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臺實習周記(精選3篇)
電視臺實習周記 篇1
在前幾天的編輯系統簡單熟悉之后,我這一周除了跟記者出去外采,主要做的工作就是編輯DV記者拍回來的素材。DV素材的特點是內容一般是突發事件新聞,現場性比較強,素材邏輯性不強比較散亂,畫面質量和同期聲質量不太好。
要編輯DV素材新聞首先要向DV記者了解新聞的五要素:what、when、where、who、how,才能事件的概況。接著要仔細看DV素材,了解事件的詳細發展脈絡,補充各種新聞細節,與此同時找尋新聞眼。在仔細看完素材之后就要開始結構整篇新聞稿了,自己要有一個明確的邏輯順序,是金字塔結構還是倒金字塔結構還是復合結構,要采用一個最合適或者是最吸引觀眾的方式來結構整篇新聞稿,語言要簡潔平實。之后找尋自己要用到的同期聲,這個同期聲必須是能補充新聞細節的,不能是空話套話廢話,最好要求是音質比較清晰的,另外如果有一些現場同期聲可以展現新聞現場或是烘托氣氛的,都可以予以保留。剪輯好同期聲之后就要把同期聲聽寫成字幕。最后按照一般是按照聲畫對位的原則計算好時間將一些空鏡頭填進正文的視頻中。最后再多修改幾遍,使這篇新聞稿更加通順且吸引。
再完成編輯之后,老師向我提出了幾點建議與意見:
第一、我寫的新聞稿邏輯性比較亂,事情交代有些反復,希望能理清思路,再各個部分做個承上啟下的銜接。
第二、我的寫作風格太新聞聯播化,我們是一檔民生類新聞欄目,要以一種更平實更口語化的語言來寫新聞才能更加的貼近觀眾。
第三、會不自覺地加入一些自己的合理想象,這是不允許的,新聞首先要遵守真實原則,要用事實說話,用畫面說話,用采訪者的口來說話。
我想我會按照這幾點建議來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不僅適用于編輯工作,同樣對記者工作也有益。
電視臺實習周記 篇2
來電視臺工作快一個月了,和臺里的各位老師都相處得特別的融洽,跟隨過不同的幾位記者出去采訪,每個人的做事風格都不一樣,有些人喜歡在拿到派題之后,先上網查找資料了解背景信息,有些人喜歡拿到爆料人電話然后直接去現場采訪,有些人喜歡打電話給別的媒體朋友索要資源。我比較習慣先查找資料,這樣才能對事件或整個新聞背景有個大致的了解,這樣才知道出去之后要拍什么內容,采訪什么人,問什么問題。有些老師的思想比較深刻,可以把一個題分成兩條來做,第一條做成是事件性報道,另一條是深度報道,挖掘事件背后涉及的問題,跟隨這些老師出去采訪令我受益良多,比如一條地鐵三號線發生塌陷的新聞,我只能想到事情的原因經過和結果、死傷情況等,但是老師會去追蹤報道很多深層次的東西,也許這種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勤于觀察勤于思考。
電視臺實習周記 篇3
這一周是國慶假期,本來想留下來加班工作,但是爸爸從家里趕來廣州接我,還是回家休息了幾天。假期還未結束,我就回到電視臺工作了。這幾天我跟隨老師進入編輯室學習新聞的編輯,首先我學會了如何用機器上載素材,相對來說磁盤比磁帶的操作要簡單,由于之前上課我們有學習過線性編輯,所以這方面上手比較快,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在上一年我們的課程學習中我們嘗試用索貝系統完整地制作過一期電視新聞節目,所以對于電視臺的索貝軟件的操作還是比較熟練的,但還有一些快捷鍵不大了解,熟能生巧,一定要多加練習才能更加有效率地完成編輯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