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實習體會
在人的一生中,大學只有一次,當然畢業前的 實習 ,也只有這么一次,是大學的最后一課,而且是我們人生中的重要一課。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目的。大學的理論學習就為了將來能勝任社會工作。在這之前必須經過 實習 ,能初步適應工作,適應社會。心理學是我的第一志愿,一直夢想能有所成就。作為大學里的最后一課,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接觸專業崗位,我當然要好好把握。若是將來工作與專業不相關也就罷了,可是大學即將結束的、學校安排的專業實習再放棄了,那大學四年里唯一的一次專業訓練也就錯過了,我不想,也不甘。
我在濟南精神衛生中心進行心理學實習。由于這次去的只有七個人,我們分了兩個階段,我先在精神科實習,然后再去心理科和門診,下面就從這兩個階段來談一下我的實習情況:
一、病房實習
第一階段我在精神科三病房實習。三病房是男病房,有接近九十個病人,床位都加到了走廊里。我第一次進入病房里,感覺就是異味很重。因為對病人實行封閉式管理,吃喝拉撒都在這一層樓上,再加上有些病人只知道吃喝,都不知道上廁所,氣味當然不好聞。八十多個病人精神分裂癥居多,當然也有其他病,如抑郁癥、躁狂癥、酒依賴綜合癥。查房時主任會給我介紹一些典型病人,典型的癥狀,過后我會及時翻看這些人的病歷,以使自己對該病有一個很深的認識。下面就從以下幾點談一下我的感觸:
(一) 鍛煉自己
在精神科病房,也是每天早晨八點交班,護士將病人情況簡單的說一下,包括人數,病人的飲食、睡眠、體溫及血壓等。若有新病人,接診醫生會說一下病人的現病史、家族史、過敏史、體格檢查、精神檢查及治療方案。我最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盧主任在介紹一個新病人李向軍時,說的很熟練,相當于把病歷上的內容背了一遍,因為我前一天看到過她寫的這份病歷,而且她也沒有像我們背東西時特意花時間去記。我想可能習慣了吧,關鍵是主任在寫病歷時特別認真,自己寫的也很熟悉,而且也很真實,或許根本不需要特意背誦。周四早晨是大交班,醫生護士需要把自己分管的病人一周的情況簡單的概括一下。當我看到有的醫生甚至需要拿著本提醒自己時,再想到那天盧主任脫本介紹新病人時,不禁對主任佩服不已。因為李向軍這個病人是濟南電視臺送過來的,有記者跟蹤采訪,當然得采訪接診醫生,在采訪主任時,主任表情自然,對記者的問題回答自如,一點都不緊張。不論是介紹病人還是接受采訪,從主任身上我懂得了熟能生巧,一定要鍛煉自己。
(二) 高尚的道德修養
在八十多位病人中,有很多是濟南救助站從大街上救得那些撿垃圾的流浪漢,有的不說話,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姓名等,只知道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除了吃飯睡覺,整天呆坐著。一次,新來了一個躁狂病人,總是扯著嗓子胡言亂語。護工林師傅開玩笑說了一句話“這里是天堂,是接你了來享福的,嚷什么”。對啊,與他們以前在外流浪,撿垃圾,露宿街頭相比,這里難道不是天堂嗎?有吃的有喝的,也沒有人欺負。醫護人員并沒有因為這些病人臟、傻,而不管他們,而是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精神病人有的根本不知道吃藥,護理人員到時就叫別人吃藥,還得提防病人吐藥、藏藥,有的不吃藥,護理人員就把藥碾成粉放在飯里。有的病人沒有自知力,不服從醫護人員的管理,有時還大罵,有時甚至會動手。醫護人員都不計較這些,依然保持較強的耐心,堅守崗位,為每位病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