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年度總結大會講話稿
2、科技強農,人才興農,傾力培養現代農業農村青年人才
立足全縣現代農業發展狀況,貫徹落實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20),大力實施人才強農戰略。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協調下,繼續招收第二屆現代農業農村青年人才一年制專修班學員50名。
在培訓中,學校圍繞“一縣一業”、“ 一村一品”和“莊園經濟”農業產業化發展目標,以培養農村農業發展急需人才為重點,以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為核心,著力培養現代農業農村科技實用型人才,使之成為農業科技的示范帶頭人、農業產業發展的領軍人和“莊園經濟”建設的骨干力量。學校選用涉農專業教師、農業系統的技術骨干和本地各農業園區研究所的專家,同時聘請山西農業大學和省農科院的知名專家教授進行教學,確保了專修班教學質量;在此基礎上,組織學員到我縣垣上、趙寨、南石、法中、官灘等農業產業基地實習實訓,并組織到昔陽大寨、晉中榆次等縣外農業產業莊園實習參觀。目前,農業專修班50名學員已圓滿完成所有學習任務,順利結業。根據我們的跟蹤調查,首屆學員57名中,現在自主創業14人,其中從事養殖業5人,種植業5人,服務業4人;在縣內各園區從事技術業務7人,從事其它工作8人;線外就業或者家中待業28人。創業率24.6%,就業率超過50%。第二屆農修班也有五名學員目前已經和擬創業現代農業發展項目。為全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總之,在靈活的辦學思路和辦學模式的主導下,基本構建了校企聯合,變招工為招生的辦學模式,實現了招生與企業用人的緊密對接、專業設置與企業工種要求的緊密對接、教學與生產經營的緊密對接和辦學模式與企業生產的緊密對接。通過聯合辦學,加強了企業人才儲備,也促進和加快了學校專業發展和規模發展的步伐。
。ㄋ模┩貙捙嘤柾緩,彰顯中心職能
學校在以全日制中等職業教育為主體的同時,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短期培訓,承擔了我縣“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等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結合企業崗位技能需求,到企業辦培訓班,提升職工專業技能。與縣人社局合作開展了“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公需科目”的培訓,與團縣委合作開展了“青年婦女的創業就業”培訓,與人武部合作開展了退伍軍人的“創業就業”培訓,與經管局、農業局、林業局,農機局等各職能局開展了“xx縣農村經濟組織經營人才培訓”、“xx縣雨露計劃農村合作經營技能培訓班”、“xx縣農村領頭雁培訓”、“xx縣農村基層干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培訓會”。一年來,先后培訓人員達3000多人(次),真正發揮了職業教育培訓中心的職能作用。
二、順應培養目標需求,著力打造“實訓基地”建設
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更為注重的是學生技術技能的訓練,為此,我們確立了“三步走”教學模式:“課堂→實訓室→實訓基地→企業、行業”。著力打造煤炭專業實訓基地,補充拓展計算機、財會實訓基地,向外延伸設農、酒店、旅游等實訓基地,成為我校在實訓基地建設方面的一個總體設想。
XX年,積極申報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我校獲得審批中央財政406萬元煤炭機電實訓基地建設項目。XX年四月已完成招投標,目前,正在采購供貨階段。我們有望在年前建設一個設施齊全、功能完善、比較現代超前和適用的煤炭實訓基地,能夠滿足教學需要,然后和企業建立持久、穩定的見習、實習、實踐基地,將實現煤炭專業教學資源合理、完整配置,有效服務我縣煤炭主體產業,推動煤礦企業職工素質提升和生產力水平的快速提高。另一方面,購置財會、計算機適用軟件,引深財會、計算機實訓水平;延伸涉農、酒店、旅游專業實訓基地,探索走產、教一體化道路。
三、夯實學校文化底蘊,努力拓展“人文校園”建設
校園文化既是學校個性魅力與辦學特色的體現,同時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一年來,學校以建設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體活動為載體,通過優化育人環境,培育校園精神,豐富文化活動,營造出“無處不德育、無時不德育”的氛圍,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對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產生了深遠的意義和影響,有效推進了素質教育發展,提升了職業教育的品味。
1、大力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
依據學校布局特色,因地制宜,投資30余萬元,巧妙設計,利用醒目的標語、明亮的燈箱、優美的畫廊以及草坪和花木等,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融思想性、教育性和藝術性為一體,讓學生置身于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