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先進性教育整改方案
先進性教育活動整改方案
統計局黨支部
在全黨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加強黨的建設的新舉措。保持黨的先進性,關系到黨的執政地位,關系到黨的前途和命運,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
黨的先進性,體現在黨的綱領宗旨、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中,體現在黨支部的全部活動中。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是時代的要求,也是黨支部建設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每位黨員要加強黨性修養、增強組織觀念、提高黨性水平的內在需求。黨員的先進性是黨的先進性的體現,衡量一個黨員是否具備先進性關健在于三個方面:一是思想觀念是否具有先進性,二是工作作風是否具有先進性,三是實踐行為是否具有先進性。而檢驗黨員先進性的根本標準,就是在履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中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一、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基本情況
我局黨支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從1月20日開始至今,在縣委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及縣委第5督導組的指導下,經過局黨支部的精心安排部署,在支部全體黨員的共同努力下,整個教育活動健康有序推進,按規定完成了學習動員階段和分析評議階段的各個環節工作。經縣委第5督導組評估后報縣委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批復,順利轉入整改提高階段。
學習動員階段,我們通過召開動員會,搞好思想發動,抓集中學習培訓,進行專題輔導,支部書記上黨課,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大討論,制定統計工作崗位共產黨員先進性標準要求,聽先進性教育報告和先進人物事跡報告,觀看《黨的好干部,人民的貼心人——牛玉儒同志先進事跡》及《人在旅途——先進統計人物事跡》光碟,參加縣“先教辦”組織的“重溫入黨誓詞”和“做時代先鋒,讓群眾滿意”主題簽名活動以及組織黨員干部進村入戶“訪貧問苦”等形式,教育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加深了全體黨員對新時期共產黨員先進性標準的理解,進一步認識了新形勢下黨中央提出在全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重大意義,提高了政策水平,增強了政策觀念,堅定了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
分析評議階段,我們重點把握層層征求意見、廣泛開展交心談心、查找存在問題、自我黨性剖析、開好專題組織生活會和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搞好分析評議等主要環節,走好分析評議階段每一步,參評率達到100%。全體黨員嚴格按照中央、省、市、和縣委的要求,切實深化學習“立尺子”、征求意見“照鏡子”、自我剖析“找根子”、民主評議“定位子”、開展批評“醒腦子”,態度真誠,立說立行,使分析評議階段的各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找準了支部和黨員個人存在的突出問題,明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習方面
1、黨支部在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統計業務知識學習和統計法律法規知識學習等方面做得不夠,有時流于形式,走過場。加強學習的自覺性不高,在聯系實際加強和引導廣大黨員改造主觀世界上做得不夠,思想深處沒有把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知識學習當作提高全局干部職工的整體素質和推進各項統計業務工作的大事來看待,學習缺乏主動性,思想武裝仍有薄弱環節。
2、在學習中討論不夠深入,在認識提高上仍有差距,對廣大黨員的要求不夠嚴格。有的黨員干部職工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學習不夠認真,敷衍了事,覺得能馬馬虎虎應付工作就算了。對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時期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沒有從深層次上去理解和把握,對統計法律法規方面的知識和自己所從事的專業統計業務知識沒有系統地學習掌握,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統計工作的需要。
(二)理想信念方面
對廣大黨員的思想教育不夠,有的黨員思想懶散,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夠明確,理想和信念不夠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夠牢固,集體榮譽觀念不強,工作飄浮,有時產生應付工作的情緒,事業心、責任感和服務經濟建設的意識不強。
(三)黨性方面
1、支部黨的“三會一課”制度堅持得不好,組織開展集體性娛樂活動少,個別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不明顯,領導班子成員在爭先創優的思想認識與精神動力上還需要進一步統一和加強,在無私奉獻、積極進取、率先垂范、求真務實等方面還需要鍛煉和提高。
2、支部在與廣大黨員談心交心、關心職工生活方面做得不夠,沒有及時發現和掌握干部職工的思想動態,對黨員的黨性教育做得不夠。有的黨員黨性觀念不強,在某些細節問題上沒有按照黨章、黨員生活準則和各項制度辦事,個別黨員在工作上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滿足于本專業、本崗位的案頭業務,安于現狀,缺乏創新意識。
(四)在紀律方面
1、領導班子成員之間開展工作不平衡,有的班子成員對分管的工作督促指導不力,要求不夠嚴格,沒有把自己真正擺在領導的位置上看待工作問題。
2、有的班子成員紀律觀念不強,對班子研究尚未公布的決定,未做到保密。
(五)在作風方面
1、批評與自我批評開展得不夠,領導班子成員之間、班子成員與干部職工之間、黨員干部與一般干部職工之間在民主生活會上成績談得多,問題談得少,談問題往往只談表面,不觸及實質,缺乏深度,沒有達到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