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豐收節個人心得體會(精選3篇)
中國農民豐收節個人心得體會 篇1
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國迎來中國農民豐收節。9月22日,向全國億萬農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良好的祝愿。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管仲就以這句話道出了糧食對于安邦固本的重要性。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我們也創造了用世界上7%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2%以上人口的奇跡,這與我國強大的糧食生產能力息息相關。
我國是農業大國,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三農”問題連續多年被寫進了中央一號文件,農業稅被取消種地還有補貼,中國農民越來越幸福。而這次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進一步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農業的高度重視 對農村的高度關注 對農民的高度關愛。
眼下正是秋收時節,放眼華夏大地,稻麥金黃 瓜果飄香,一派豐收的喜慶繁忙景象,格外迷人,這樣的收獲場景無疑是喜悅而幸福的,它不僅撐起了鄉村的希望撐鼓了農民的腰包,也撐起了14億的口糧,豐富了國民的餐桌,更撐起了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希望。而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對8億中國農民兄弟來說無疑是一種重大肯定和鼓舞,對于進一步促進農業生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享受大地豐收果實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感謝那些勤勞樸實的農民兄弟,感謝他們不辭勞苦任勞任怨,為國家提供糧食安全保障。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目前“三農”問題仍然是我國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和重要短板,城鄉發展失衡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凋敝農村基礎設施落后 農民收入低下 農村青壯年勞力外流等問題依然十分突出,這是各級黨政部門在今后一段時期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我們相信,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在各級黨政部門的積極努力下,中國的鄉村一定會越來越美 越來越有活力,成為“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人人向往的人間樂土,中國的農民有一天也會成為人人艷羨的職業。祝賀中國農民豐收節,祝福中國鄉村越來越好!
中國農民豐收節個人心得體會 篇2
在拿起筆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猶豫有沒有必要這么做呢?我寫了發出去會有多少人看呢?他們會認同我,還是會說我故作姿態呢?但是我被柴靜自費百萬調查中國環境問題根源的故事所打動,也為中國發展現狀驚訝和悲憤,更為我是一名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將來何去何從所憂慮。柴靜如果有我這樣消極的心態不挺身而出,展現一個媒體人從業良心和社會責任感的話,今天我就不會、還有很多人也不會了解到中國環境這方面的現實,讓我們認識到環境發展接下來的進程和方向是什么和意識到自己對改變身邊環境的主觀能動性。再一想人家付出了這么多拍出這么貼合我們自身生活的紀錄片,我們就不能花2個小時認認真真的看一下嗎?非但要看還要寫,要認認真真的寫,一是加強認識,二是引起共鳴!
首先柴靜是一名受害者,和中國無數受污染侵害的同胞們一樣無奈和悲嘆。然而柴靜又是一名調查媒體人,她有權力和資源用行動揭示出中國正面臨的可怕危機。她在社會舞臺上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扮演了一個喚醒社會共識的先驅角色。柴靜原本是央視《看見》欄目主持人,調查過中國各類社會問題,一度成為新聞熱點。十年前柴靜就調查過一個環保專題,然而當時環境問題似乎離我們很遠,并沒有在社會的水潭里泛起大的浪花。十年后懷著孩子一出生就患有腫瘤的悲痛,她毅然決然的又一次挺身而出,向社會“宣戰”,向自己也向社會尋求一個公道和交待。
演講以霧霾是什么?從哪兒來?我們怎么辦?為中心逐漸展開。霧霾是什么?在這里做一下區分——即什么是霧?什么是霾? 霧是大氣中水汽凝結而成,通常出現在夜間至清晨,能見度小于一批從,具有很大濕度和明顯邊界的天氣現象。霾主要是由人類活動引起,大量有機燃料燃燒釋放大量的溫室氣體,有毒氣體,懸浮顆粒物到大氣中,它們可以在大氣中凝結反應和擴散,致使能見度降低,對人體產生危害的天氣現象。我們這里所說的霧霾即是第二種。
霧霾像突然刮來的一股西北風,讓整個中國都得了個重感冒。起先是河北山西重工業區,能源消耗巨大,致使藍天白云成為奢侈品。很快江南沿海地區也步入了霧霾的陰影之中。就連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杭州一年中竟有200多天處在霧霾中。不得不感嘆汽車燃油對環境污染的危害之大。我信息比較閉塞,最先引起我關注的的北京的霧霾,然而北京不是污染最嚴重的地區,石家莊和唐山重工業區污染才更嚴重。但是為什么霧霾都看北京呢?難道北京的市民就素質高,公民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強嗎?更重要的是北京是中國的文化政治和國際交往中心,是中國的一張臉面。如果不處理好,該怎么搞奧運?該怎么談外交呢?
世界在看中國,中國迫于壓力,也將會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然而經濟發展和污染治理有著尖銳的矛盾,那中國到底會下多大的決心致力于治污呢?打個比喻:中國就像一個從農村出來創業,一路摸爬滾打躋身上流社會的暴發戶,交際時發現有諸多不體面,于是考慮要不要花大錢買一身名牌西服,或者干脆回老家偏安一隅算了。然而清朝閉關鎖國帶來的教訓剛剛過去,片面追求經濟,對污染放任并不可能得過且過,群眾的呼聲和輿論的壓力會不斷高漲,污染治理一定是一條必經之路。中國稅收穩定,外匯儲備穩定,對外貿易關系穩定。有錢才會闊氣,中國不缺錢,只缺決心。
為什么要那么大的決心呢?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國的法律制度還不健全,有些模糊和不透明的因素,市場經濟調控受到限制,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所以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政府現在仍虎視牛行,積攢力量,靜待時機。
從記錄片中可以看出,法律對污染執法部門分工不明確,環境相關部門是指環保局、衛生局、質量監督局還是工商局?一個和尚挑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如果責任不能具體到個人,都有權的后果就是都沒權。沒有權倒是好了,就怕有權卻濫用權力。汽車不符合環保要求卻個個貼著環保標,監督部門、監察部門、執法部門都視而不見,他們的職能又哪去了呢?權力成了相關部門斂財的工具,那就是逼著百姓弄虛作假啊。這不禁讓我想起《康熙王朝》里的康熙的一段經典臺詞:大清的危難不在外面,而在朝廷,就在這乾清宮的大殿上,你們個個都那么清白?把你們做的那些事都拿出來,在太陽下曬一曬省得發霉、發臭,要知道,這朝堂之上腐一塊,大清就腐一大片吶!(大意如此)
一個朋友說人們不重視環保也很正常,中國的環保事業剛剛起步,要將環保產業應用于實際,需要一個長期緩慢的浸透過程,必然會損害某些團體的利益,從而出現博弈,出現政治斗爭。政治斗爭勝利,工作開展才會順暢,產業轉型會如疾風驟雨,環保產業才會異軍突起,中國在努力。中國目前環保投入大于產出,當地政府為了經歷發展不同意,企業工人為了就業吃飯不同意,環保局形同虛設。就像片中山西省環保局局長劉向東所說:它這個貓是地方政府養的貓,貓能不能捉耗子,捉幾只是政府說的算,不是環保局說的算。環保部門沒實權,不好干也不敢干。我有一個在環保局干了五年的朋友給我說:你千萬別考環保局,環保局是給政府擋槍的存在,有事的時候用你,沒事的時候滾的遠遠的。這不禁讓我這個學環境的學子心寒,未來該何去何從?我覺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皮膚,空乏其身,一時的不景氣只在隱忍只在潛伏積累只在養精蓄銳,一旦時機來臨,必如下山猛虎,逐鹿之豹。
片中道出中國能源產業結構不合理是制約環保推動的關鍵因素,國企壟斷經營,凌駕市場經濟調控之上,缺乏必要競爭力,已經到了腐爛發臭的地步,每天消耗著巨大的資源,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危害,盈利卻微乎其微,出現了資源利用和產出嚴重不平衡的現狀。然而國家為了穩定勞工就業,在未規劃好下一步發展戰略之前,只能消極出資扶持,以維持社會穩定。片中柴靜問:‘中國的霧霾需要治理的話,最關鍵的是什么?’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副司長范義說出六個字:‘能源體制改革’
能源體質如何改革?國家已經行動。眾所周知20xx年是反腐的一面,20xx年反腐也將持續進行,能源產業中大批高層落馬,體現出國家整頓改革的腳步正在前行。習大力實施依法治國,并一再強調法律的尊嚴在于執行。反腐是政企分開,還原市場經濟的第一步,只有把樹大根深的官僚主義搬到,才能掀起能源體質改革,才能推動產業轉型,進一步完善法律機制,將權力合理分配,構建社會經濟新秩序。我認為這將是中國環境接下來發展的藍圖和前景。在習鐵腕治國的領導下,我們有信心看到一個更美麗的中國,實現共同的中國夢。
中國農民豐收節個人心得體會 篇3
北京冬殘奧會的精心與溫暖,也是社會無障礙環境不斷完善的縮影。6年多籌辦歷程,從賽場到社會,無障礙設施更便捷,扶殘助殘精神更深入人心。
北京的1路公交車總站,按一下公交車后門旁的紅色按鈕,收到提示的司機便會按動開關,降低底盤高度的同時在車門處放下坡板,供輪椅上下。北京四季青醫院,手語導醫覆蓋掛號、就診、取藥、化驗等全流程,方便殘疾人患者就醫。位于北京市東城區的善緣書舍,提供大量盲文書籍以及300余部供盲人欣賞的“有聲電影”,就連書架、桌椅也是“逢角必圓”,避免磕碰傷。
“我們要將冬奧場館無障礙建設與全面提升主辦城市無障礙環境水平有機結合,為舉辦城市留下可持續的豐富遺產。”北京冬奧組委殘奧會部部長楊金奎說。20__年起,北京市組織實施無障礙環境建設20__—20__年專項行動,整治無障礙設施占用、閑置問題21萬余個,精心打造100個“無障礙精品示范街區”和100個“一刻鐘無障礙便民服務圈”。在張家口,自20__年至20__年7月,新建及改造盲道350多公里,緣石坡道4422處,為殘疾人出行提供了更為便利的環境。
與無障礙設施同步提升的,還有全社會的扶殘助殘風氣。北京朝陽區大屯街道的“冬奧示范溫馨家園”,為殘疾人朋友提供多項服務,開展康復培訓、提升生活技能、豐富文化生活。超市、企業也與殘疾人家庭積極結對,提供援助。截至20__年12月,北京全市666家溫馨家園,年受益殘疾人391.4萬人次。扶殘助殘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增長。
“來到這里之后一直很開心”,前來參加北京冬殘奧會的美國選手泰勒·卡特表示。“這里的硬件設施和無障礙設施,都是我所參加過的冬殘奧會中最好的。”荷蘭代表團高山滑雪隊教練尼基對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贊不絕口。2月25日,北京、延慶、張家口冬殘奧村正式開村,中國、意大利、瑞典等多個代表團的630多人入住。
2月27日,國際殘奧委會、北京冬奧組委首次高層協調會以視頻形式召開,北京冬殘奧會賽時高層協調機制正式啟動。帕森斯高度贊揚北京冬殘奧會各項籌辦工作,并感謝北京冬奧組委為此作出的巨大努力。“冬殘奧會各項服務保障工作注重細節,讓大家有了更好的參賽體驗。志愿者周到細致的服務,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熱情。我們非常期待這屆冬殘奧會,希望雙方繼續保持順暢、緊密溝通,共同努力讓運動員享受比賽,取得更好成績。”
“我們有信心舉辦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殘奧盛會,期待北京冬殘奧會實現‘辦賽精彩、參賽出彩’。”中國殘聯主席、北京冬奧組委執行主席張海迪說。如今,北京冬殘奧會的吉祥物“雪容融”已經從“冰墩墩”手中接過接力棒,迎接選手們的到來。期待著殘疾人運動員們在賽場上展示“勇氣、決心、激勵、平等”的殘奧價值觀,共同書寫不畏困難、奮勇拼搏、超越自我的感人篇章,一起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