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黨委書記述職述廉報告
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中,我們在抓好葡萄和苗木繁育產業的同時,堅持因村制宜,宜瓜則瓜、宜菜則菜,共同發展。2004年,全鎮新建冬暖式大棚900個,發展大中拱棚3600畝,發展雙孢菇20萬平方米,蘋果、桃、梨、杏等雜果面積達到了7400畝,種植以秋延遲黃瓜為主的露地菜13300畝,繁育優質花卉苗木近7000畝。初步形成了果、菜、菌等產業齊頭并進,共同發展的可喜局面。
2、林業生產成效顯著。針對本地風大沙多、生態環境較差的現實,我們大搞植樹造林,突出抓好速生片林、綠色通道、防風林帶、溝渠綠化、四旁植樹、農田林網建設。2004年,全鎮新栽植速生楊52萬株,形成了縱到底、橫到邊的防風固沙網絡。在林業生產檢查中,我鎮連續兩次取得到了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目前,全鎮木材儲量近40萬立方,形成了名副其實的“綠色銀行”。
3、龍頭企業帶動格局初步形成。今年以來,我們堅持“立足產業建設龍頭企業,依靠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的路子,切實加強龍頭企業建設。立足葡萄產業,我們積極與中美太平洋果蔬公司合作,籌建了康爾果蔬公司,該公司集苗木供應、技術服務、產品收購、儲存銷售于一體,自身取得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又解決了果農的生產、銷售難題,極大地促進了葡萄產業的快速發展;針對花生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與青島嘉利植物油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隆豐實業有限公司,該公司實行分散加工、統一收購、集中銷售,帶動了花生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花生加工群體的形成;立足“江北最大的槐米市潮優勢,我們從河南駐馬店引進籌建了蘆丁加工廠,該廠是全省唯一一家從事槐米加工的企業,自5月份投產以來,產銷兩旺,效益明顯。
(三)勞務經濟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
針對全鎮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實際,我們積極開展勞務輸出,大力發展勞務經濟。今年以來,我鎮成立了專門的勞務輸出辦公室,多方聯系用工單位,廣開輸出渠道,先后向外輸出勞動力3200多人,全鎮在外務工人員保有量達到了7400多人,僅在青島的務工人員就達到了1600多人。勞務經濟的發展,有效地拓寬了群眾增收途徑,加快了群眾脫貧步伐。據不完全統計,在外務工人員每個月通過郵政局匯至我地的現金就達70多萬元。我鎮勞務輸出的經驗和做法,先后被盛市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
(四)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為經濟發展構筑“平臺”。
基礎設施落后是制約全鎮經濟發展的“瓶頸”。2004年,我鎮內外合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鎮駐地街道毀壞嚴重,交通條件極為落后,嚴重影響了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制約了全鎮經濟發展。今年,我們緊緊抓住關金路修建和市公路局幫扶我鎮的有利時機,積極主動地爭取幫扶支持,市公路局投資200多萬元,將鎮駐地“一橫兩縱”全長5.8公里的街道進行了徹底改造。交通條件的改善有效地促進了商品流通,繁榮了市場,帶動了招商引資及民營經濟的發展。
另外,我們還積極爭取上級其他有關部門的幫扶和支持,先后爭取到市危改資金185萬元,中學教學樓正在建設之中;爭取盛市扶持資金100多萬元,新建了醫院病房樓,已投入使用;爭取到各種扶持開發資金120余萬元,用于水利等基礎設施建。這些基礎設施的改善,極大地推動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
各位領導同志們,雖然,我以前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各方面素質都得到了不斷提高。但我深知距上級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在許多方面做的還不夠好,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總量小,民營經濟雖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發展速度還比較緩慢;二是鎮村兩級財政收入減少,運行困難;三是基層班子建設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希望領導和同志們對我今后的工作多提建議和意見,我將虛心接受,努力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