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要抓住理論主旨踐行科學發展觀要求
會休閑放松。勞逸結合,張弛有度的思想,古已有之。這其中既有人們對如何做事才能求得好的質量效果的深刻認識,更是一種對人生價值追求的洞察和把握,從這個意義上講,學會休閑,是人的一種基于清醒認知的把握生活的能力。一是要學會做事的休閑。干工作既要提倡“關鍵時候瞪起眼”,“鋪下身子”、“甩開膀子”,不含糊、不馬虎,也要該休息就休息,甚至想辦法擠出時間來休閑;二是要學會保持精神上的悠閑。在物質日益豐富、生活精彩紛呈的時代,要學會有取有舍,克制自己,抵制誘惑,不被無壑欲望所俘獲,不疲于奔命、無度索求,安守一份清靜。
三、確立和諧目標,探求按客觀規律辦事的科學真諦
客觀事物的全部規律,就是人自身、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總和。實現社會和諧是科學發展觀的著眼點與落腳點,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屬性,它包涵了人自身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這“三個和諧”,既是黨員干部踐行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最終目標,也是做人做事符合客觀規律的至高境界。
尊重生命,快樂工作。人個體的內心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是人自我價值實現、快樂幸福的源頭。人類是地球上最高級的生物,是萬物之長,生為人類,實屬造化之福。尊重生命自然規律,注重提高生命質量,熱愛社會生活,就要堅持實事求是和理性處事;提升自身能力素質,創造更大價值,讓有限的個體生命放射出最絢麗的光彩,是對自己、對人生的最大尊重和負責;積極塑造工作勤奮踏實、生活不驕不縱、待人誠信友善,在困難面前永不放棄的人格魅力,是我們化解矛盾、挫折以及榮譽所帶來的各種壓力,積極構建和諧人生的必然要求。
熱愛社會,與人為善。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社會屬性是人的根本屬性,人只有存在于社會之中才有意義。社會提供了人類生存發展所必需的一切物質資料和精神財富,不僅是社會生產力水平和物質資料決定著人們的基本生存條件,它還在社會價值觀、社會共同理想,社會制度,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共道德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精神領域的各個層面,決定和支配著人們的行動,人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社會。熱愛社會,就要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和共同理想,毫不猶豫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前行。就要不斷增強社會角色和崗位責任意識,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專一行,切實在本職崗位上練就過硬本領。就要自覺擺正個體位置,與人為善,感恩社會,關愛他人,“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敬畏自然,天人合一。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大自然給予了人類一切,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只有和諧相處,人類才能生生不息。大自然的力量是無窮的,對自然的認識每深入一步,大自然的每一次恩惠,都會使人類社會產生革命性的變化。人類的一切活動與大自然斗轉星移、滄海桑田、造化眾生的神奇力量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人類只有敬畏大自然,向大自然學習,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才能不斷前行。大自然是不斷變化的,客觀規律也是運動發展的,敬畏大自然,就要積極適應和把握不斷變化的自然規律,指引我們的偉大事業不斷前進,這樣才能緊緊把握住科學發展觀活的理論精髓。(作者系濟南軍區聯勤部政治部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