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心得體會
他是平凡崗位工作者中的楷模,他是農村基層干部的榜樣。三十年前的小崗村以農村改革發源地為驕傲,三十年后的小崗村以能有這樣一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好書記為自豪。學習沈浩同志先進事跡,弘揚沈浩精神,引導我們的基層廣大黨員把沈浩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崗位作貢獻,把創先爭優活動不斷引向深入。沈浩精神激勵著我,引導著我,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我要腳踏實地,積極進取,敢于爭先,要用自己滿腔的青春熱血,奉獻在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工作崗位中。
第一書記心得體會(3):
前兩天,單元組織黨員干部去看按照沈浩同志前進前輩事跡改編的片子《第一書記》,沈浩作為“中國第一村”的村支部書記,他的生平為我們每個黨員作出了輝煌的楷模,他是以生命詮釋了一個年夜寫“人”的真正寄義。
做為一個共產黨人的本色。當安徽省財政廳黨組抉擇委派沈浩去小崗村任支部書記的時辰,當工作前提的極年夜反差使他無法顧及家庭的時辰
,他并沒有考慮自己的益處,而是毅然前往,他知道此次去小崗村責任重年夜,他知道:那時“一朝越過溫飽線,20年跨不進敷裕門”的小崗村,換了幾任率領,村平易近仍不敷裕,成長壓力仍然很年夜。可是,在黨和人平易近最需要的時辰,他仍是義無反顧地來到了小崗村。沈浩在日志里寫下自己的心聲:“人的生命是偉年夜的,但人的生命也十分懦弱。作為一小我活在世上,官是當不到頭的,錢也是難以掙盡的。那么更應該考慮的是若何活得有價值。就拿自己到小崗村來說吧,雖然吃苦、受累,但作為豐碩人生的一個平臺,使自己獲得磨煉,這是花錢也難以實現的。”這些豪言壯語表達了一個共產黨人的本色。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我們應該要象沈浩一樣,以黨的事業為重,無怨無悔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也要象他那樣不辭辛勞、靜心苦干,有任勞任怨的勇氣和氣派。只有不怕艱辛、任勞任怨,把自己的常識和聰明真正用到地址的工作崗位上,才會不竭地堆集,才能真正找到一個共產黨人的歸屬感,才能擔任起培植社會主義的重任。
做為一個支部書記的平易。當沈浩到小崗村的時辰,村平易近們才剛剛獲得溫飽,有少數群眾糊口還很是堅苦,可是沈浩到任后訪貧問苦,迅速的融入到村平易近之中:白叟的手杖壞了,他自己出錢給白叟買新手杖;不才暴雨的夜晚,他首先想到的是村里堅苦戶家中是否受災,而且冒雨前往救援;還為村里的特困戶刷衡宇、打地面,并傾心為其搞妥低保和特困戶的手續;更為了不辜負村平易近白叟的美意邀請,他頻年夜年夜飯都沒回家吃……盡管村平易近們思疑“他生怕在小崗呆不了兩月。之前下來的干部,有的來這‘鍍鍍金’,回去就汲引。”但沈浩所做的一點一滴都被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我們作為分歧規模的黨員要想走近人平易近,獲得他們的高度認可,就必需進修沈浩同志一心為平易近的思惟和精神品質,在與群眾相處時,注重在每一個細節中融入這種平易的品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走進人平易近的心里,才能真正浮現出一心為平易近的精神。
做為一個年夜寫“人”的其實。作為一個平實的人,沈浩不怕苦不怕累,走在前面,干在前面。他是為了村平易近的成長而到小崗來的,但要談成長并非那么輕易,尤其是在小崗這種情形、風土、人情都極其非凡的村子。但事實一如他的心聲:“是啊!小崗必定難搞,既然來了,還怕嗎?要退縮嗎?毫不!要獲得群眾的信賴和撐持,就必需融入小崗,體味平易近意,踏結壯實干幾件事,讓村平易近體味自己、熟悉自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了給并不敷裕的村里節約資金,他親自上陣帶頭修路,在修路的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巨匠一路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漿。還在找不到使用工具的時辰,全失蹤臂及被灼傷的危險而用雙手去捧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