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語志愿者協會發言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我是來自11級電子信息工程2班的王曉偉,很榮幸能站在這里代表新加入咱們心語志愿者協會的成員發言。
在雷鋒日記中有這樣一句話:“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未來的人類的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回看XX年北京奧運會:賽場內外,街頭巷尾,那些亮麗的藍色身影,那些熱情的張張笑臉,告訴人們:這里正進行著一場偉大的活動,而他們是活動的參與者。他們不是主角,不是配角,也不是觀眾,他們是志愿者。他們沒有金牌,沒有銀牌,也沒有銅牌,但他們有著志愿者的自豪。“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正是志愿者大軍的全面服務,成就了北京奧運的完美夢想。他們的付出、他們的行動,無不體現了志愿者“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
作為新加入的我們,我們首先應對志愿者有一個了解
志愿者
是指志愿貢獻個人的時間及精力,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為改善社會服務,促進社會進步而提供服務的人。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無償性、公益性、組織性四大特征。
還有些人片面地認為從事志愿工作是慈善為懷、樂善好施的表現,把志愿工作看成一種單方面的施予;把志愿者當作“廉價勞動力”;認為只有那些不愁衣食及有大量空余時間的人,才有資格或才會參加志愿工作。其實,每個人都有參與社會事務的權利和促進社會進步的能力,同樣,每個人都有促進社會繁榮進步的義務及責任。參與志愿工作是表達這種“權利”及“義務”的積極和有效的形式。在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同時,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發展,精神和心靈得到滿足。參與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樂人”,同時也“樂己”。參與志愿工作,既是在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同時也是在傳遞愛心和傳播文明。志愿服務個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心靈距離,減少疏遠感,對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穩定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長春心語志愿者協會(以下簡稱心語協會),由長春市著名社會工作者于海波女士在心語熱線(吉林省首部無償心理咨詢熱線)的基礎上創辦于1996年8月18日。它是一個以“倡導奉獻,弘揚人道主義精神”為宗旨的非營利性民間社團組織。心語協會的目標是,倡導人人參與、微利參與慈善。我們相信在“擁有愛是幸福,給予愛是快樂”的志愿服務心得中,會有更多的青年人在參與志愿服務的同時獲得對自我、對社會的積極認識,增強廣大青年人的社會責任感,為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回想我高中時加入志愿者協會的情形:高一下學期,在還不太了解志愿者時,我就組織我們班的參加志愿者,當時我們志愿者只要是為我縣舉行的國際鐵人三項賽賽場服務和閉幕式演出服務的,由于我的宣傳,我們班的參加人數是最多的,因為高中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免不了我被老班狠批了一頓,但感覺很有意義的,幫助他們布置比賽現場和演出現場,雖然很累,但每個志愿者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我感覺那次志愿者活動對我是一次很大的鍛煉。
作為志愿者,我們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幫助那些更需要幫助得人,在幫住別人時,首先我們應帶著自己的真心去,誠心誠意的去幫助別人,懷著一顆真誠的心,才能更好的與別人溝通,才能得到你所要幫助的人的認可,舉一個不太合適的例子,中國與巴基斯坦和美國與巴基斯坦的關系,大家很清楚巴基斯坦對中國是非常的認可,把中國作為最好的伙伴,中國比美國援助的多嗎?沒有,但中國是真正的幫他,而美國是在幫他的同時也是在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不管美國援助多少巴都不買他的賬。而我們志愿者是無私的,是高尚的,我們在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幫助別人之前也要去用知識去武裝自己,自己懂得的多了,我們才能更順手,更多的去幫助他人;同時,我們在幫助他人時,也是自己思想道德的升華,也是對自己的一次洗禮和教育,并且,我們在幫助他人的時候也將愛傳了下去,愛的傳遞需要我們更多的志愿者去把第一棒傳下去,而我們的社會對愛的需求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