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臘八節吃粥作文800字(通用3篇)
高中臘八節吃粥作文800字 篇1
“臘八粥”又叫佛粥、福壽粥、五味粥和七寶粥。據《辭!贰芭D八粥”條中云:“十二月八日為釋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實造粥以供佛。其后民間亦相沿成俗!
相傳中國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俗,是傳自印度。釋迦牟尼在古印度北部(今尼泊爾),見到眾生受盡生、老、病、死痛苦的折磨,復不滿神權(婆羅門)的統治,因而出家修道,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這一天,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釋迦牟尼在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和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苦難,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大家都以麻、米造粥,當日吃粥作為紀念,故“臘八”也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后來,佛教傳入中國,各地佛寺的浴佛會、誦經等儀式,也都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用香谷、或麻、米等造粥供佛,稱“臘八粥”。
寺院并將臘八粥贈送門徒及善信分享,此后,臘八節吃臘八粥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
高中臘八節吃粥作文800字 篇2
你們誰知道臘八粥是用什么組成的嗎?我知道,是用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豆、棗等煮制的,有的還加進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白糖、紅糖、葡萄等作點綴,使臘八粥更精細可口。
我還知道關于臘八節的傳說:佛祖迦牟尼原來是印度的一個王子,他后來出家修道。一次他來到一條河邊,因饑餓勞累昏倒在地。一位牧羊女用五谷雜糧和野果熬成粥,一口口喂他。釋迦牟尼得救后,覺得這粥十分香甜可口。他在河里洗了個澡,然后坐在菩提樹下修行,在農歷臘月初八這天得道成佛后,佛教徒們把這一天叫做“成行節”。每年的這一天,寺廟僧侶就舉行誦經活動,并仿效牧羊女用五谷和果子煮粥敬佛。這個習俗慢慢傳到民間,就成了臘八節,把這一天煮的粥叫做臘八粥。關于臘八節的來歷,我省民間還有一個傳說。
從前有一個叫臘八的人,他自幼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習慣。后來他成家娶了媳婦,這媳婦和臘八一樣好吃懶做。臘八的父母去世時,教育他們要勤勞勞動,勤儉度日?墒撬麄儧]聽父母的話,還是不喂雞,不種田。這樣坐吃山空,沒多久,就把父母留下來的糧食吃光了。到了臘月初八這天,鍋里沒米,灶下無柴,臘兩口兒只好把囤底掃了掃。湊了一些雜七雜八的糧食,煮了一鍋粥。在這寒冬臘月,他們后悔沒聽父母的話。為了記取臘八的教訓,以后大家每逢這天就煮雜糧粥,以勉自己勤勞簡樸過日子。現在,河北民間仍然保留這一節日風俗。大家吃臘八粥,不再是供佛,而成了個單純的節日風俗。
高中臘八節吃粥作文800字 篇3
時光速流,又是一年被記載進歷史的長河中。那甜甜的臘八粥,總能經得起無數回味。
那時,生活在老街。對于老街來說,臘八,是春節的號角,全街的老老少少都為它忙碌。奶奶也是。這天,她早早就起來了,為臘八粥購買食材。
紅豆,薏米,綠豆,蓮子,紅棗,蕓豆,花生……各種食材應有盡有,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天朗,燦陽,覓一份醇香。
奶奶不嫌費功夫,一種種食材精心洗好,碼好,緊接著,便準備砂鍋,開火,煮粥了。小時候的我總是喜歡蹲在灶爐前,看那鍋底下跳動著的藍色火焰,感受那撲面而來的暖烘烘的熱浪,火焰在跳舞,好像在慶祝新年的到來。
我可是坐不住的,每逢這時,我都會跑下樓去,整條老街都彌漫著粥的醇香,讓人覺得,新年是這么美好!
天暮,夕陽,嗅一縷芳香。
瘋玩后跑回家,奶奶此時已經準備起了晚飯,看著雜亂的廚房里面擺著的各種涼熱菜,我無暇顧及,徑直走到煮粥的鍋旁,深深地吸一口氣,甜甜的,滿是奶奶對我們的愛,不沉溺,不張揚。
天沉,月明,嘗一口粥香。
晚飯前,我總是第一個坐到椅子上,老街此時也是燈光闌珊,催促著奶奶趕快端上我盼了一天的粥。白色瓷碗里是煮得稠軟的粥,一顆一顆的豆也在點綴著夜色,奶奶看著我的目光總是那么慈愛。
歲月悠然,老街依存,可我早已不是那個惦記著喝粥的小女孩了。我學會了品味這世間百態,回想起那時,奶奶在夕陽下的背影總是格外好看。又是一年臘八臨,而我,只想再沐浴在奶奶溫暖的眼神里,再品一品奶奶做的臘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