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心得體會(精選4篇)
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心得體會 篇1
家,是青少年第一個影響最深的地方,有什么事情都會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的成長。有的青少年因家庭狀況發生變化,覺得自己是父母的包袱,覺得父母抗拒他,不接受他,不能調節好自己的情緒。于是,借酒消愁,吸食毒品,做出一些損害自己的身體和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真令人害怕;四處游蕩,經常結伴到酒吧、迪士高、網吧等地方,樂而忘返,成為了逃學威龍。有的父母則忙于工作,疏忽了對子女的照顧。因此,他們胡亂結識朋友,到處留連,自甘墮落;甚至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父母能關心自己,不惜一切,又偷又搶,壞事做盡……如果青少年長期如此,最終會走上不歸之路,把光明的前途白白地斷送。
學校,是第二個影響青少年的地方。例如,一些青少年因為和同學一時慪氣,就向同學宣戰,這樣,就影響了彼此之間的友誼,而且,還很容易導致心靈或肉體上受傷。又例如某某同學被老師批評了一頓,如果接受不了,他就會懷恨在心,覺得不報此仇難解心頭之很。于是,便處心積累想謀害老師。早戀,也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如果掉進了早戀的陷阱中,遇到了一點點的挫折,放不開的話,那就會因愛成恨,這時的他,就像一只正在發怒的老虎,一舉一動,都會帶來不堪設想的后果……罪惡,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一些不經意的事情中造成的,缺少了胸襟,那么,你就會成為罪惡的“獵物”。
社會是一個大家庭,當中有許許多多形形式式的東西。有對青少年有用的,有對青少年有害的。如果青少年缺乏堅強的意志,去抵制不良的誘惑,那么,就很容易回成為不法分子的扯線娃娃。他們讓你做一些錯誤的事情,賣毒品、賣不良書刊、影碟……一些無良的奸商為了賺錢,不顧一切,向青少年推銷黃色書刊、影碟等對青少年健康成長有害的東西,使青少年出現早熟現象,做出非法行為。有的青少年從電視上學到了一些不好的東西,覺得非常好奇,于是就想一試。這一試,有可能會引他們踏進警局的大門……
以上反映的,都是現實生活中促使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一個綴連著一個,與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都息息相關。培養良好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鍛煉堅強的.意志對青少年的成長更是必不可少。試想,如果擁有良好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堅強的意志,就可以很快地判斷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不胡作非為;不會因為一點點的挫折而去做一些反常的事情;拒絕不良的誘惑,還能防止意外的發生。
我們青少年在成年人眼中就是那么的不良嗎?各位同齡人,我們要以實際的行動證明,青少年不是枯萎的殘花,而是燦爛的鮮花,是祖國的接班人,是祖國的希望!
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心得體會 篇2
法律,人人都熟悉的詞,人人都知道,法律不能犯,也不敢犯。不管是個人還是集體。我也不往遠扯,就說說這關于我們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人們說學校是我們的溫室,在溫室里沒有風吹雨打,但有些問題卻普遍存在。先說說老師,未成年人保護法早就明確規定了,:“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可現如今,老師打學生成了家常便飯,教育學生時,不是打就是罵,罵的時候也不管好聽不好聽。說不對,打;背不對,打;沒寫完,還打;有人會說了,那你不會說對,背對,寫好嗎?但,老師們的要求太高,就算不高,也太不人性化啦,換位思考一下,老師,您行嗎?有人又說:“你肯定學習不好”沒錯,我學習也不是頂呱呱,但好學生也是靠老師教育的呀,或者打出來的。又有人曰:“學習好不就行啦,打打上幾下。”天哪!都是人啊,打也不是個辦法,要教育。打不是教育,教育也不是打。當然,我也不是說老師不要管學生,還是要管,是要正確的管。不僅違法,還傷和氣,我們也不好受。(注:這里說的老師,不包括沒有以上行為的老師)
再說說社會上的。
首先是網吧,眾所周知,法律規定網吧是不可以準許未成年人入內的。可我看到的聽到的并不是如此。網吧同學們是想進就進,永遠也不會受到阻攔,有的同學甚至在那里過夜,網吧老板卻視而不見。這可是嚴重的危害了我們未成年人啊!
再次,對于那些經銷商們,法律也是不準許將煙酒賣給未成年人的,可是現在,不僅是那些看起來像成年人的未成年人,到那里買;就算是一位各自低矮的小盆友去買,老板都會賣給的。如果是給大人買還好,如果是自己喝呢?也是會嚴重危害未成年人的啊!難道他們就會給自己家的孩子喝酒抽煙嗎?
再過幾年我們就成年了,真想在這之前,感受一下法律帶給我們的保護。
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心得體會 篇3
一談到法律,總會給人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
正是由于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法是劃分好與壞、對與錯、善與惡的準繩,是衡量公民道德的.重要標準。
我曾聽過一個
故事
,說的是一個孩子到別人家去玩,看到別人家有一個非常精致美麗的小玩具,臨走時,他把玩具偷偷放入自己的口袋。回家后,媽媽只說了他幾句,就沒深管了。他也沒有意識到這個錯誤的嚴重。到了后來,他的野心越來越大,總想不勞而獲,偷的東西也越來越貴重,越多樣,以至最后發展到無惡不作的地步。在一次搶劫中,被警察現場逮捕,被判有期徒刑十五年。此時的他是傷心不已追悔莫及,但一切都已是不可能再挽回的了,等待他的是漫長的鐵窗生涯。“小時偷針,大時偷金”,說得一點也沒錯。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自我保護能力也是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能力,而國家對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就是我們成長中的守護天使。因為從我們出生那一刻開始,法律就與我們同行。
法律是導航儀,引領我們在無邊的海岸中找到正確的方向;法律是明燈,照亮內心的黑暗,指向光明的地方。
有這么一個例子,某市一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師馬某,因該班學生劉某未完成家庭作業,非常生氣,把學生劉某叫到辦公室訓話,他越說越著急,順手拿起在其旁邊的熱爐鉤子將劉某臉部燙傷有三處之多。馬某體罰學生的惡劣行為,在當地造成極壞的影響,教師馬某后來被學校開除,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維護了學生作為未成年人的權利。
總之,法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維護自己權利的武器,同時又是規范自己行為的社會準則。權利在規則中行使,義務在規則中履行,自由在規則中擁有。同學們,從今天開始,讓我們踏上與法同行的道路吧!
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心得體會 篇4
生活是一張網,我們每個人都在上面忙碌著,但網的中心卻永遠也不會改變,它連接著四面八方的絲,構成了這個社會,它的名字就叫法律。
從小我就接觸了法律這個名詞,卻不能領悟它的含義。一直認為,法律就是法官和警察的事,但從那一天起,我才明白,法律,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4路公交車果然人多。”當我在車站等了十幾分鐘看到一輛滿載乘客的車子緩緩駛來時,我不由得嘆了一聲,但仍無奈的走上去,因為再有可能就是下一輪的十幾分鐘。
站在公交車上,身體隨著車子晃晃悠悠,旁邊幾位老一輩坐在座位上,也許“孝”的傳統一直沒有被湮滅。突然,眼前出現了刺眼的一幕,一位衣著隨便,賊眉鼠眼的青年偷偷伸出了拿著小刀的右手,慢慢隨著人群探下身去,小刀順勢捅入了前座一位時髦女郎的手提包,他再順勢一劃,包裂開了一道口子。他的左手輕輕伸入包中慢慢的搜索著。不一會兒,一部名牌手機隨同他的手露出來了,迅速被他放入隨身的包里。
我的心跳加速了,到底該怎么辦,是揭穿還是沉默?雖然從小就立志抓壞人,但這現場我卻不停地發抖。我的話憋在喉嚨里,悶得發慌。
眼觀小偷卻是氣定神閑,好像自己只是旁觀者。下一站就要到了,小偷已經踱到車門前。我的心懸了起來:難道他要逃之夭夭?“吱”車停了,就在此時,一位老大爺出乎意外地抓住了小偷的手:“小伙子!別做傻事啊!”頓時,車內的焦點聚集在這兩個人身上。“老頭子,干什么?放開手!”小偷急了。
“你拿了這個姑娘的東西,這是要坐牢的啊!?”老爺爺的這句話一經說出,車內頃刻鴉雀無聲,連司機都把引擎關了。“胡扯!你哪只狗眼看到了?小偷一急罵起人了,老爺爺一下子怔住了。“老爺爺說的沒錯,他是偷了東西!”一位紅領巾站起來說,“我親眼看見的!”小學生的這句話仿佛是個號召,一時間,車里響起了一片聲討小偷的話語:“他偷了東西!”“交出來吧!”“別做傻事啊!”丟了手機的姑娘這才反應過來,隨即也死死抓住小偷的衣服,不讓他離開。
小偷呆了,他支支吾吾的說不出來話。突然,小偷推開那位姑娘,擠開前面的人群,向車門沖去。沒想到車門處已有幾位青年人把守,小偷想硬拼,卻又被旁邊幾個中年人逮住了手腳,不得動彈。這時,司機已將車開到了警察局門口,小偷,終于落網了。
整個事件發生到結束只短短十幾分鐘,卻令我沉思不已。
小偷的行為得到了眾人的聲討和反對,他最終被抓捕起來,這正是法律所引起的正能量。而這也恰恰反映了一個問題:法律離我們真的很遠嗎?答案永遠是不!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因為,Thelaw always goes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