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zhì)大學畢業(yè)生廬山實習考察總結(jié)
黃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嶺,屬于落葉闊葉林的一個群落。黃山松,又名中國臺灣松,它屬于陰性樹種,耐低溫,能在貧瘠的土壤中生長。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頂?shù)牡囟危诤0?250米以上成為最主要的植被類型。我們所看到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人工再種的,它屬于松科,裸子植物。黃山松與廣東的馬尾松有明顯的不同之處。黃山松枝條平直生長,主莖與枝條成直角,而馬尾松成銳角。馬尾松的葉子兩伸為一出,較長、細。而黃山松的葉子也是兩伸為一出,但較短、粗。
①、林木記錄表:建群種:黃山松:樹齡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2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為14米,胸徑50厘米,枝下高10米。樹冠幅度3米,生活型為果型。生活強度強。
②、草木樣方:1米×1米。第一層為野菊花(5%蓋度,15厘米高度。生活型為高位芽,生活強度強,生活型為營養(yǎng)型)。優(yōu)勢種有野古草(覆蓋度為60%,高度為30厘米,生活型為高位芽,生活強度強,物候期為營養(yǎng)期);苔草:(覆蓋度為10%,高度為20厘米,生活型為地面芽,生活強度強,物候期為營養(yǎng)期);鱗毛蕨:(覆蓋度為5%,高度為20厘米,生活型為地上芽,生活強度強,物候期為營養(yǎng)期)。層外植物有:雞屎藤、苔蘚、地衣、野葡萄、牯嶺鉤兒茶等。建群種為:黃山松、幼苗多、生活度強,比較穩(wěn)定,層下植物不能取代它。
③、灌木樣方:2米×2米。第一層:細齒葉柃(覆蓋度為20%,高度為1.5-2.0米,生活型為高位芽,生活強度強,物候期為營養(yǎng)期)第二層:中華臘瓣花:(高度1.5米,2株,覆蓋度為20%,生活型為高位芽,生活強度強,物候期為營養(yǎng)期)第三層:滿山紅:(高度0.7~1.0米,1株,覆蓋度為5%,生活型為高位芽,生活強度強,物候期為營養(yǎng)期)第四層:野薔薇:(高度0.4米~1.2米,11株,覆蓋度為10%,生活型為高位芽,生活強度強,物候期為營養(yǎng)期)第五層:中華石楠:(覆蓋度為5%,高度為0.4米,生活型為高位芽,生活強度強,物候期為營養(yǎng)期)第六層:苧麻:(高度0.3米,7株,覆蓋度為5%,生活型為高位芽,生活強度強,物候期為營養(yǎng)期)。
扁柏林——線狀植被。
①、樣地環(huán)境記錄:回龍路1060米處,陰坡,坡度40度,地面枯枝落葉較厚。
②、灌木表:樣方4米×4米,1個樣方內(nèi)5株,高度2米,實生,年齡5年,生活強度強,分布均勻。
③、層外植物記錄表:殼狀地衣、補生的,也有藤狀植物。
三、開發(fā)利用:
廬山是我國中亞熱帶東部地區(qū)植物種類豐富、植被類型復(fù)雜、植被垂直帶譜較完整的一座山地。許多學者對廬山植被垂直分異進行過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其地帶性植被的類型和植被垂直帶的性質(zhì)。這一地段,由于人為因素的影響,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極少數(shù)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淪為次生灌叢和草甸,或為黃山松林所代替,為正確劃分植被垂直帶譜帶來了許多困難。
“匡廬高起嶙峋,翠擁連峰倚斷云”。廬山的秀美,離不開她那豐茂的植被,那暮春悅?cè)诵哪康男戮G,盛夏如潮似夢的花云,金秋染盡層林的霜葉,嚴冬傲雪競翠的青松。—廬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廬山景色秀麗、水源豐沛、氣候涼爽的命脈所在,被作為廬山八大景觀資源的重點之一,加于保護、加于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