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委員會屆中述職報告
(四)結構調整成效明顯,產業建設穩步推進
三年來,共改造老油茶地3000畝,新開發油茶面積1500
畝;新植花椒500畝;新開發茶葉基地2887畝;完成蠶桑基地建設1258畝;新開發橡膠面積2800畝,產業結構進一步得到調整,增強了發展的后勁。
(五)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新方法、新途徑,在廣大干部群眾中深入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提倡“崇尚科學、反對邪教”,引導群眾移風易俗。以創建文明單位、文明村、十星級文明戶和組織群眾舉行民間活動等為載體,促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有了可喜的變化。三年多來,共創建市級文明單位1個、縣級文明單位2個,縣級文明村2個,創建“十星級文明戶”60戶。深入實施“科教興鄉”戰略,科技對農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農民從中受益,并對科技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社會保障、文化、廣播電視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完成了891戶的“村村通”電視衛星接收機項目建設,受益農戶達4078人。
(六)社會穩定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
鄉黨委除抓好黨建、農村經濟工作外,始終把社會穩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來抓,牢固樹立“穩定無小事”意識,進一步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堅持每個月召開一次全鄉矛盾糾紛排查會議,及時掌握社會穩定的動態。健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網絡,形成上下縱橫交叉的治安調解網絡組織;落實綜治責任制。安全生產工作方面,本著對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政治態度抓安全生產,強化領導、強化管理、強化宣傳,建立規范的管理機構,健全網絡,做到機構、人員、責任、資金“四落實”;在在校學生中開展安全生產教育課;堅持街天上路抓交通安全生產工作等。由于措施得力,全鄉社會穩定,確保全鄉經濟發展、人民和諧有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得到加強。主要是抓好“五五”普法,推進依法治鄉進程,加強了對農村各套組織自身建設的領導,農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村民自治得到進一步鞏固,維護了群眾自身的經濟利益,保證了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力和自由,使廣大農民真正能夠依法管理自己,對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有發表和決定權,有效地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行使民主權利。
三、黨的建設取得新的成效
(一)抓好黨委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執政能力
圍繞建設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鄉黨委班子為目標,嚴格按照鄉黨委建設“五個好”的目標要求,以提高素質為關鍵,以完善鄉黨委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機制為重點,全面加強鄉黨委班子的執政能力建設,努力提高領導駕馭農村工作的能力。一是抓領導班子的學習,促進鄉領導班子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根據中央提出建立學習型社會的要求,我鄉針對領導班子成員年齡較輕的特點,建立和健全了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認真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及黨在各個時期的各項方針、政策。通過加強學習,不斷增強領導干部的思想覺悟、政治素質、工作水平和領導能力。二是抓思想、抓作風,促進領導班子適應新時期的需要。我鄉把思想作風建設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具體來說是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密切聯系群眾,積極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實行了領導掛鉤村責任制,負責指導落實掛鉤村的各項工作,每個領導班子成員每年下鄉時間不少于三個月,要求領導班子成員每人每年為群眾辦2件以上好事、實事,樹立勤政為民的公仆意識,更好地服務于農村各項工作。三是抓民主集中制,促進領導班子的團結。我鄉嚴格按照黨委的職責范圍,建立健全了《鄉黨委議事規則》,并嚴格按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辦事,對重大問題堅持集體研究、集體決策,集體決定后實行分工負責、落實責任。嚴格要求班子成員講黨性、講大局、講原則,認真執行黨委的決議,正確處理好責任與權力的關系,自覺維護班子的團結。通過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加強了班子成員的溝通,增強了團結,從而營造了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四是抓制度建設,促進了監督激勵機制的健全和落實。我鄉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黨委會議制度》、《干部請銷假制度》、《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黨委民主生活會制度》、《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聯系掛鉤制度》、《領導干部考核制度》等各項制度。并要求從領導做起,增強辦事透明度,減少猜疑,多做實事,樹立良好的干部形象。同時,要求全體干部、職工轉變作風,接受群眾監督,增強責任心,方便群眾辦事。由于大家有了高度責任心,明確了工作目的,從而改變了過去“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不良局面。通過以上的努力,把我鄉黨委班子建設成為一個團結務實,作風過硬,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堅強領導核心,保證了黨在農村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