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交流怎么找話題(精選16篇)
與人交流怎么找話題 篇1
一、學會傾聽。不要隨便打斷別人的講話。理想的人際關系是建立在相互交流思想的基礎之上的。《圣經》中說:“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是上帝創造了這兩件東西,而這兩件東西都是我們最需要的,也是需要我們好好發揮的。
二、學會閑扯。“閑扯”是與人交談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時候,一個人不善言談,大多是不知道怎樣抓住談話時機,找到合適的話題。挑對說話的時機,就要了解別人的感覺。心理學家詹姆士說過:“與人交談時,若能做到思想放松、隨隨便便、沒有顧慮、想到什么就說什么,那么談話就能進行得相當熱烈,氣氛就會顯得相當活躍。”抱著“說得不好也不要緊”的態度,按自己的實際水平去說,是有可能說出有趣、機智的話語來。所以,閑扯并不需要才智,只要“扯”得愉快就行。
三、贊美對方。不失時機地贊美對方,并且掌握贊美別人的技巧。利用心理上的相悅性,要想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就要學會不失時機地贊美別人。當然,贊美必須發自內心。因人而異,情真意切。
四、學會感謝。學會表達真誠的感謝。在人際交往中,免不了互相幫助。有時,哪怕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不要忘記說聲“謝謝”。感謝對方時注意使用親切的溫暖的字眼,讓對方聽著心里舒坦。
五、控制氣氛。附和對方的談話,使談話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多數人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與他人親切交流的重要。談話時如果談與對方相同的意見或者同一個話題,對方自然會對你感興趣,而且產生好感。誰都會把贊同自己意見的人看作是一個提高自身價值和增強自尊心的人,進而表示接納和親近。假如我們非得反對某人的觀點,也一定要找出某些可以贊同的部分,為繼續對話創造條件。如果不得不對對方提出批評,一定要委婉地提出來。千萬不要當著別人的面批評。
與人交流怎么找話題 篇2
(1)適時切入看準情勢,不放過應當說話的機會,適時插入交談,適時的“自我表現”,能讓對方充分了解自己。交談是雙邊活動,光了解對方,不讓對方了解自己,同樣難以深談。陌生人如能從你“切入”式的談話中獲取教益,雙方會更親近適時切入,能把你的知識主動有效地獻給對方,實際上符合“互補”原則,奠定了“情投意合”的基礎。
(2)借用媒介尋找自己與陌生人之間的媒介物,以此找出共同語言,縮短雙方的距離。如見一位陌生人手里拿著一件什么東西,可向:“這是什么?……看來你在這方面一定是個行家。正七我有個問題想向你請教。”對別人的一切顯出濃厚興趣,通過媒介物表露自我,交談也會順利進行。
(3)留有余地留些空缺讓對方接口,使對方感到雙方的心是相通的,交談是和諧的,進而縮短距離。因此,和陌生人的交談,千萬不要把話講完,把自己的觀點講死,而應是虛懷若谷,歡迎探討。
語言是一門藝術,掌握了語言的藝術,如何與人交流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話不投機六月寒”。尊重對方是進行成功談話的前提條件。當然了,同時還要掌握一些重要的談話技巧。不論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場所,良好的溝通都是人際關系的第一步,有了良好的溝通才有機會與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
與人交流怎么找話題 篇3
在談判過程中,雙方都會試圖不斷的擴大自己的談判空間,報價越高意味著你的談判空間越大,也會有更多的回報。談判是一項妥協的藝術,成功的談判是在你讓步的過程中得到你所需要的。一個較高的報價會使你在價格讓步中保持較大的回旋余地。
報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不同的客戶或渠道采取不同的報價。能夠以較高的報價成交并不是沒有可能,你并不是了解每一位客戶的接受能力。在我得知一家國際性的銷售終端向每一個供貨商收取銷售額的20%作為交易條件,我毫不猶豫的在我原有報價基礎上提高了25%,對方在談判前也調查了我的價格體系,當然對報價提出了異議,經過了艱難的協商,我做出了5%的讓步,并且提供了一套大型促銷方案支持我的報價,最終成交。對方收取的和我提高的比例相同,我沒有受到任何損失,至于那套大型促銷方案,假如我不提高報價也一樣會做。
與人交流怎么找話題 篇4
在我童年記憶的“寶匣”中,爸爸似乎對我總是嚴厲的,與我想象中的好爸爸總是格格不入。
記得四歲那年,我要上“保育院”,可爸爸偏偏要我自己走,當我還在媽媽懷里死纏爛拽撒嬌時,爸爸嚴厲地對我說:“你要學會自立,自己去!”我只好一邊哭一邊走出了家門……
爸爸對我要求是十分嚴厲的,總希望我能更勝別人一籌,而我卻不了解爸爸的用心良苦。直到小考前爸爸和我那一次溝通,化解了我對爸爸20xx年來的誤會。
小考前的一天晚上,月色朦朧,我躺在床上,睡意全無。這時,爸爸輕輕敲敲我的房門,坐到我的身邊,輕聲問:“兒子,你是不是覺得我對你太嚴了?”我點了點頭,爸爸意味深長地說:“兒子,我給你講個故事吧!故事的題目是《根柱和墨子》。根柱是一代宗師墨子的學生,他經常受到墨子的責罵,墨子對他十分嚴格……”爸爸講完,沉默了。這可貴的沉默讓我心里不禁一顫:爸爸對我那么嚴格,不是為了我能成才嗎?而我卻……忽然間,我感到有什么東西滴在了我的手背上,冰涼冰涼的,啊,那是爸爸的眼淚呀!兩滴看似冰涼實際溫暖無比的淚水化解了我與爸爸20xx年的隔閡,那久違的親情因為溝通重新回到了我身邊,我的淚水也奪眶而出,撲上去抱住了爸爸,兩滴小小的眼淚滴在爸爸結實的背上,一切誤會也在此時此刻蕩然無存,這是父子心與心之間的對話,心與心之間的溝通……
爸爸我愛您!謝謝溝通,它化解了我和爸爸20xx年來的誤會,斬斷了父子之間的隔閡,為我和爸爸架起了一座永恒的親情之橋!
與人交流怎么找話題 篇5
溝通是人與人的交流,是心與心的對話。有時它無需冗繁拖沓的語言,只要你肯伸出你的雙手,敞開你的心扉,讓別人去擁抱你的熱情,那么也許只要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就足以讓人感到有一顆赤誠的心在他面前跳動。
媽媽曾經對我說:“男孩子應敏于思而訥于言。”由于這種觀念已在我心中根深蒂固,所以我不得不承認,我并不是一個關于交流的人。這一點在我的生活中已留有不少遺憾,使我差點失去一個真誠的朋友,那就是他。
其實我和他一直不能算是朋友,因為直到一次春游,我才真正地了解他,認識他。提起春游,對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愉快的,可去的途中長時間的坐車實在難熬。我們幾個同學打牌,有我和他。我已經說過,我并不喜歡他,甚至討厭他。他平時老和我過不去像有仇似的。這次,我要報復——凡是他出的牌,我一蓋全壓住他,即使我的牌并不一定好。“你干嗎老壓我呀?”他很快察覺到了什么。“牌好,沒辦法。”我笑了笑,攥著手里的幾張最小的牌打腫臉沖胖子?伤自捳f樂極生悲,不知前面遇見了什么情況,司機一個急剎車。打牌地方小,我本來就站不穩,這會兒一趔趄,心想不出丑才怪。“嘿,小心!”有人在千鈞一發之際費力地抓住了我,我連忙就著這一拽之勢穩住了身。
我一愣,望著那不安的眼神,不禁讓我想起過去的一切:雖然我和他同在一個班,但平常幾乎不說話——他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他。雖然他就坐在我前面,但我和他幾乎是對頭——有我沒他,有他沒我。我愛學習,愛讀書,不放學不出教室;他愛運動,愛打球,不打鈴不進班。我成績優秀,是老師的得意門生;他體格健壯,中操場的籃球飛人。我做事心思縝密,三思后行;他做事大刀闊斧,干凈利落。
我和他生活在兩個世界,沒有一句共同的語言。個性的差異使我們彼此疏遠,交流的貧乏使我們格格不入。而這次,他主動伸出了手,盡管只中一瞬。“站穩。”他以同樣的一句話,把我從遙遠的回憶中驚醒,柔和而友好的目光使我們的心中不再有芥蒂。我緊緊地握住他的手,輕輕地點了點頭。
并不是只有三天三夜的挑燈長談才算是溝通,我和他之間的溝通就僅僅發生在幾分鐘之內,但它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更能打動我的心。溝通會使生活更和諧,它將筑起友誼的橋梁,緊不可摧。那一次,我依然是我,但我心中的他已不再是從前的他。
被動的等待與猜忌只能使人人堅守自己的堡壘,而主動的溝通與交流才會化干戈為玉帛,才會有更動情的話語,更堅定的眼神,更真摯的感情。
與人交流怎么找話題 篇6
“雞同鴨講眼碌碌”,這是廣東著名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主題曲的一句歌詞,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語言在溝通中的重要性。正如“一言不合,倒戈相向”所言,語言上的溝通成功與否,有時影響甚大,所以,我們在溝通中要重視語言。
首先,語言對溝通有重要影響。英國有一款小轎車,車型新穎,馬力強勁,其性價比十分優越。然而,這款車在德國卻打不開銷路。英國汽車公司總部百思不得其解,后來派人到德國調查。原來這款車的英文名字被翻譯德文后叫“類便”,難怪沒有問津了。由此可見了,語言對溝通的影響是多么巨大。語言溝通成功,我們辦事就容易得多了。百事可樂公司產品“7up”直譯成中文就是“七上”,給人的感覺就是“七上八下”,怪怪的。翻譯人員別出心裁,叫它為“七喜”,取“起”的諧音,“起”不就是“上”嗎?可這么一改,“七喜”便被廣大中國人民接受,銷量大增。語言就這樣在溝通中扮演了這么一個重要的角色,利用好了,溝通就成功了;利用不好,溝通注定失敗,誰愿意買“類便”呢?更不用說坐了。
然而,語言不光是口頭上的,更重要的是心靈上的,“溝通從心開始”,若誰想光靠一張嘴信口開河與人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溝通,那他注定要失敗。“山中竹筍,皮厚嘴尖腹中空;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我們周圍這些空有三寸不爛之舌的“竹筍”、八面玲瓏的“蘆葦”又何其多,表面上看,他們確實是擅于溝通,交游廣闊,但是實質上,又有誰會與他們有心靈的溝通!無可否認,語言在溝通中有重要地位,但是,若在溝通中過分依賴語言,而不注重內心交流,溝通必然是失敗的。
既然語言與溝通關系如此重要,那么我們在溝通中該如何對待語言呢?我認為,必須用最真誠的話語來溝通。梁曉聲說,無話可說是一種寂寞。劉英在《現代的寂寞》中說,終日說的話并非內心的話才寂寞,我是認同劉英的,用心中的語言溝通,我們就不會寂寞,溝通成功。
與人交流怎么找話題 篇7
我國某冶金公司要向美國購買一套先進的組合爐,派一高級工程師與美商談判,為了不負使命,這位高工作了充分地準備工作,他查找了大量有關冶煉組合爐的資料,花了很大的精力對國際市場上組合爐的行情及美國這家公司的歷史和現狀、經營情況等了解的一清二楚。談判開始,美商一開口要價150萬美元。中方工程師列舉各國成交價格,使美商目瞪口呆,終于以80萬美元達成協議。當談判購買冶煉自動設備時,美商報價230萬美元,經過討價還價壓到130萬美元,中方仍然不同意,堅持出價100萬美元。美商表示不愿繼續談下去了,把合同往中方工程師面前一扔,說:“我們已經作了這么大的讓步,貴公司仍不能合作,看來你們沒有誠意,這筆生意就算了,明天我們回國了”,中方工程師聞言輕輕一笑,把手一伸,做了一個優雅的請的動作。美商真的走了,冶金公司的其他人有些著急,甚至埋怨工程師不該摳得這么緊。工程師說:“放心吧,他們會回來的。同樣的設備,去年他們賣給法國只有95萬賣元,國際市場上這種設備的價格100萬美元是正常的。”果然不出所料,一個星期后美方又回來繼續談判了。工程師象美商點明了他們與法國的成交價格,美商又愣住了,沒有想到眼前這位中國商人如此精明,于是不敢再報虛價,只得說:“現在物價上漲的利害,比不了去年。”工程師說:“每年物價上漲指數沒有超過6%。余年時間,你們算算,該漲多少?”美商被問得啞口無言,在事實面前,不得不讓步,最終以101萬美元達成了這筆交易.
問:分析中方在談判中取得成功的塬因及美方處于不利地位的塬因?
案例分析
對于這個案例,明顯的可以看出,中方工程師對于談判技巧的運用更為恰當準確,贏得有利于己方利益的談判結果也是一種必然,下面我分別從中美各方談判人員的表現來進行分析:
首先,從美方來看。可以說存在以下這么幾個問題,或者是其談判敗筆所在。
1. 收集、整理對方信息上沒有做到準確,詳盡,全面。從文中來看,重要的塬因可能是:沒有認清談判對象的位置。美商憑借其技術的優勢性以及多次進行相類似交易的大量經驗,輕視對手,談判前就沒有做好信息收集工作,于是在談判中步步在對方大量信息的面前陷于被動,一開始就喪失了整個談判的主動權。
2. 談判方案的設計上,沒有做到多樣與多種。在對方的多次反擊中,倉促應對。針對其談判方式設計的單一化,估計有著以下幾個塬因:(1)過早的判定問題,從文中可推測出,美方一開始就認為此行不會很難,談判結果應該是對己方利益更有利;(2)只關心自己的利益,美方以其組合爐技術的先進為最大優勢,鐵定會賣個高價,但并未考慮到中方對此的急迫需求與相應的談判準備,在對方信息攻擊下,頻頻讓步。
3. 在談判過程中,希望用佯裝退出談判以迫使對方做出讓步,無奈在對方以資料為基礎辨別出其佯裝的情況下,該策略失敗。
其次,從中方來看,勝利的最關鍵一點在于對對方信息充分的收集整理,用大量客觀的數據給對方施加壓力,從收集的內容可看出,不僅查出了美方與他國的談判價格(援引先例),也設想到了對方可能會反駁的內容并運用相關數據加以反擊(援引慣例,如6%),對客觀標準作了恰到好處的運用。真可謂做到了中國古語所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當然。除這個原因外,中方的勝利還在于多種談判技巧的運用:(1)談判前,評估雙方的依賴關系,對對方的接收區域和初始立場(包括期望值和底線)作了較為準確的預測,由此才能在隨后的談判中未讓步于對方的佯裝退出。(2)談判中,依靠數據掌握談判主動權,改變了對方不合理的初始立場。(3)在回盤上,從結果價大概處于比對方開價一半略低的情況可推測,中方的回盤策略也運用的較好。
總結:商務談判中的各種技巧,對于在各種商戰中為自己贏得有利位置,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我們也要注意的是,技巧與詭計、花招并不相同,前者要求的是恰如其分,既要贏,也要贏得讓對方心服口服,贏得有理有據。只有這樣,對于談判技巧的運用,才是真正的游刃有余。
與人交流怎么找話題 篇8
一、多聽少說
缺乏經驗的談判者的最大弱點是不能耐心地聽對方發言,他們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談自己的情況,說自己想說的話和反駁對方的反對意見。因此,在談判中,他們總在心里想下面該說的話,不注意聽對方發言,許多寶貴信息就這樣失去了。他們錯誤地認為優秀的談判員是因為說得多才掌握了談判的主動。其實成功的談判員在談判時把50%以上的時間用來聽。他們邊聽、邊想、邊分析,并不斷向對方提出問題,以確保自己完全正確的理解對方。他們仔細聽對方說的每一句話,而不僅是他們認為重要的,或想聽的話,因此而獲得大量寶貴信息,增加了談判的籌碼。有效地傾聽可以使我們了解進口商的需求,找到解決問題的新辦法,修改我們的發盤或還盤。“談”是任務,而“聽”則是一種能力,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天份。“會聽”是任何一個成功的談判員都必須具備的條件。在談判中,我們要盡量鼓勵對方多說,我們要向對方說:“yes”,“please go on”,并提問題請對方回答,使對方多談他們的情況,以達到盡量了解對方的目的。
二、巧提問題
談判的第二個重要技巧是巧提問題。通過提問我們不僅能獲得平時無法得到的信息,而且還能證實我們以往的判斷。出口商應用開放式的問題(即答復不是“是”或“不是”,需要特別解釋的問題)來了解進口商的需求,因為這類問題可以使進口商自由暢談他們的需求。例如:“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your campany?”“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proposal?”對外商的回答,我們要把重點和關鍵問題記下來以備后用。
發盤后,進口商常常會問:“can not you do better than that?”對此發問,我們不要讓步,而應反問:“what is meant by better?”或“better than what?”這些問題可使進口商說明他們究竟在哪些方面不滿意。例如,進口商會說:“your competitor is offering better terms.”這時,我們可繼續發問,直到完全了解競爭對手的發盤。然后,我們可以向對方說明我們的發盤是不同的,實際上要比競爭對手的更好。如果對方對我們的要求給予一個模糊的回答,如:“no problem”,我們不要接受,而應請他作具體回答。此外,在提問前,尤其在談判初期,我們應征求對方同意,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若對方同意我方提問,就會在回答問題時更加合作;二是若對方的回答是“yes”,這個肯定的答復會給談判制造積極的氣氛并帶來一個良好的開端。
三、注重利益,而非立場
以往我們許多僵持很久的談判過于重視立場或原則,談判雙方各自堅持自己的立場,往往將某項原則或立場視為談判所堅持的重要條件,然而,我們許多人并不一定了解,在談判雙方對立的立場背后,既可能存在沖突的利益,而實際上還可能存在共同的或可以彼此兼容的利益。
例如,在機械設備的出口中,雙方堅持各自的價格立場并不能有助于雙方達成明智的交易,因為,價格立場背后還會有許多利益的存在,而這些利益的存在,對雙方并不一定就是沖突。雙方采用什么貿易術語?交貨時間的安排對誰更重要?價格中是否包括人員培訓的費用?運輸的責任必須是由買方來承擔嗎?保險由誰辦理更合適?對于賣方,信用證付款條件是不是必須條件?買賣雙方是想簽訂長期出口合同,還是一筆交易的合同?有關設備的易損件是否包括在此合同的報價中?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一項合同談判的立場背后還會有許多的利益因素。而商務談判者必須徹底分析交易雙方的利益所在,認清哪些利益對于我方是非常重要的,是決不能讓步的;哪些利益是可以讓步的,用來可以交換對方的條件。在不分清利益因素的情況下,盲目追求堅持立場和原則,往往使談判陷入僵局,或者使談判徹底失敗。
讓步的談判并不等于是失敗的談判。在談判中最忌諱的是隨意作出不當的讓步。有經驗的談判者會用對自己不重要的條件去交換對對方無所謂、但對自己卻很在意的一些條件。這樣的談判才能是一個雙贏的談判。在上述例子中,辦理運輸對于買方可能沒有任何優勢,那么賣方就可以以CIF簽訂合同。但是,如果買方覺得辦理保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賣方也可以在取得盡快交貨的前提下,與對方簽訂CFR合同。
四、創造雙贏的解決方案
人們在談判中有時不歡迎律師參加,其原因是把律師在談判中的職責想象成是從法律角度計較得失,千方百計維護談判者的利益。而實際上讓好的律師參與談判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好的律師在談判中有能力為談判雙方尋求對雙方都有利的解決方案。如果將雙方的利益比作一張餅來切,那么律師并不是僅僅注重切在什么地方,而更應注重在切分這塊餅之前,盡量使這塊餅變得更大。這就是提醒我們應該在談判中注重創造雙贏的解決方案。
然而,在許多談判中,談判的結局并不理想。談判者更多的是注重追求單方面利益,堅持固守自己的立場,而從來也不考慮對方的實際情況。為什么談判者沒有創造性地尋找解決方案,沒有將談判雙方的利益實現最大化?有經驗的談判專家認為,導致談判者陷入上述談判誤區主要有如下4個障礙:
1、只追求單一的結果。談判者往往錯誤地認為,創造并不是談判中的一部分;談判只是在雙方的立場之間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點。
2、談判對手的問題始終該由他們自己解決。許多談判者認為,談判就是要滿足自己的利益需要,替對方想解決方案似乎是違反常規的。
3、誤認為一方所得,即另一方所失。許多談判者錯誤地認為,談判具有零和效應,給對方所作出的讓步就是我方的損失,所以沒有必要再去尋求更多的解決方案。
4、過早地對談判下結論。談判者往往在缺乏想象力的同時,看到對方堅持其立場,也盲目地不愿意放棄自己既有的立場,甚至擔心尋求更多的解決方案會泄露自己的信息,減低討價還價的力量。
實踐表明,成功的談判應該使得雙方都有贏的感覺。只有雙方都是贏家的談判,才能使以后的合作持續下去,雙方才會在合作中各自取得自己的利益。因此,如何創造性地尋求雙方都接受的解決方案乃是談判的關鍵所在,特別是在雙方談判處于僵局的時候更是如此。
五、使用條件問句
當雙方對對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談判將進入發盤和還盤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要用更具試探性的條件問句進一步了解對方的具體情況,以修改我們的發盤。
條件問句(conditional question)由一個條件狀語從句和一個問句共同構成,這個問句可以是特殊問句也可以是普通問句。典型的條件問句有“what…if”,和“if… then”這兩個句型。例如:“what would you do if we agree to a two-year contract?”及“if we modif your specifications, would you consider a larger order?”在國際商務談判中,條件問句有許多特殊優點。
(1)尋求共同點。如果對方拒絕我們的條件,我們可以另換其它條件構成新的條件問句,向對方作出新的一*發盤。對方也可用條件問句向我方還盤。雙方繼續磋商,互作讓步,直至找到重要的共同點。
(2)互作讓步。用條件問句構成的發盤和提案是以對方接受我方條件為前提的,換句話說,只有當對方接受我方條件時,我方的發盤才成立,因此我們不會單方面受發盤的約束,也不會使任何一方作單方面的讓步,只有各讓一步,交易才能達成。
(3)獲取信息。如果對方對我方用條件問句構成的發盤進行還盤,對方就會間接地、具體地、及時地向我們提供寶貴的信息。例如:我方提議:“what if we agree to a two-year contract? would you give us exclusive distribution rights in our territory?”對方回答:“we would be ready to give you exclusive rights porvided you agree to a three-year contract.”從回答中,我們可以判斷對方關心的是長期合作。新獲得的信息對以后的談判會很有幫助。
(4)代替“no”.在談判中,如果直接向對方說“no”,對方會感到沒面子,雙方都會感到尷尬,談判甚至會因此陷入僵局。如果我們用條件問句代替“no”,上述的情況就不會發生。例如:當對方提出我們不能同意的額外要求時,我們可用條件問句問對方: “would you be willing to meet the extra cost if we meet your additional requirements?”如果對方不愿支付額外費用,就拒絕了自己的要求,我們不會因此而失去對方的合作。
六、避免跨國文化交流產生的歧義
國際商務談判大多用英語進行,而談判雙方的母語往往又不都是英語,這就增加了交流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盡量用簡單、清楚、明確的英語,不要用易引起誤會的多義詞、雙關語、俚語、成語。也不要用易引起對方反感的詞句,如:“to tell you the truth”,“i\'ll be honest with you…”,“i will do my best.”“it\'s none of my business but…”.這些詞語帶有不信任色彩,會使對方擔心,從而不愿積極與我們合作。跨國文化交流的一個嚴重通病是“以己度人”,即主觀地認為對方一定會按照我們的意愿,我們的習慣去理解我們的發言,或從對方的發言中我們所理解的意思正是對方想表達的意思。最典型的例子就是“yes”和“no”的使用和理解。曾經有家美國公司和一家日本公司進行商務談判。在談判中,美國人很高興地發現,每當他提出一個意見時,對方就點頭說:“yes”,他以為這次談判特別順利。直到他要求簽合同時才震驚地發現日本人說的“yes”是表示禮貌的“i hear you”的“yes”,不是“i agree with you”的“yes”.實際上,“yes”這個詞的意思是非常豐富的,除了以上兩種以外,還有“i understand the qusetion”的“yes”和“i\'ll considerit”的“yes”.“no”的表達方式也很復雜。有些文化的價值觀反對正面沖突,因此人們一般不直接說“no”,而用一些模糊的詞句表示拒絕。例如,巴西人用“some what difficult”代替“impossible”,沒有經驗的談判者若按字面意思去理解,就會浪費時間,延緩談判進程。因此,我們必須盡量了解對方的文化,對方的價值觀和風俗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正確無誤地傳遞和接受信息。
為了避免誤會,我們可用釋義法確保溝通順利進行。釋義法就是用自己的話把對方的話解釋一遍,并詢句對方我們的理解是否正確。例如,對方說:“we would accept prive if you could modify your specifications.”我們可以說:“if i understand you correctly,what you are really saying is that you agree to accept our price if we improve our product as you request.”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加深對方對這個問題的印象。
最后,為確保溝通順利的另一個方法是在談判結束前作一個小結,把到現在為止達成的協議重述一遍并要求對方予以認可。小結一定要實事求是,措辭一定要得當,否則對方會起疑心,對小結不予認可,已談好的問題又得重談一遍。
與人交流怎么找話題 篇9
1、吐字訓練(略)
吐字是說話的基礎,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先要從吐字清晰開始練起。
2、重音訓練(略)
重音是指說話時對某些詞語刻意念得比較重,給予特別的強調,一般用增加聲音的強度來體現。說話的輕重不同,給人的印象也就不同?谡Z交際中,無論對于說話者還是聽話者來講,學會重音的運用和聽話聽音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而言,重音有語法重音和強調重音兩種。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況下,根據語法結構的特點,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讀的,叫語法重音。語法重音的位置比較固定,在日常交談中我們通常不去十分注意它,運用較多的是強調重音。
所謂強調重音,指的是為了表示某種特殊的感情或強調某種特殊意義而故意說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于告知聽者注意自己所要強調的某個部分。同一句話,強調重音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3、句調訓練(略)
句調又稱語調,是指語句的高低升降?谡Z表達中,句調貫穿于整個句子,只是在句末音節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句調根據表示的語氣和感情態度的不同,可分為四種類型:平直調、高升調、降抑調、曲折調。
4、語速訓練(略)
語速是指說話或演講時,每個音節的長短及音節之間連接的松緊度。一般而言,語速包括兩個方面,即說話速度的快與慢以及詞句間的停頓與連接。我們在說話時,語速不能一成不變,否則容易使人感到單調、枯燥、精神疲乏,影響溝通和交流的效果。
與人交流怎么找話題 篇10
中國上海迅通電梯有限公司和美國達貝爾公司的合資設廠談判
談判甲方:中國上海迅通電梯有限公司
談判乙方:美國達貝爾公司
一、基本情況
1、中國上海迅通電梯有限公司電梯產品占國內產量的50%,是國內同行業中的佼佼者。當該公司與美國合資興建有限公司一事一經立項,即預先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首先,上海迅通電梯有限公司派人赴美國實地考察,在綜合評判的基礎上,共同編制了可行性研究報告;貒,又專門挑選和組織了一個談判班子,包括從上級部門請來參與談判的參謀和從律師事務所聘來的項目法律顧問,為該項目的談判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2、美國達貝爾公司是美國電梯行業的第一大公司,是享有盛名的大公司,在世界上有100多個分公司,他們的電梯產品行銷全世界。在談判之前,美方對國際、國內的市場做了充分的調查了解,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可行性研究。他們還特別對中方的合作伙伴做了詳細的分析和了解,全面掌握了與談判有關的各種信息和資料,并在此基礎上,組織了一個精干的談判班子,該班子由公司董事長兼首席法律顧問充當主談人。
3、此次項目投資大,且達貝爾公司是享有盛名的大公司,對中方的意義非同小可。另外美國達貝爾公司的目光是長遠的,此次來中國談判,事先做過充分的可行性調查研究,此項目旨在打開中國市場,并且在合資企業的股份多于中方。中國上海迅通電梯有限公司是其最合適的合作伙伴,因為無論從技術到產品都是國內第一流的,如果美方在中國的第一個合作項目失敗,再想在中國投資合辦企業就比較困難了。
二、談判問題:
1、在中美合資談判中,首先遇到的就是合資企業的名稱問題,美方建議定名為“達貝爾電梯中國有限公司”,但遭到中方的反對。請陳述反對理由,并商討一個兼顧雙方利益而且對雙方都最為有利的一個名稱。
2、關于產品銷售問題,在該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中曾有兩處提到:一是“美方負責包銷出口量的25%,其余75%在國內銷售”;二是“合資公司出口渠道為達貝爾公司、合資公司和中國外貿公司”。雙方在這一表述的理解上產生了分歧。這種理解上的分歧,構成了談判的嚴重障礙。美方對此表述的理解是:許可產品(用外方技術生產的產品)只能由達貝爾獨家出口25%,一點也不能多,而其他的兩個渠道,是為出口合資企業的其他產品留的。而中方的理解是:許可產品25%由達貝爾公司出口,其余75%的產品,有可能的話,通過另外兩條渠道出口。雙方為此互不相讓。如何體面、務實的解決這次爭端成了擺在雙方談判小組面前的問題。
請通過此次商務談判重點解決以上兩問題。
與人交流怎么找話題 篇11
雙方見面會談時的禮儀。第一,談判會場布置和安排座位次序。雙邊談判人員應當面對面地坐,雙方談判的首席代表都應坐在談判桌的首位,其他談判人員依次入座,談判客方坐在左側或南側,談判環境的布置以高雅、寧靜、和諧為宜。第二,握手。談判開始,客方到場時,己方人員應主動與其握手;離別之際應將握手的主動權讓予客方;女性應主動向男性伸手求握。第三,入場。原則上應主方禮讓,客先主后。若客方堅持并行入場,則更佳,預示談判開場即持積極的合作姿態,在會談中,應把握與控制會談的氛圍,合理安排時間。
會談活動禮儀。第一,宴請。1、宴請次數。 一個談判周期,宴請一般安排3~4次為宜。接風、告別各一次,中間視談判周期而定1~2次。2、宴請方式。宴請時使用請柬或口頭邀請均可。3、席位安排。依國際慣例,主桌一般應安排在最里邊,離致辭處最近。4、座位安排。男女應穿插安排,主賓應安排在主人的右邊,以示尊重。5、菜肴酒類與水果。最好以稀缺之物或特產招待客人。6、宴請致辭。接風便宴致辭可臨場即興發揮,其余的應針對不同情況做一定的專門準備。7、宴席語言。在進餐的開始或席間,多談論一些問候語、表示歡迎的寒暄語、本地的風土人情及一般情況,以此增進彼此的了解和友誼。8、赴宴的禮節如下:入座:按主方給定的座位就座。吸煙:飯后喝茶或咖啡的時候吸煙。祝酒:應從主桌開始。就餐:主方開始動菜時再進行。離席:在絕大多數人用餐完畢后才離開。如果有急事,要告知主人或周邊的人,并向同桌人表示歉意。第二,參觀游覽、觀看文藝演出、聯誼娛樂活動等。己方談判人員均應盡量全體陪同,若負責人或主要人員不能參加,應做出解釋。參觀游覽時,己方應有1~2人在前引導,其余人雜散于對方人員中陪同,己方人員還應向對方人員作介紹、講解、融洽參觀游覽的氣氛。聯誼娛樂活動的組織應周密,開場后,己方人員應有簡短的歡迎致辭,并主動相邀招待。第三,住宿安排的禮節。1、主方的住宿安排。一般應在對方動身之前先征求對方對住宿安排有何要求,然后根據要求做出相應安排。
2、作為客方投宿。首先應該委托目的地的代理人預訂旅館,并在出發前用電報或電話落實、確認。第四,隨遇交談的禮節。最起碼的做法是點頭致意,互表問候,更好的做法是主動招呼,禮貌交談。交談時不能只顧自己說話,應給予對方更多的時間以示尊重。若對方站立,則己方也應站立。若有落座條件,可邀對方共同落座。第五,簽字儀式的禮節。文件越重要,簽字者身份也應相應越高,雙方簽字人身份應相當或大致相當。首先應做好文本的準備工作。
參加談判簽字儀式的基本上是雙方參加會談的全體成員,人數最好對等,主方上級可到場參加并表示祝賀。第六,贈送禮品的禮節。1、禮物的選擇。禮物的選擇應根據客商的民族特點、習慣、興趣和愛好來決定。一般應選送一些富有意義和感情、具有特色且價格并不昂貴、便于攜帶的禮物。2、禮物的價格和數量。禮物的饋贈應以“禮輕情義重”為原則。有些禮物的饋贈應注意數量問題。3、送禮的方式與場合。送禮時應盡量以企業的名義送給客商本人,不要送給對方的企業。一般都有初交不送禮的習慣。
與人交流怎么找話題 篇12
語言在溝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閃光的鑰匙,使溝通直接到達人的心坎上。
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利于親情的溝通。
誠然,父母們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然而,當子女跌倒時,是痛斥“沒用的東西,怎么搞的”,還是送以一句“這次是有點失策,下回努力”,即會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當子女摘吃了早戀的禁果時,父母們是鄭重聲明:“那不行,絕對不行”,還是先說一句“你的心情爸媽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盡管溝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潔,但語言的表達卻讓溝通的效果不一樣。
可見,親情的溝通,要用好語言的鑰匙。
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利于友情的溝通。
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與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都用優美的語言送走了友人,達到了友情的溝通。李白《蜀道難》一文中勸說友人歸來的語言精辟,達到了友情的溝通。從李白的“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友人便從言語中感受到友人的關懷,溝通也便到了心坎。
溝通并不像白居易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它需要語言為它傳達彼此的關切。友情的溝通,需要語言的鑰匙。
恰如其分的表達,利于愛情的溝通。
文學著作中簡·愛與男主人公羅伯特早期的認識,便因為羅伯特孤傲的語言表達而困難重重。幸好,簡·愛直接而愛憎分明的語言打破了兩人間的障礙,兩顆相愛的心才得以溝通。劉蘭芝被遣回家時對焦仲卿所說的“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焦仲卿“誓天不相負”的回答當中,愛情得到了溝通。
愛情有時不能像柳永說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而需要溝通。愛情的溝通,需要語言的鑰匙。
與人交流怎么找話題 篇13
“在我們老到無法走路時,請你攙扶一下;在我們老到無法用餐時,請你喂一下;在我們老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時,請你照顧一下……”
這是父母給我的第一封信,第一次心靈的溝通。讀到這兒,不禁想起了以前的我,十年前的我。父母攙著我的手,在我快要跌倒時,扶住了我。他們在我吃飯時,給我圍上餐巾,用勺子一口一口把食物送入我的嘴中。他們在我尿床時,小心翼翼的抱著我,不怕臟,給我換上干凈的尿片。這一切一切都讓我覺得感動。可是我,好像有些對不起他們,就在開學家長會后的幾天…
“爸!媽!你們別動我的筆記!”我大吼了一聲,讓他們受到了點驚嚇。我心知肚明,他們有想查我在學校做什么了。
“看一看而已,我們想了解一下你在學校的狀況,上課的效果罷了。”爸爸邊說邊拿起本子,準備查看。
少來這一套!,家長會上沒少說的我的家事,到了家又劈頭蓋臉的罵,肯定是老師做的什么大文章!“別動呀!”反正你們休想看到,看誰比誰更加棘手!
突然,眼前一陣風劃過,只感覺臉上一陣刺痛,我,被打了!臉頓時又紅又腫,還微泛紅光,可想而知,爸爸有多么用力。我的眼里噙著淚花,就是不敢哭出來,因為我知道,如果哭了,得到的將會再一聲狠響。
我沖向前去,從爸爸手中奪過了本子,狂吼一聲:“你們休想!”就把爸媽趕了出去。惡狠狠地甩上了門,接下來的就是抱頭痛哭。其實在哭的時候也想到了很多。我的脾氣也該好好改改了,每次都讓父母生氣。
晚上,我獨自在桌邊吃飯。上方的燈光有些昏暗,也許是壽命到了吧?粗鵁,又再次想起了爸爸的那一記打,眼里又在泛淚。
“女兒,進來一下!”父親站在門邊,回首喊我過去。我只好乖乖過去。一進房,父親就輕聲讓我坐下。我不敢抬頭,更不敢問話。生怕又出什么事。
就這樣,我們兩人沉默了許久,什么話也說不出。
月光撒進了窗,10點多了。我深呼吸準備開口,“爸,……”我頓時堵住了口,就是說不出下半句的‘對不起’。誰知父親早了一步,開口就是對不起,這讓我更加的慚愧。
父親低下了頭,月光讓他的白發更加的顯眼。時間在一分一秒的走,爸爸開口說了話:“以后我們會更加信任你,你也長大了,學會克制一下你的脾氣,我們其實也不好說什么。我們啊,也老了……”
“老了……”聽到這句話,又讓我慚愧不已,“其實…都是我的脾氣不好……”因為這件事讓我們交流了起來。
徹夜的談心,讓我們除去了心中那一道墻壁,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朋友。代溝終止在這一夜。
心靈的溝通,才能真正的讓兩個疏遠的人的心連接起來
溝通從心開始……
與人交流怎么找話題 篇14
依照慣例,發起談判者應該先報價,投標者與招標者之間應由投標者先報,賣 方與買方之間應由賣方先報。先報價的好處是能先行影響、制約對方,把談判 限定在一定的框架內,在此基礎上最終達成協議。比如:你報價一萬元,那么 ,對手很難奢望還價至一千元。南方一些地區的服裝商販,就大多采用先報價 的方法,而且他們報出的價格,一般要超出顧客擬付價格的一倍乃至幾倍。1 件襯衣如果賣到60元的話,商販就心滿意足了,而他們卻報價160元。 考慮到很少有人好意思還價到60元,所以,一天中只需要有一個人愿意在160 元的基礎上討價還價,商販就能贏利賺錢。當然,賣方先報價也得有個 “度”,不能漫天要價,使對方不屑于談判——假如你到市場上問小販雞蛋多 少錢1斤,小販回答道300元錢1斤,你還會費口舌與他討價還價嗎
先報價雖有好處,但它也泄露了一些情報,使對方聽了以后,可以把心中隱而 不報的價格與之比較,然后進行調整:合適就拍板成交,不合適就利用各種手 段進行殺價。 ? 美國著名發明家愛迪生在某公司當電氣技師時,他的一項發明獲得了專利。公 司經理向他表示愿意購買這項專利權,并問他要多少錢。當時,愛迪生想:只 要能賣到5000美元就很不錯了,但他沒有說出來,只是督促經理說:“您 一定知道我的這項發明專利權對公司的價值了,所以,價錢還是請您自己說一 說吧!”經理報價道:“40萬元,怎么樣?”還能怎么樣呢?談判當然是沒 費周折就順利結束了。愛迪生因此而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巨款,為日后的發明創造提供了資金。
先報價雖有好處,但它也泄露了一些情報,使對方聽了以后,可以把心中隱而 不報的價格與之比較,然后進行調整:合適就拍板成交,不合適就利用各種手 段進行殺價。 ? 美國著名發明家愛迪生在某公司當電氣技師時,他的一項發明獲得了專利。公 司經理向他表示愿意購買這項專利權,并問他要多少錢。當時,愛迪生想:只 要能賣到5000美元就很不錯了,但他沒有說出來,只是督促經理說:“您 一定知道我的這項發明專利權對公司的價值了,所以,價錢還是請您自己說一 說吧!”經理報價道:“40萬元,怎么樣?”還能怎么樣呢?談判當然是沒 費周折就順利結束了。愛迪生因此而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巨款,為日后的發明創造提供了資金。?先報價和后報價都各有利弊。談判中是決定“先聲奪人”還是選擇“后發制人 ”,一定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處理。?
一般來說,如果你準備充分,知己知彼,就要爭取先報價;如果你不是行家, 而對方是,那你要沉住氣,后報價,從對方的報價中獲取信息,及時修正自己 的想法;如果你的談判對手是個外行,那么,無論你是“內行”或者“外行” ,你都要先報價,力爭牽制、誘導對方。自由市場上的老練商販,大都深諳此 道。當顧客是一個精明的家庭主婦時,他們就采取先報價的技術,準備著對方 來壓價;當顧客是個毛手毛腳的小伙子時,他們多半先問對方“給多少”,因 為對方有可能報出一個比商販的期望值還要高的價格
與人交流怎么找話題 篇15
“牽引注意力”,與對方增加視線交流
資料是進行講解時最有效的道具。比起只通過語言進行說明,使表格和圖表更容易讓觀眾理解,從而能夠很好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但是,在通過資料進行說明時,有一個問題必須注意,那就是,和對方的視線交流會明顯減少。
某項心理實驗發現,如果在兩個人之間放置一張地圖,讓他們商討旅游的計劃,兩個人對視的時間會從沒有地圖時的77%減少到6.4%。因為有了地圖,兩人交談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盯著地圖看。
為了取得對方的好感,你應該盡可能地和對方進行視線交流。
如果少了視線的交流,即使商品賣出去了,也沒能很好地推銷自我,為了避免這個問題,你應該想辦法將對方的注意力從資料上移開,轉移到自己身上來,這種技巧被稱做“牽引注意力”。這是由美國的心理學家迪比特-路易斯發現的。
比如,你正在讓顧客看一個促銷的小冊子。如果你既想賣出商品,又想推銷自己,那么你就應該拿出一枝筆,去指示小冊子上的文字。
當然,對方的注意力會集中在筆尖上。然后,你慢慢地抬起筆。于是,對方的視線就會離開小冊子,跟著筆尖轉到你的臉上。使用這個技巧,不僅能推銷商品,而且能推銷自我,能使對方認真地注視你。
在眾人面前推銷商品時,指示棒的使用非常重要。因為聽眾的視線總是集中在指示棒上,所以在說明就要進行到高潮的時候,將指示棒指向你自己。這樣全體聽眾的視線就會離開商品,轉移到你的身上。
與人交流怎么找話題 篇16
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Geely Automobile Holdings Limited,港交所:00175),是一間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集團主席為李書福,主要業務為制造及分銷汽車及汽車零部件。20xx年被評選為中國汽車工業50年內50家發展速度最快、成長性最好的企業之一,更先后被各國機構,至各級政府評為?亞洲企業500強?、?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機械500強?、?中國最具生命力百強企業?、?國家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等等榮譽稱號。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部設在浙江省省會城市杭州,在臨海、寧波、臺州、上海建有四個專門從事汽車整車和汽車零部件生產的制造基地,現已擁有年產35萬輛整車、30萬臺發動機和20萬臺變速箱的生產能力;隨著寧波、臺州、上海等新建項目陸續竣工投產,集團的整車生產能力將提升到年產50萬輛,發動機生產能力將提升到年產30萬臺。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建有面對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營銷網絡,在全國共有109個4S汽車專賣店、489家品牌經銷商、569家服務站;在海外建有的10余家銷售服務網點經營吉利、美人豹、華普三大品牌系列轎車的銷售和售后服務。經過十八年的建設和發展,在汽車、摩托車、汽車發動機、變速箱、汽車零部件、高等教育、裝潢材料制造、旅游和房地產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業績,資產總額已經超過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