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論文寫作
四、 討論
討論是論文的精華部分,是對引言所提出的問題的回答,是將研究結果表象的感性認識升華為本質的理性認識。在討論中作者通過對研究結果的思考、理論分析和科學推論,闡明事物的內部聯系和發展規律,從深度和廣度兩方面豐富和提高對研究結果的認識。討論水平的高低取決于作者的理論水平、學術素養以及專業知識的深、廣度。討論的內容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 簡要的概述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近況,以及本研究的結論和結果與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相比居于什么地位。 ② 根據研究的目的闡明本研究結果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③ 著重說明本文創新點所在,以及本研究結果從哪些方面支持創新點。 ④ 對本研究的限度、缺點、疑點等加以分析和解釋,說明偶然性和必然性。 ⑤ 說明本文未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與問題。并不是每篇論文都必須包括以上內容,應從論文的研究目的出發,突出重點,緊扣論題。
討論是最能體現論文水平的部分,也是寫作難度較高的部分。對于初寫著來說,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① 討論是作者闡明自己的學術觀點,但并不等于是自由論壇,不能泛泛而談。討論的內容要從論文的研究結果出發,圍繞創新點與結論展開,要做到層次清晰、主次分明,不要在次要問題浪費筆墨沖淡主題。與文獻一致處可一筆帶過,重點討論不一致處;引證必要的文獻,切忌作文獻綜述。 ② 實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評價,不亂下結論,切忌推理過分外延。醫學中尚有許多尚未闡明的問題,所以推理應非常謹慎,通常冠以 “ 可能 ” 等。 ③ 任何研究都有其局限性,如國內的研究結果有待國外驗證;體外試驗有待于體內試驗驗證。因此,討論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對于與他人研究結果不一致處要認真分析原因,要抱有虛心追求真理的態度與其他作者商摧,切勿持 “ 唯我正確 ” 的態度。 ④ 并非每篇論文都要有討論,有的短篇可不寫。若結果與討論關系密切則可放在一起寫,合稱結果與分析等。
五、 致謝
科研工作的順利完成離不開他人的幫助,在正文的最后應向對本研究提供過幫助的人致以謝意。致謝的對象包括:對研究工作提出指導性建議者,論文審閱者,資料提供者,技術協作者,幫助統計者,為本文繪制圖表者,提供樣品、材料、設備以及其他方便者。
致謝必須實事求是,應防止剽竊掠美之嫌,也勿強加于人,如未經允許寫上專家、教授的名字,以示審閱來抬高自己。致謝一般要說明被謝者的工作的內容,如 “ 技術指導 ” 、 “ 收集資料 ” 、 “ 提供資料 ”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