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海戰略》讀后心得體會
那么我們研究了很多變量,包括產業變量,、組織變量,戰略變量,比如產業變量,是不是說在上升的產業變量中就容易開創藍海,在衰弱的產業中也可以開創藍海呢?組織上的變量包括男人、女人或者說其中之一還是更容易開創藍海,是年輕人還是年老人,是思想開放還是保守的人,這就是我們研究了各種變量的目的所在。
我們發現如下:藍海的創建不是技術的創新,有時是通過新技術創新,有時候是通過老技術創新,一般來說,出現市場新技術的話,很多人都想到的是新技術或者說第一個進入市場的人,但是價值創新或者說藍海戰略并不在乎第一個,是否有技術上的創新,而是第一個在價值上提供飛躍的。當我們到硅谷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藍海戰略是一種新的理論,但是事實并非如此。
藍海戰略包括三點,首先要有一個非常杰出的價值,第二個是要獲利,第三個是各方面都要滿意,高興,這樣才可以創造藍海。
比如第一個誕生計算機的是mits,而不是微軟蘋果ibm。錄像機是ampes發明的,而不是索尼松下飛利浦。
為什么大家不記得當初的發明者呢?因為這些商家都沒有賺錢,發明了這些產品后,都虧本了。我們只記得賺了錢獲得勝利的廠家。你們是想要發明了技術但卻虧本,還是通過產品來賺錢,贏得勝利呢?技術創新者就是發明了這些創意,但是價值創新者就是發明了最后賺錢的這個人。
誰下的蛋誰又付出的蛋,是不是想讓別人幫你付出蛋來呢?中國企業應該去孵蛋,從蛋中得意,而不是下蛋。因此不要僅僅重視技術創新,而是重視價值創新,在歷史上又很多企業都是獲得了技術創新而最后都虧本了。那么問題就是如何讓你所擁有的技術去賺錢,并且在這一過程中讓大家都滿意,各方都高興。
旅行各地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說我們不象美國歐洲那么有錢,我們有財政上的限制,我們就不能做到象想歐美企業所做到的哪些。但是這些都是借口,因為真正進行價值創新并賺錢的企業都是在資源非常有限的情況下成就他們的成功的。
很多經理人都有這種借口,像中國這樣的企業為什么不能創造像星巴克這樣的業務呢?如果僅僅限于在制造上提高生產力,今天是可以的,明天怎樣就不得而知了,如果要獲得美好的未來,中國企業必須要有自己良好的品牌。另外一點,不管成本,勞動力多便宜,但是總會有國家地區更便宜,要想用廉價的成本來獲勝,總有一天會有更多的產業轉移到更為廉價的地區去,如果你要想把產業保持在中國,保持這種力量和所有的工作機會,就必須有有利的品牌才行。
藍海戰略就不僅能使你提高生產力,更能幫助你創造強有力的品牌,使中國企業成為強有力競爭的企業。重要的是必須要同時提高生產力,同時要創新,沒有時間要先做單獨的什么一個方面,因為先做一個就會失去更好的機會,讓競爭對手有機可乘。
另外,藍海的創建很多都是從紅海中來,是現有的紅海的激烈競爭中創建而來的,并不是都是由藍海開始創建起來的。如零售業,像過去的零售商家,如雀巢,他們都是在生產力上也就是價格上進行競爭,一旦星巴克出來后,就改變了產業的全景,所有的商家都無法與之匹敵,整個產業的景況就發生改變了。那么在中國,需要創建像星巴克或者沃爾瑪的企業,因為我們就可以有一個品牌。藍海戰略對于創造一個世界性的品牌是非常有用的,一旦中國企業能創建出幾個世界性的品牌,那么整個心理就會發生改變,人們都會注意到中國,并且承認中國在品牌方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