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的心得體會
我對這門課的建議,主要還是在時間安排上。由于我們大三時會繼續開設這門課的下半部分,因此希望課時可以盡量安排的多一些,并且要在學期開始時開課,不要在學期的后半部分才開課,這樣我們才有希望上到完整的課程。而這樣設置也給我們留出了足夠的時間來準備作業,因為每次留作業時都覺得時間太緊,導致完成的情況自己不是特別滿意。希望這門課程留下的許多機制能繼續下去,不要浪費掉。提前安排課程主要是考慮到學期后半部分會有些活動導致多次無法上課,即使上半部分沒有上完也有足夠的時間來繼續,也可以改為更大的時間間隔,比如單雙周等?傊X得這門課很有用,就這樣倉促的過去實在是一種浪費。
總之,這是一門相當有益的課程。就寫到這兒了。
職業生涯的心得體會(2):
現代的社會賦予老師太沉重的負擔,例如,以前流行的說法是: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現在變成,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是自來水。而這些過高的期望對于教師來說是不合理的。但是整個社會的輿論都是這樣,造成我們教師的心理壓力非常重。也許,一次考試,我們會因為自己班的平均分高于其他班或其他學校0.5分而興奮。或許因為通過比較,就覺得教學水平高,覺得工作很成功,生命很有成就感,因此你覺得很幸福。區區0.5分就可以決定我們的幸福。姑且不論這種效能評價方式合理與否,對老師的心態來說也是不健康的。與其我們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拼得頭破血流去提高類似剛才提到的教學效用的時候,我們還不如去降低我們的欲望值,那樣我們的幸福來得還不更快!很多時候,高標準要求并不代表你好學進取,只能徒添煩惱;降低要求也不一定表示你不思進取,那能夠使你擁有更加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心情。人的喜怒哀樂都是通過比較而產生的。不作太多無謂的夸大的比較,實事求是,盡量使我們的心理處于一個喜和樂的幸福狀態。唯有一個幸福健康的心態,我們的教學工作才得以保障,那才能真正負起教書育人這教師使命。
健康心態的標準:1.改變態度的心態 2.享受過程的心態 3.活在當下的心態 4.自我掌控的心態 5.助人與感恩的心態 6.樂觀比較的心態 7.善于妥協的心態 8.境隨心轉的心態 9.隨時放下的心態 10.積極思維的心態。擁有健康的心態,會使我在教學中感到快樂。
2 轉變觀念,促進專業發展
。在教育改革不斷發展的同時,作為教師的我們也面臨著焦慮感,總感覺自己的知識不夠,但又不知道該如何提升自己。我們聽了這么多的講座,學了這么多的理念,模仿優秀教師的課堂,卻依然有種迷茫的感覺,有力無處使的無奈。原來,主要是我們潛意識作怪,盡管我們會學到新理念,但我們每個人總是相信自己的經驗經歷,總會在無意識中繼續執行自己以前的那一套,再加上對新理念只停留在思考的階段,并沒有在行動中延續執行下去,就如曇花一現,一陣風過后,一切回復原來模樣。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重點關注我們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最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教師的專業發展,也重點在此體現。但我們總想有一套現行的模式讓自己模仿,但執行下去,才發現此李逵非彼鐘馗。拿來主義,并非是萬能的。優秀的教師,總是會有自己獨特的個人風格。我們的教育觀念,該如何應對永不停止的課改?在講座中,教授舉了一個例子,在電影《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被迫棄用他的兩門絕技,于是張三豐馬上教他太極,在生死攸關時刻,還能學到什么新絕技?結果張三豐只說了“重其意,輕其招”,張無忌馬上就領悟到了武功的精髓。這跟我們現在新課改的精神是一致的,“重其意,輕其招”也就是自己創造出開放、自主的教學模式。前提是要有“九陽神功”護體,沒有過硬的知識基本功,確實是很難做到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