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七十周年心得體會范文(通用3篇)
抗戰七十周年心得體會范文 篇1
1945 年9月2日,參加對日作戰的同盟國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停泊于日本東京灣的美軍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中、美、英、蘇等9國代表相繼簽字。至此,中國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落下帷幕。這一天,堪稱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為沉重的一天——為了這一天,中華民族付出了3500萬兒女的重大傷亡;這一天,也堪稱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慶祝的一天——在1840年以來的無數次反擊外敵入侵中,中華民族第一次也是最終贏得了民族獨立戰爭的勝利。
全面抗戰初期,中華民族面對的侵略者看起來比歷史上的任何一次都更為強大:日本鋼產量580萬噸,中國僅為4萬噸;日本生產飛機1580架、坦克330輛,中國為零。
電影《the longest day》里有一句讓我時刻銘記的臺詞:“自由是需要代價的。”自由是每個人生命存在所需要的空氣。一旦被粗暴剝奪,我們都會為自由去償付比如生命那樣高昂的代價而在所不惜。于是一個又一個充滿熱血的中國人占了起來,拿起手中的武器,為了自由奮戰不已!
抗聯將士活躍在白山黑水,回民支隊讓日軍聞風喪膽;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等救亡組織紛紛成立,不同黨派、團體捐棄舊怨,共赴國難。臺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華僑認購國債、回國參戰……全民抗戰的大潮讓侵略者“三個月內”的妄言徹底破滅。“我們選擇回國,就是要跟日本人拼,隨時準備死!”當年在滇緬公路運送物資的南洋華僑王亞六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那個時候,才能體會到這句話的分量。” 民族大團結是抗戰精神的核心。這既是抗戰精神的重要,也是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經驗。民族生存需要它,民族發展需要它,當前面臨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中華民族,更加需要它!
在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像反法西斯戰爭這樣,民族覺醒如此深刻,動員程度如此廣泛,戰斗意志如此頑強。伏擊戰、破襲戰、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就是這樣一個落后的國家,就是這樣一支以步槍、手榴彈為主要作戰武器的步兵部隊,從“九一八”事變開始與強大的日本陸、海、空軍對抗了整整14 年,在共產黨的帶領下運用一個個巧妙戰術,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令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當中華民族最終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血火淬煉的抗戰精神,在歷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70年彈指一揮間,哲人說過,忘記歷史意味著一種背叛。
不忘國恥的中國人在這70年中,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了一個又一個新高潮。因為偉大的抗戰精神昭告我們:萬眾一心,艱苦奮斗,百折不撓,敢于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不僅能擊敗任何外來侵略,而且必將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歷史無言,精神不朽。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偉大的抗戰精神,為中華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為豐富的。這是一面旗幟,迎風招展,獵獵飄揚。這是永遠的精神財富,是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中國加油!
抗戰七十周年心得體會范文 篇2
七十年前,曾有株頑強的青草,沖破戰場上一片焦灰;七十年的冷雨,七十年的風吹,七十年的青青橄欖隨風而垂。曾 有只孤獨的雄鷹,尋覓天邊自由的高飛;七十年的翱翔,七十年的熱淚,七十年的盛世之夢夜夜回歸。曾有群偉大的人們,雙手喚醒巨獅的沉睡;七十年的荊途, 七十年的光輝,七十年的英魂凝聚不朽的豐碑。
五千載泱泱中華,三千里滾滾黃沙,十三億同胞炎黃兒女,六十年國仇家恨壯懷激發……有多少深沉的文化,就有多少深沉的苦難,有多少深沉的苦難,就有多少不屈的吶喊,是誰勾起了我的光榮之夢,持戟長嘯,誰敢犯我中華?面對高山,你定會感慨它的氣勢磅礴;放眼大海,你定會驚嘆它的洶涌澎湃;仰望青松,你定會贊美它的高大蒼勁;俯瞰小草,你定會稱頌它的堅忍不拔。是的,那是因為他們身上飽含著中華民族數千年頑強的意志,那是因為他們身上凝聚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不屈的精髓。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飽嘗艱辛而不衰,歷經磨難而不屈,千錘百煉而愈加頑強,靠的就是正氣磅礴、蕩氣回腸的錚錚鐵骨,靠的就是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一個民族智慧的結晶,以其古樸與雄渾,悲壯與神圣,凝結成一股茁壯的血之根,閃爍在萬古蒼原之上。今天,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一同回到那艱苦的革命年代。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一千多年前,李清照一聲長嘆。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七百多年前,文天祥炳煥千古;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三百多年前,夏完淳氣壯河山。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百年前,秋瑾豪氣如云,
“勝利了!我們勝利了!”七十年前,浴血奮戰的四萬中國人民普天同歡
七十年了,我們遠離炮火,卻從未熄滅對黑暗的怒火;我們告別戰爭,卻一直持續和愚昧的戰斗。在無數場有聲無聲的斗爭中,我們的祖輩用生命換來和平,我們的父輩用艱苦換來安康,我們和全世界愛好自由與和平的人們一起,捍衛這方繽紛美麗的土地
沒有偽飾,出自天性,我是中國人,我愛我的祖國。
抗戰七十周年心得體會范文 篇3
8·15,不可忘記的歷史,穿越了長達70年的歷史云煙,8月15日日本投降日這個特殊的日子,勝利的回憶依然深深地鐫刻在中華民族的DNA之中。
1945年的這一天,日本侵略者宣布無條件投降。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近百年來抗擊外強入侵的完全勝利,一個屢遭列強蹂躪的民族擺脫了被外來強權奴役的歷史。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災難,中國城鄉戰火連綿、硝煙四起,中國人民生靈涂炭、苦難深重,中國大地赤地千里、餓殍遍野。據不完全統計,在日軍的屠刀下,中國死傷人數3500萬;按1937年的比值計算,日本侵略者給中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罄竹難書。
經過8年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用生命和鮮血打敗了侵略者,贏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歷史的一頁已然翻過,但它留給后人的思索與警示卻是深長的。
不可忘記的沉痛教訓。國家分裂,戰亂頻仍,政治腐敗,經濟落后……這是當時中國積貧積弱的景象,也是日本軍國主義敢于悍然發動侵華戰爭的重要原因。落后就要挨打,分裂必受欺辱,這是抗日戰爭留給我們最深刻、最沉痛的教訓。
不可忘記的寶貴經驗。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與一個法西斯強國間的生死之戰中能夠取勝,我們依靠的是,中國人民愛國主義的空前激發,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空前的民族團結和真正的人民戰爭,正確的戰略方針及作戰原則,以及世界各國人民的廣泛支援、世界反法西陣線的浴血奮戰。
不可忘記的潛在威脅。然而,戰后的日本,卻將8·15定義為帶有中性含義、模棱兩可的“終戰紀念日”。這個日子,本該是戰敗國日本反思侵略歷史、誓言永不走回頭路的日子,但日本一些政客和右傾勢力卻越來越傾向于認為日本的歷史責任問題已經解決。因而“謝罪”之聲漸弱,“拜鬼”之風卻日盛。今年是日本侵略者宣布無條件投降70周年,但日本目前的戰略和政策取向,卻有擺脫戰后政治體制和挑戰戰后國際秩序的傾向。日本軍國主義的陰魂依然未散,越來越成為影響地區和平的嚴重消極因素。這是70年前歡呼二戰勝利的全世界人民所始料未及的。對此,我們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回頭看,是為了更好地向前行;警示未來,才能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從中獲取智慧和啟迪。我們要有清醒的憂患危機意識,更要強大自身,有應對各種危難的充分準備。我們在和平幸福的日子里,切不可忽視國家所面臨的威脅,切不可輕視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切不可忘記8·15,我們決不允許軍國主義卷土重來,決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