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開創民族文化工作新局面
三是當好人民公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德莫過于愛民,行莫過于利民”,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把群眾的呼聲當作第一信號,把群眾的利益當作第一考慮,把群眾的滿意當作第一標準。
“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快文化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們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文化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快文化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進一步認識文化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消除制約文化發展的障礙,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二是文化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文化建設既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又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工作者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滿足人民群眾健康的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工作的根本標準。三是統籌城鄉文化發展,大力推進農牧村文化建設。要按照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支持農牧村文化建設的政策措施,創新農牧村文化建設的體制和機制,加大投入,推動農牧村文化事業發展,不斷豐富農牧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他們共享文化發展的成果,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黨的十七大對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化建設任務十分繁重。廣大文化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研究新情況,適應新要求,解決新問題,不斷開創文化工作新局面。要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優秀文化產品,進一步繁榮文學藝術。要加強基層文化建設,逐步建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和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場格局。要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積極開拓文化市場,大力推動自治縣民族文化事業的發展。
社會要進步,文化要發展,都離不開科學的發展觀。這就要求我們要緊密結合新時期下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加強部門自身建設,落實崗位職責,轉變觀念,拓寬思路,不斷創新,在縣委領導下,在各部門和文化工作者的支持和配合下,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好文化工作。
黨的十七大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發出了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號召,作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部署。這充分反映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進程中勇敢地承擔起傳承文化、發展文化、繁榮文化的歷史責任,必將推動中華文化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空前的興盛繁榮。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十七大關于文化建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部署新要求,采取措施狠抓落實,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當前,全縣上下按照市縣委的要求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大力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實施“五大行動計劃”大討論活動,我們在共同思考一個問題,即如何發揮文化的優勢,去引領肅南提升境界;如何通過推動文化的繁榮,來建設我們美麗的家園。
我們也知道,現在社會上有些人對文化有著模糊甚至錯誤的認識,認為文化只是唱唱歌,跳跳舞,是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抓了也見不到成效。更有甚者還把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對立起來,認為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提文化建設,沒有錢怎么去發展文化。持這種觀點的人,恐怕沒有弄懂:黨的十七大報告為什么把文化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內容,并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學習黨的十七大報告,通過參與解放思想、科學發展觀大討論,我們對文化的內涵和作用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化看起來很深奧、很深沉、很縹緲,其實離我們很近很近。就在我們自身。她體現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環境。往深里說:文化是一個城市和地區的血脈、靈魂和特色魅力之所在,是增強這個城市和地區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實現這個城市和地區境界提升的必然選擇。
那么聯系肅南實際,該如何用文化建設引領我縣境界的提升呢。通過深入分析研究,我認為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去做。
首先,應從提高公民的道德水準入手提升我縣的境界。公民的道德水平是衡量一座城市品位和境界高低的重要標尺。而公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有賴文化的啟迪和教化。
一個人如果沒有文化就沒有靈魂,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文化就是一盤散沙。因此說,文化是人類靈魂的飛升,而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最美的就是“善”和“愛”。因此,我們要通過多種形式對全縣的干部群眾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讓大家在教育和感悟中真正燃起愛家的激情,發自內心的熱愛肅南的一草一木,十分自覺地奉獻肅南的山山水水,讓大家的精神力量遠遠超越責任內涵所賦予的力量。
其次,應以各種文化活動為載體增強我縣廣大公民的文化素質。近年來,自治縣文化事業發展迅速。文化單位在多方籌措資金,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的同時,大力開展節慶文化、廣場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家庭文化和牧區文化,組織舉辦了文藝演出、民族服裝服飾展示賽、原生態民歌大賽、文物與藝術作品精品展覽、民族文化藝術節以及各類群眾性輔導培訓、送文化下鄉等活動。挖掘整理、創作編排了許多裕固族風俗舞蹈、大型廣場舞和裕固族歌曲,并獲國家、省級獎項30多個,為宣傳自治縣,打造裕固族品牌做了積極的工作。出版發行歌曲光盤磁帶。挖掘整理裕固族的傳統民歌、民間故事、史詩、歷史文化資料、諺語、謎語、裕固語詞匯、傳統服飾音像資料等。為裕固族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