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寒假實踐心得體會(通用3篇)
高中生寒假實踐心得體會 篇1
南京之旅短短三天卻令我們印象深刻。第一次和十五班的伙伴們進行的社會實踐給我們的暑假增添了幾分樂趣,在分班之際能有這么一次旅行實屬不易。
帶著些許緊張和小興奮,我們來到了這座不平凡的城市。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是我們的第一站,也令我們最念念不忘,一件件歷史文物,一段段視頻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這是一種震撼,仿佛坐著時光機淌在歷史的長河里,我們要記住歷史,忘記仇恨,這場“人類的浩劫”給人類帶來了太多的災難,我們能有現(xiàn)在所有的一切不容易。去中山陵的那天真心累,我們爬了三百多階,才親眼目睹了孫中山先生的芳顏;還有南京大學,外表雖樸素,卻富有
內涵…除此之外,還去了夫子廟,一整條街人來人往,小吃頗多,充分地體驗了南京的傳統(tǒng)與文化。
高中生寒假實踐心得體會 篇2
南京——一個讓人憂傷的城市。
在南京,感受了這個城市,這個國家都不愿意回顧的歷史。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中非常立體的還原了當年的場景。
每個場景都觸目驚心,讓人難以想象當年的人們是如何渡過那災難性的時刻。森森的白骨,還原的'場景還有動畫的場景等等無一不在提醒著我們當年中國所遭受的不幸。幸而這次的旅途有了同學們的陪伴,讓我感覺到現(xiàn)實的溫暖。在這個城市里,我也感受到了不一般的屬于南京的生活的氣息。
看著這個城市里每天忙忙碌碌的身影,也感覺歷史只是歷史罷了。中國也在發(fā)展,我們要謹記歷史,但是不要讓歷史束縛我們的腳步。要理智看待歷史!
這是一個在古代和近現(xiàn)代歷史上都具有重要位置的城市,是一個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們學習考察的好地方,那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激發(fā)我們去探索藝術,給與我們動力以孜孜不倦。
高中生寒假實踐心得體會 篇3
2月21至2月25日為期5天的寒假集中學習結束了,時間雖然短暫,收獲卻是豐富。幾天來,我們認真學習編寫導學案,認真學習了相關材料,使我對高效課堂的認識更加深入和清晰了,也掌握了導學案的備教方式。高效課堂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教學理念,作為教師,應該在教學改革中,教給學生更多的是方法,而不是知識;培養(yǎng)更多的能力,而不是包辦。曾這么認為:只要精心備課,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高容量,高密度地完成一節(jié)課,這堂課就是高效的,其實不然。從高效課堂模式里我聽到的是:幾個人一組的自主、合作、討論;幾十人同時爭相解題板演;一個人面對幾十人大膽而又精彩的題目講解;全體互動卻有條不紊、井然有序的課堂秩序;人人都有具體明確的學習任務,根據(jù)老師提供的學習目標,小組長布置了不同的學習內容。小組內部互助、自制式的管理,使每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懈怠,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家都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學習中„„高效課堂的理念,是思想的轉變。思想的轉換帶來了行為方式的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必須自覺地實施是教學的必要、形勢的所迫,更是教學思想的轉變、責任心的體現(xiàn)。其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終極目標:致力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高效課堂從出發(fā)“原點”,解決“兩率”問題入手,即解決課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學習率的問題。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認為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即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最重要的。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呢?
一、提高學生對自學的認識
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應成為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一方面,教師要轉變觀念,相信學生有自學能力,并著力去培養(yǎng)開發(fā)他們的這種能力。很多教師對學生一看就明白或稍微思考就能明白的知識去詳細講解,其態(tài)度可謂認真負責,但效果較差。一課堂講下來,結果自己很累,學生也沒有嘗到學習的樂趣。另一方面,很多學生已經習慣了“師講生聽”的被動學習習慣,而今要轉變成自己,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去主動學習,學會學習,難免有些不習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應當向學生指出,人的一生中,在教師指導下diyifanwen.com的時間是短暫的,今后工作的時間是漫長的,而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新知識、新技能、新觀念層出不窮,只有自學才能不斷獲得大量的新知識,創(chuàng)造型地運用新知識,做到生命不息,學習不止,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以適應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因此,世界上許多名人都把自學比作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這樣使學生對自學有正確的認識,并渴望去掌握這把鑰匙。
二、指導學生自學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要指導學生掌握自學方法。良好的學習方法有很多,如課前預習、專心上課、獨立作業(yè)、檢查驗算、及時復習、課外閱讀等。預習可以使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提高聽課質量。復習是學習及時消化,鞏固知識并使知識系統(tǒng)化的一種學習方法,它包括課后復習、階段復習、期終復習。
在自學初期,教師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即寫自學提綱,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使學生學會讀書。對學生自學中提出的疑難問題,可讓學生進行討論,目的是使一些淺顯的問題得到及時地解決,為繼續(xù)自學掃除障礙,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應在適當講解后,引導學生釋疑、探索、歸納和總結。然后,再安排必要的練習。練習是自學的繼續(xù)和深化,通過練習,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會逐步提高。長此堅持,直到學生不需要教師課前布置自學提綱也能較好地進行自學,正確理解教材的中心內容,領會基本理論,掌握基本技能,并能用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達到了教學目的。
三、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學的條件
自學是比較艱苦的,也是費時的,這就得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為他們創(chuàng)造自學條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統(tǒng)籌安排,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增加課堂信息密度,講課要畫龍點睛,以便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自學。只有在自學過程中,學生才能有所領悟,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新,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逐步形成和提高。
四、激發(fā)學生對自學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應闡述自學與未來國家經濟建設的關系,即進行目的性教學,還可例舉一些古今中外自學成才的人,如:高爾基、華羅庚等,來激發(fā)學生自學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應該結合教材內容,因勢利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興趣、使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從直接興趣轉化為間接興趣,以致發(fā)展成樂趣,這樣學生就會保持強烈的求知欲,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進行自學。
五、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
培養(yǎng)自學習慣,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正如古人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習慣的養(yǎng)成在于教師的長期指導和訓練。當學生自學經驗還沒形成時,還要向學生介紹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有目的地幫助學生增長知識,擴大視野,進一步激發(fā)他們自學興趣,培養(yǎng)獨立鉆研精神,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有人云:“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這句話道出了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性。因此,開展自學輔導、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是教育改革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一條最好途徑。有了自學能力,掌握了學習方法,就能不斷地去獲取新知識,使自己所學的知識產生的廣泛的遷移,起著“舉一反三”的作用,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通過這一周的學習,讓我明白了:高效課堂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任務完成、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等速度快、質量好,即效率高的課堂。高效課堂包括教師高效地教和學生高效地學兩方面。高效應該是課堂教學評價的最根本的準則;高效應該是課堂教學的永恒追求。我們作為一個教育者,要做的應該是讓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在幸福自由的天堂里,而不再是把孩子們禁錮在“看守所”式的鳥籠里。相信:只要我們給孩子們一片自由呼吸的空間,我們將會收獲無限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