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黨動機和態度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共產主義是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
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唯一的執政黨,是因為黨具有較好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的組織原則和組織制度,也是黨的根本的領導制度和組織制度。我國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統一,自由和紀律的統一。中國共產黨堅持和發展了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中國共產黨堅持和貫徹民主集中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根本保證。此外,中國共產黨還具有很強的紀律性。黨的紀律是黨的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
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必須樹立起正確的入黨動機,也就是說必須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實現這個崇高的思想而奮斗,更要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共產主義的“大廈”添磚加瓦。“中國共產黨員黨員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
第一,必須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理想。理想是確立于人們的觀念之中并為之奮斗的目標,也就是說理想就是一個人的奮斗目標,是一個人世間觀的反映。馬克思主義誕生后,提出了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的崇高目標。它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美好愿望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經過奮斗可以實現的人類最理想的社會制度。 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從建黨之日起,始終把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制度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并把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制度作為黨的最高綱領,要求每一個共產黨員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目標和任務,都是在共產主義思想體系指導下,為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偉大理想而奮斗的,是整個共產主義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共產黨員和要求入黨的同志都必須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堅定不移和始終如一地為實現共產主義目標而奮斗終身。對這個崇高的理想,無論是過去、現在和將來,無論是在艱苦環境的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都應該是每一個共產黨員和要求入黨的同志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樹立了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不僅能夠經受住公與私、生與死和艱苦環境的考驗,也能經受得住黨組織在發展自己入黨問題上的考驗,特別是在申請時間長,周圍的同志有的先入黨的情況下,也能始終堅持正確的態度,保持高昂的斗志,不急躁,不灰心,不自暴自棄,不怨天尤人;當自己要求入黨的行動受到一些人的曲解誤會時,也能夠毫不動搖,為實現自己的既定目標繼續努力。
第二,要堅定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信念是對理論的真理性和實踐行為的正確性的內在確信。信念就是自己可以確信的看法,是一個人政治立場的表現。一個要求入黨的同志在樹立了共產主義的理想后,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要堅定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這樣才能堅持不懈地為實現自己崇高的理想而奮斗終身。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上,每次社會制度的變革,無不是經歷過一個相當長時間的反復曲折的斗爭過程,經歷一個不斷成熟的發展過程。同樣,在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過程中,前進的道路不是平坦筆直的,發展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應該看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同其他一切新事物一樣,也是在曲折復雜的過程中前進的,要經過無數險灘和暗礁。這不僅是因為無產階級在共產主義運動開始時,面對的敵人是強大的,不可避免地要經歷無數次斗爭的失敗、再斗爭的考驗,更主要是無產階級政黨對革命和建設規律的認識是逐步深化的,不可能一次完成,總是在不斷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在勝利和失敗的比較中從比較不完全的認識到比較完全的認識。中國的革命實踐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馬克思、恩格斯從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中,證明了資本主義社會必然經歷一個從產生、發展到滅亡的過程。由于人類社會發展中的生產力關系和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運動,必然引起社會形態的變革,而資本主義社會無法解決自身固有的生產資料私人占有與生產的社會化的矛盾,這就必然會被新的生產方式所取代,以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共產主義社會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是社會客觀規律發展的必然,作為要求入黨的我堅定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