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網格員心得體會(精選3篇)
社區網格員心得體會 篇1
這一周的工作主要是對網格內進行了公共資源信息登記、門前三包的檢查還有簽消防安全責任書并且寫了一份檔案管理工作考評申報材料。接下來要對網格內的流動人口進行登記。
針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要不斷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并且在工作中對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不僅發現了自己知識結構中欠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現實和理想的差距,這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啟發。在工作中要做到為人民辦實事,踏踏實實做好第一件事,使居民相信、信任,并且要樹立干一行、愛一行、樂意吃苦、樂意為人、無私奉獻精神,要有崇高的事業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始終不能忘記自己的職責,始終不能忘記做好本職工作,從小事入手,從小事做起,樹好自身形象,增強自身責任,才能把凝聚黨心,民心的工作做好。我們網格進入社區工作有優勢,也有劣勢。我們有一定文化水平,又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優勢是可以為社區帶來新的管理理念和創新意識,劣勢是經驗還不夠豐富,還進一步鍛煉提高。因此,進入社區后,我們仍需努力學習,向社區居委會的前輩們虛心請教,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為創建*社區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幾周的網管工作下來,累是累點,但還順利。現將自己得出的幾點感想寫成文字,以期與諸多同行共同探討。
一、首先要選擇合理的入戶時間
經常會聽到同事說到,費了好大的力氣爬樓,可上去了人卻不在家,既浪費了時間,有消耗了體力,工作效率提不上去。我也吃過這樣的苦頭。對待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參照去年的人口普查與“兩實”資料,分析住戶年齡層次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對于上班族,我們只能利用我們的休息時間上門;對于退休老人家庭,我們避開早上老人晨練與買菜的時間與午休時間,雨雪天氣是一個較好的時機。
二、注重拜訪他人的禮儀
我管轄的小區有物業型小區,單位型小區,雜居型小區。物業與單位型小區的住戶一般都是有正規單位,生活水平與文化素質都比較高的人群,對外界的警覺性也高。所以上門入戶時,可以與物業管理部門聯合進行。先征得住戶同意,衣著要得體穩重,待人要禮貌誠懇,贏得住戶的信任,便于后面工作的開展。雜居型小區一般是老居民樓,里面住戶的情況就比較復雜了,有的是出租戶,部分獨居老人,還有的是幾代同堂的。對待這類居民,我們的穿戴不能太華麗,否則與居民很難拉近距離;言語要親切,通俗易懂;更要注重禮貌,給他們多一份尊重,他們會給我們多一份理解。拉近心的距離,才能順利開展工作。
三、巧妙地進入話題
做了簡單的自我介紹后,說明自己的工作目的,這就讓居民與自己的心理距離拉近了很多。如果住戶是老人,在接下來的談話中可以詢問老人的身體狀況,飲食情況,以及子女居住工作情況,這樣在聊天的輕松氛圍中就了解了大多數信息,并且關系更親密,后面的談話就自然展開了。如果住戶是上班族,前面的兩項做到位了的話,就較容易得到他們的支持。在與他們聊天時,了解其工作性質,關系近了,在工作上還會給予我很多建議與想法。總之,真誠地面對我的居民,用言語與行動打動對方,收獲是意想不到的。
四、及時答復居民提出的問題
在調查過程中,經常會有居民提出有關社保、醫療、養老、計生等與其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所以,這就對我們的業務知識與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碰到了自己不是很清楚的,或是一時難以解決問題,先記下來,給居民回訪電話的期限,回來后咨詢相關部門,及時與居民給予答復。這樣既增進了相互之間的感情,又提高了網管員在居民心中的可信度。為后期的工作開展搭橋鋪路。
五、做一個勤快的有心人
社區網絡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將工作做好,特別是在與居民的關系建立上,更要花一番心思。要做到腿勤:每天到轄區里轉一轉,到樓棟里走一走;嘴勤:多與轄區居民朋友聊聊天,及時掌握他們的生活動態,不懂的問題多問問相關部門與領導;手勤:將每天的工作記錄在案,及時寫下心得與感受;腦勤:多想想,多反思,怎樣將自己的網管工作做到更好,作一個工作的有心人!
社區網格員心得體會 篇2
作為網格員,我深刻感受到了社區管理的復雜性和細致性。每天與居民打交道,我逐漸學會了如何傾聽他們的聲音,理解他們的需求。無論是解決鄰里糾紛,還是傳遞政策信息,我都努力做到耐心、細致和公正。這段時間的工作讓我認識到,網格員不僅是社區的管理者,更是居民的服務者。我深感責任重大,也為自己能夠為他們提供幫助而感到自豪。
社區網格員心得體會 篇3
在網格員的工作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與同事們的緊密合作,讓我更加高效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我們共同面對挑戰,分享經驗,相互支持,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團隊。我意識到,只有團結一心,我們才能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