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觀后感700字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精選3篇)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700字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篇1
字面上的“小康”源自《詩經》,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它的背后是中華民族對幸福安康矢志不渝的追求,是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烏托邦和理想國。20__年11月15日,中華民族的向往變成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兩年之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猶如一個巨大的棋盤,安放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之上,創新驅動、區域協調、脫貧攻堅、生態文明、共同富裕一顆顆棋子漸次落下,每一顆棋子就是一項重要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當每一顆棋子按照預設方案落在它既定的位置之上,當所有的棋子連成線布成片組成局,“小康”就用一種漸進的、潤物細無聲的姿態潛入到公眾的生活之中,表現為衣食住行中每一個生活細節的變化,表現為一種更加文明有序、生機勃發的社會狀態。
在中華大地上徐徐展開的小康畫卷,由一條條經線與一條條緯線編織而成,是時間與空間雙向的奔赴,是多項工作從各個起點向中心的匯集。十年前的一條道路,八年前的一道堤防,六年前的一紙文件,四年前的一個決策,當時的人們看不到它們的深遠用意,但是,當道路織成縱橫的交通網絡,當堤防站成守護家園的衛士,當文件變成文明的階梯,當決策成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利器,回首之間,才發現原來各級政府實施的每一步,都是邁向小康社會的關鍵一步。這就正如古巴國際政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何塞·羅瓦伊納所說:為了擺脫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付出了史詩般的努力。
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這盤大棋已然終局,人民群眾在每一項具體生活中都深有感觸,獲得感和幸福感倍增。此時,小康又成為另一盤大棋的開局,成為實現下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起跑線!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700字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篇2
“小康夢”可謂是在“中國夢”中最貼近老百姓生活的一個夢想,國家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關注老百姓的“小康夢”,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惠民利民政策。如各地普遍大幅度調高最低工資標準,連續七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以及部分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在黨的xx大報告中,黨中央對小康又有了嶄新的明確的表述:截止到20__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這與xx大主題中“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表述不同。從“建設”到“建成”,一字之變,體現了我國發展階段的重大變化。這是我黨對全國人民的莊嚴,也是對世界的鄭重昭告,同時證明了未來五年非同尋常的歷史地位。
著眼未來,“中國夢”就是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在當下,“中國夢”最關鍵的就是實現“小康夢”。當下,地方各級政府就是始終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重要職責,帶領人民群眾加倍努力,確保與全國、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讓廣大老區人民與全國各族人民一起實現“小康夢”。
“小康夢”這一目標,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我們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握全局、狠抓重點,積極有為地貫徹中央、省、市、地方的一系列決策部署,著力調整結構、破瓶頸、夯基礎,向著與國家、省、市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奮力前行,實現人民群眾期盼的“小康夢”,讓百姓的“小康夢”融入強大的“中國夢”。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700字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篇3
決勝脫貧攻堅,一方面必須堅定理想信念,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攻堅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樹好紅旗,點亮明燈。另一方面必須深入一線,落實到各項具體工作,用實踐履行共產黨員的承諾,用行動實現理想。
在此階段,市委市政府召開會議,進一步為我市決勝脫貧攻堅注入了精神動力,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措施保障。處在基層一線的扶貧黨員干部,應當認真學習領會此次會議精神、落實相關政策、強化問題整改、加強組織管理,注重創新改進扶貧工作中的方式方法,為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做出實際貢獻。
我認為,現階段脫貧攻堅工作還需注重以下幾點:一是用心扶貧。面對仍然處在貧困狀態的群眾,我們要從內心深處同情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急困難群眾之所急,想困難群眾之所想。我們國家是從貧困中走過來的,艱苦時期是農村困難群眾做出巨大犧牲,給予了黨和國家以幫助,才有了今天的輝煌成就,我們應當增強扶貧攻堅的使命感與信心,這是用心扶貧的必要條件;二是用責扶貧。扶貧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要以高度的責任擔當開展工作,注重傾聽困難群眾的訴求和想法,設身處地的謀劃、實事求是的規劃,將主題教育成果運用到脫貧攻堅戰中,市委“督戰隊”要切實發揮監督指導作用,對于責任落實不到位的扶貧干部要進行責任追究,堅決避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讓脫貧干部更有責任感、緊迫感;三是用智扶貧。要采取多種舉措,讓貧困地區的群眾受到更多教育,用黨的理論思想引導民心,用先進的科學知識啟發民智,用中華優秀文化改善民俗,只有貧困群眾受到更好的精神文化教育,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積貧難返的局面,才能在脫貧后不會再“返貧”。
決勝脫貧攻堅已到最為關鍵階段,只要全黨黨員干部、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攜手并進,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關鍵戰役,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