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之路觀后感:在復興之路上感受變遷觸摸幸福
對于某報關于《復興之路》“對很多此前不甚明晰的史實及爭議人物也有新析”的報道,任學安說:“這是一個虛假報道,第一他沒有采訪過劇組,第二我們認為這只是他自己的解讀,他的解讀跟我們沒有任何溝通。”他表示劇組對這種不負責任的報道非常氣憤,要求對方消除影響。
“《復興之路》這部片子不承擔對歷史進行新解說。歷史不是生產產品,歷史的基本事實在那里擺著。我們只是希望觀眾通過我們的電視化梳理,能夠看到為什么我們今天過上幸福生活,取得了這么巨大的成績,我們民族復興走上新的起點,這一路是如何走來的。我們想建立一個歷史感,讓廣大觀眾明白中國由積貧積弱到現在逐步走上繁榮富裕,才剛剛開始品嘗小康生活的滋味,這一切來之不易。跟十幾年前、五十年前、一百年前比,一代代中國人的日子越來越好,每個中國人的自信心、精神風貌有了極大變化。國家、民族復興的基礎在一步步夯實。”
媒體是傳播有用知識的主陣地
回憶《復興之路》創作的點點滴滴,任學安說,由于是《大國崛起》的原班人馬,大家對創作的基本方式、基本判斷均已達成共識,因此劇組人員最需要克服的是很多最基本的問題,比如說照顧父母妻兒和自己身體上的問題。記者在任學安的臨時辦公室看到了一個電子血壓計,據說劇組中因為忙碌而血壓升高的同事還有好幾位。
為了《復興之路》順利播出,劇中每個成員都在夜以繼日地工作,每天吃住在劇組,不僅春節、“五一”、“十一”幾個黃金周都在加班,平常工作多少小時也根本都沒有概念,每個人都面臨腦力和體力的極大考驗。女導演黃蔚負責的是境外國家的拍攝,從聯絡到出訪,都擔綱完成,這對于一個孩子還不到兩歲的年輕的母親來說,無疑意味著要克服重重困難。執行總編導周艷也是最辛苦的人之一。“在制作《大國崛起》時,周艷已經被戲稱具備了外國史專業博士生研究的資格,如今,如果有學校愿意授予她中國近現代史博士學位,我認為她也是當之無愧的。”任學安半開玩笑地說。說到此,任學安非常感謝他的團隊中的每一個同事以及他們的家人。
“每一個創作都是一座山,只有翻過這座山才能叫成功。但在爬山的過程中,必須付出超常的努力。”《復興之路》制作者嚴謹的態度和由衷的責任已經受到廣大觀眾的充分肯定,任學安說,對中國這樣一個地域廣袤、人口眾多的國家來講,媒體是傳播有用知識的主陣地,這也是中國媒體的首要社會責任,失去了這個陣地,那將是一場災難。
來源: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