、資優教育理論等專業知識的學習。只有掌握了特殊學生的教育之“利器”,我們才能更好地“善其事”,才能在面對這些學生時不至于手足無措,茫無頭緒。
5、愛心為本,扶助共進。特殊的孩子需要特殊的關愛。要落實好個別化教育計劃,關鍵是要有接納這些學生的意識和開掘他們自身潛能的熱情。這就要求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教師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對這些特殊孩子的特殊需求能夠敏銳地覺察,并能細心地呵護他們上進的種子,進行科學地教育。特別是班級里的殘疾兒童和特殊問題學生,能力弱,差異大,問題多,如果沒有對特殊兒童的愛心,是不可能有“善”的教育和“好”的教育效果的。因此,在個別化教育計劃的推行中,要挑選那些有愛心,責任心強的教師擔任特殊學生的計劃實施老師,多給予這些特殊孩子以陽光雨露,讓他們能得到更好的、更適合自身的發展。
優質的教育一定是關注個體的教育。個別化教育計劃,作為順應教育改革和學生發展的先進理念和方法之一,有著美好的應用前景。實施好個別化教育計劃,對于學生的成長,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及教育質量的整體提高都具有重要而現實的意義。在努力推進課程改革,提升教育全面質量的改革進程中,作為教育主管部門,我們將不遺余力地推進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實施,努力發揮個別化教育計劃個性化、主體化、動態化的長處和優勢,更好地促進特殊需要學生的發展,促進隨班就讀工作的開展,推動我市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