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黨委書記、人大主席述職報告
述 職 報 告
**縣**鄉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我叫,于2004年10月份調到**鄉,主持黨委、人大全面工作。近三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直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團結帶領全鄉廣大干部群眾,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齊心協力,拼搏奮進,大力加強招商引資項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計劃生育基礎,保持農村穩定,做了大量艱苦而富有成效的工作,經濟和社會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文明程度不斷提高,2005年、2006年被縣委、縣政府被為目標管理全面先進單位。我個人在2006年7月被市級評為優秀共產黨員、黨管武裝好領導,2007年1月評為優秀人大代表。現對自身工作述職如下:
一、四項主要工作實績
1、服務中心、招商引資實績。**鄉一直是以農業為主,人口多,底子薄,基礎差,面臨的發展困難多。為此,我始終關注經濟發展中的困難、矛盾的化解工作,實施“工業突破”,加快工業化進程,才能培植財源,增加稅收,有效緩解財政緊張狀況。黨委、政府圍繞招商引資任務,專門成立招商引資領導小組,由黨委書記任組長,專職招商的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組織工業、統計、財稅等部門,搜集招商引資信息、確立洽談項目、整理上報材料,同時出臺了《**鄉招商引資實施意見和考核辦法》,在招商引資中,我和班子成員帶頭外出招商,采取以商引商、合作招商等辦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在前兩年引進縣開發區8個項目的基礎上,把招商的重心向大項目轉移,今年引進3000萬元的旭光照明、5000萬元的同德塑膠。對10個項目進行專人專職跟蹤服務。鄉工業小區總計達10個,超額完成縣委縣政府6個的目標任務,位列全縣18個鄉鎮場之首。連續3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招商引資先進單位。
2、創新創優實績。一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重點調整糧食生產和林業、畜牧業、水產、蔬菜、蠶桑等特色產業結構,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數量和規模,并積極籌辦了邵道村300畝工廠化水稻育秧基地。并成功申報無公害產品,現在無公害生產基地達20000畝,流轉土地2500畝,由承包人種植反季節蔬菜,每畝增收達1600元。2006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高效農業、林地資源綜合開發先進單位。二是改善泗水王陵景區環境。自籌資金6萬元,用于景區改造。按照漢代古城池風韻,設置通往“泗水王陵”漢墓群的基礎工程。今年7月,投資約需1500萬元左右,興建的**鄉漢墓旅游區政和寺夫子廟景點工程,整個工程,是我鄉今年重點建設工程項目之一。該工程的開工建設,為我縣旅游事業的騰飛,奠定了基礎,它將進一步提升小城鎮品位,拉動經濟的發展。
3、為群眾排憂解難、辦實事實績。一是樹立以發展保穩定、以穩定促發展的思想,積極推進法治建設,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活動,三年未發生一起生產安全事故。高度重視信訪工作,貫徹《信訪條例》,及時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妥善處理各類上訪案件,三年來未發生一起群訪事件。投入近8萬元,成立“社會矛盾調處中心”,創新了人民調解組織形式和活動內涵,變司法小調解為多方聯動的大調解,進一步提高了司法防控,化解和處置社會矛盾的能力。我們的經驗,在市、縣得到推廣。2005年底被評為“矛盾調處工作先進單位”、“宿遷市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單位”、“宿遷市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先進集體”、“規范執法行為,促進執法公正示范單位”、“2005年度社會治安安全鄉鎮”。二是按照統籌發展、和諧發展的要求,建立健全特殊困難群眾的長效幫扶機制,從解決困難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入手,從群眾看病、子女入學、危房改造、家庭種養殖為重點進行扶持幫助,切實做好扶孤、幫殘、濟困、助學、贍老等救助工作,共計發放醫療補助金近11萬元;共為698戶,1270人發放保障金近59萬元、保障糧達38萬斤。讓40840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06年被評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一等獎”。三是積極策應扶持。累計爭取資金284.39萬元。向省國土廳爭取資金40萬元用于土地復墾、向省文化廳爭取資金4萬元用于我鄉泗水古墓的保護、向省民政廳爭取資金10萬元用于救災救濟、向吳江市政府爭取扶持資金50萬元用于**鄉工業小區的配套。另外我鄉在今年4月份邀請吳江市王永建副市長來考察,8月份第二次邀請王副市長來考察,并扶持中小學生110人。四是狠抓“兩后雙百”工程。加強培訓組織服務,為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確保初、高中生畢業后,100%得到實用技術培訓。
4、有潛在、長遠效應的打基礎工作實績。一是做好集鎮綠化。做到應綠盡綠,見縫插綠,新增公共綠化0.21公頃,鎮區公共綠地累計達0.93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4.2平方米,集鎮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27公頃。集鎮區綠化覆蓋率達35%以上,道路綠化普及率95%。投入30萬元對鎮區進行綜合整治,栽植綠化苗木近5萬株,鋪設下水道2000米,新上土方4萬立方米,修建花池2500米,架設路燈110盞。二是抓好“1+4”工程。2005年已完成了古泗水文化仿古一條街的一期建,并對二期開發的規劃、設計等作了前期準備工作。畢灘康居示范村在全縣率通過驗收,受到各級領導的好評。現在我們又以“三高”的工作標準,進行邵道、梨園、王口3村的農民集中居住點建設。2005、2006被評為年度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水利及綠化工作先進單位。三是建好農村公路網。近三年鋪設農村公路近80公里,現在公路網已基本形成,并受市、縣表彰,現在正準備迎接省現場會。四是抓好鄉工業小區的規劃、建設與配套工作。我們**鄉于2005年起動工業小區,現在通過努力,小區已初具雛形,各項配套設施基本完成,進入鄉小區的企業達8個,到年底將超額完成縣下達的進園任務。工業小區的建成,將為今后和長遠發展打下堅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