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老師教學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大班老師教學心得體會范文 篇1
接觸到這門課程也有很長時間了,我從不斷的學習和教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也收獲了許多的快樂,其中也遇到過許多的迷惑。大班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是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很快的一個階段,在學習中,他們的認知能力不斷提高,大腦中所積累的詞匯也在不斷豐富,表達的欲望也隨之加強,特別是拼音教學,與語言教學密切相連,更能有效地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好動是幼兒園小朋友的共性,學習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最喜歡的活動就是游戲。作為識字工具的漢語拼音,有的時候幼兒在學的時候也會感到很枯燥乏味,那我們應該如何來讓幼兒提起學習的興趣呢?這學期我們把游戲貫穿到拼音中,結合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在課堂教學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兒童的好勝心強,抓住這一心理,在教學上巧妙地增設組詞比賽,能極大地調動幼兒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我每學完一個完整的音節后,請幼兒為這個音節組詞,幼兒舉手非常積極,思維也很活躍,他們將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詞,電視廣告中聽到的詞,以及平時故事中積累的成語都用到了拼音教學中,學習起來也不感到枯燥。每學完幾個韻母后,就要展開復習。在學完聲母、韻母后,還讓幼兒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戲,看看所學的復韻母可以和哪些聲母做朋友,又不能和哪些聲母做朋友,幼兒學習起來比較感興趣。這樣就激發了幼兒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其次,在拼讀中,孩子們會遇到很多種特殊的情況,比如聲母中的j q x y與ü相拼時應去掉兩點,這時就可教幼兒背:"j q x y真稀奇,從不與u在一起,j q x y真淘氣,見到小ü掉淚滴",當學生們背著這些瑯瑯上口的兒歌時,拼寫就不容易出現錯誤了。在學習前鼻韻母與后鼻韻母時,也可以通過念兒歌幫助幼兒區別前鼻韻母與后鼻韻母。例如:“鼻韻母,不難學,前后鼻音分準確。前鼻韻母有五個,an、en、in、un、ün。后鼻韻母是四個,ang、eng 、ing和ong”。在教學中,根據幼兒喜愛誦讀的特點,盡量設計一些節奏簡單明快的拼音兒歌,以此來加強記憶,鞏固拼音學習。
總之,在拼音教學中,應創造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起必勝的信心。
大班老師教學心得體會范文 篇2
在忙忙碌碌的教學中,一個學期也接近尾聲了,回顧到我們幼兒園這一學期自己的工作,真是有喜有憂,幼兒教師的職業是瑣碎的、細小的,但我熱愛我的職業,在工作中,我對每一件事情都認真負責。現將這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在保教工作上,我力求從每件小事做起,耐心細致,時刻將安全放在首位,從班里的常規抓起,把教學環節之間的連貫模式化,使幼兒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同時我學習了《賽格幼兒園員工手冊》,并嚴格按照《手冊》來要求自己。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我也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不斷的完善自身修養,不斷吸取教學經驗。我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并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在教學上我根據幼兒不同的個性與興趣,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工作的意義與歡樂。
二、在教學工作上,本學期加強了幼兒閱讀、寫字、講故事、算算式等各方面的培養,提前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在學期初我們就為幼兒準備了:田字格本、數學練習本、拼音本,充分利用了餐前、離園前這段時間,組織幼兒早期閱讀、識字游戲、練習寫數字、做算術題等活動。開展了 “ 學習星 ” 評比活動,通過活動,幼兒說話的語言表達更加生動而富有感情,講故事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幼兒對做算術題的興趣也更濃了。為了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我們對幼兒做了各種訓練。如:遵守時間的訓練:訓練幼兒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任務;獨立性的訓練:通過談話、故事、社會實踐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生活中培養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規則意識的訓練:要求幼兒聽上課鈴聲準備上課,聽下課鈴聲再去小便、喝水、自由活動等。在日常生活中和課堂中,也反復強調嚴格遵守行為規則,課堂規則。這些訓練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這些孩子到了小學一定是最棒的孩子。
三、在家長工作方面,本學期我們更加注重了和家長的溝通,及時會面了解每位幼兒的思想變化,并給予及時的建議和意見,如發現幼兒有不好的行為或家長對幼兒有更高的要求,我們會及時與家長進行更細致的交流,最終使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同時我們發動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組織的豐富多樣的家園活動,如: “ 親子活動 ” 、“ 六一活動 ” 、“ 畢業典禮 ”等,家長對班級工作支持度高,能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有了家長的參與,我們本學期的教育教學活動真正做到了家園共育。
總之,這學期來,我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但在工作中也難免存在不足,我會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揚長避短,繼續努力,把工作做到更好,力爭更上一層樓。
這學期我們班根據幼兒的興趣,貼近他們的生活,從實際出發選擇了三個教學視主題活動,《我從那里來》《葉子》和《再見了,幼兒園》增長了幼兒的知識,開拓了幼兒的視野,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讓他們真正做到玩中學,做中明。一學期很快就結束了,孩子們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他們能順利的進入小學嗎?下面就從幾個主要的方面進行總結:
大班老師教學心得體會范文 篇3
通過學習,使我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上受到很大的啟發,在現代的教育教中要關注的問題和以往是有很大的差距,現在的課堂要緊扣課改的要求。
例如在語文教學中要怎樣去靈活運用,又將用什么樣的手段和方法來貫通于整個課堂呢?
一、語文教學需強化自主學習。
在語文課堂中要淡化教師的講,教學重心要從以教師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為主,使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自主學習活動性理念,首先強調的是教師要對學生放手,在課堂上盡可能的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提高自主學習效率。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不是把課堂的40分鐘完全交給學生,而是教師把握時機在課堂上精講。講在學生對文本豐富的內容,深刻的含義,精妙的語言理解不透時;講在學生體驗難以獲得時;講在學生探究遇到困難時。
二、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學會感受、體會、體驗、揣摩。
要重感悟,重語感訓練。“好讀書,不求甚解”,只要學生通過上下文在一定的語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重讀書特別是重自瀆,重自由讀書。以前我在語文教學中齊讀太多,整齊劃一,氣氛熱烈,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消減課堂上的沉悶。但是我發現齊讀太多,教師不便了解學生的朗讀能力,不易發現讀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久而久之,還可能出現“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因此,對“齊讀”要適時,適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重讀書還要重積累,包括課內積累和課外積累。對語文教學來說,主要是語言積累,佳詞妙句、古詩,精彩片斷都力求熟讀成誦,內化成自己的語言。
三、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和運用語言的實踐中學法、悟法。
方法常常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中介。正所謂“得之以魚,不如得之以漁”。學生掌握了一定方法,就為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在識字教學中注重交給識字方法。閱讀教學要求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