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正氣、增合力、樹形象心得體會
強調機關干部要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并不是在這里搞空洞無物的說教。因為,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一個單位也是要有一點朝氣的。宣傳部是黨委的是車之兩輪之一,是鳥之雙翼之一,我們的精神狀態好壞,從某種意義上說,直接關系到全體宣傳戰線的精神狀態,甚至全縣的精神狀態,關系到宣傳事業發展,也直接關系到每一位干部的成長進步。希望同志們要振奮精神,奮發進取,在改革攻堅大潮中真正經受住各種考驗,有所作為。我個人體會,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好壞,首要的因素取決于一個人的理想和追求。大凡有所作為的人,都是胸懷理想信念的人。有了理想,就會放眼未來,就能夠胸懷全局,而不會為眼前的是是非非和各種誘惑所困擾,始終保持頭腦的清醒和精神振奮,保持一個良好的精神
狀態,還需要同志們勇于實踐,大膽探索,始終走在改革和建設的最前列。當前,柘城發展也處于轉折時期,可以說是矛盾集中,熱點突出,難點不斷,挑戰大于機遇,困難大于機遇。這些矛盾、困難、挑戰和壓力,集中到一點,就是迫切需要我們轉變運行機制,逐步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充滿生動與活力的工作新機制,這就要求同志們在困難、挑戰面前,要增強探索意識,弘揚實干精神,勇于闖禁區,敢于創新路,用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走前人未曾走過的路,開創前人未曾開創的新局面。我相信,只要機關全體同志振奮精神,上下一心,同心同德,迎難而上,就一定能夠把宣傳部改革攻堅這篇大文章寫得更好。
三、關于團結問題
團結是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的一個重要內容。團結是一個老話題,但對我們來說又是一個經常有話可說的話題。這是因為,隨著形勢的變化,團結總會面臨一些新的情況,總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我在和各位副部長交換意見時,大家一致認為很有必要圍繞團結這個話題再與同志們溝通交流,以期和同志們一道,共同把機關的團結維護好、保持好,努力把機關真正建設成為一個上下一心,同心同德,責任共擔,成績共享,共同奮斗的堅強有力的戰斗集體。
現在,許多同志都十分明白這個道理: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出生產力,團結出凝聚力,團結出戰斗力,團結也出人才。對于一個班子或一個部門來說,團結一榮俱榮,分裂一損俱損,有鑒于此。之所以把團結看得如此重要,我想就是因為團結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是干部成長的重要保證。同時,在工作實踐中,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存在著一些不珍惜、不重視、不維護團結的現象。有的同志十分注重個人思想修養,象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維護機關團結。自己潛心工作,或默默無聞,任勞任怨;或風風火火,努力干好自己的每一項工作,對同志熱忱愛護,傾心相助;對機關出現的一些不正常現象,總是能夠從維護機關團結這個大局出發,以“治病救人”的方式給予批評幫助,從不指手劃腳,吹毛求疵,搬弄是非。還有的個別同志熱衷于當“地下工作者”或“業余組織部長”,散布小道消息,私自“封官戴帽”,開“地下新聞發布會”,甚至互相詆毀,互相拆臺,弄得一些同志不明真相,人人自危,混淆了機關是非,破壞機關團結。甚至還有個別同志從自己的狹隘利益出發,寫匿名信、告黑狀,破壞機關的整體形象。我們應該共同努力消除這種不良現象。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曾說過:“如果說成功有秘訣,那就是理解他人,培養站在他人立場上觀察和解剖自己的能力。”我國著名思想家管仲,年輕時曾與好友鮑叔牙合伙做生意,賺了錢總是自己多分些,但鮑叔牙從不計較,因為他知道管仲是因貧困,并不是貪財。后來,管仲做了齊恒公上卿,率領三軍同敵國作戰,三戰三敗。鮑叔牙并不認為他是無勇無謀之輩,而是知道他在惦記高堂老母無人照料,心思分散所致。因此,他不但不責怪管仲,還在齊恒公面前為管仲說情,把他的老母接了過來,并情愿做他的助手。管仲后來終于取得了大敗敵軍的勝利,由此可以看出,朋友之間互相理解和支持是取得成功的條件。
當然,團結不僅僅是個人修養問題,同時又是一個組織群體行為,搞好機關團結,既取決于正確導向,又取決于機關每一位干部的主觀自覺性。一是要增強奉獻意識和犧牲精神。我們經常講,班子成員之間,同志之間要堅持小事講風格,大事講原則,與黨的事業、機關發展這些大事而言,個人的名利和地位都是小事。而現實生活中,團結出問題,往往就出在對待名利和地位的態度上,應當看到,宣傳部是一個流動性比較大的崗位,“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說到底宣傳部只是一個鍛煉人才的大舞臺,只有在這個崗位上鍛煉好自己的意志、能力、素質和品格,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上贏得主動。這就需要同志們要胸懷長遠,放眼未來,拋開個人的恩恩怨怨,拋開個人的一己私利,放棄名位之爭,放棄利益之爭,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當然,現實生活往往是充滿矛盾和困惑的。個人理想往往與現實會有一定的距離。觀察社會生活,我們不難發現在這些困難和矛盾面前,總有一些人不知如何相處;把不住舵,耐不住煩,沉不住氣,碰不得釘子,受不了刺激,在現實面前吃了敗仗,當了逆境的奴隸,我們都應當從這個社會現象中得到啟示,做到在一切挑戰面前,不浮不躁,講奉獻,講犧牲,講責任,講風格。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像古人所說的那樣“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二是要正確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對待組織,處理好個人與組織的關系。相傳佛祖釋伽牟尼曾考問他的弟子:“一滴水怎么才能不干涸呢?孤零零的一滴水,一撮土就能把它吸干,一陣風就能把它吹沒,其壽命能有幾何?”弟子們都答不上來。釋伽牟尼說:“把它放在大海里去!贬屬つ材岬脑捊o了我們深刻的啟示:一滴水只有放在大海里才能永不干涸,那么,一個人只有置身于集體之中,才能健康成長。李白在《北風行》詩中寫到:“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這里描繪的景象給了我們這樣深刻的啟示,一片雪花是那樣單薄平常,只是一個小小的個體,而片片雪花就構成了一個集體,它們就能“吹落軒轅臺”。團結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修養。在個人、他人與組織這個系統之中,個人角色的定位是至關重要的,許多地方團結出了問題,往往是由于個人定位不當或個人需求不當導致的,不可否認,確實有個別人工作沒心思,思想不上進,認為時間一到,自然提拔,個人主觀愿望與機關實際脫節,往往弄得組織被動,個人失望。其實,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非常淺顯而又深刻的道理。這就是“自知者明,自勝者強”。一方面,它要求每一位同志都能夠了解自己的長處,短處、優勢、劣勢、能力、素質,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定位。這樣,就不會因為個人欲望而膨脹,也不會因為妄自菲薄而自卑。另一方面,它又要求每一位同志都能明白自己的弱勢和不足,在學習實踐中戰勝自己,超越自己,使自己堅強起來,成熟起來。有了這種認識,就能夠平等、公正地看待他人,就能夠理智、客觀地對待組織,就能夠營造起團結共事、責任共擔、成績共享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