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后的故事心得體會800字(精選3篇)
疫情背后的故事心得體會800字 篇1
戰“疫”路上,英雄出征。84歲的鐘南山,第一時間奔赴武漢前線;73歲的李蘭娟,率隊支援武漢,已連續奮戰一個多月;57歲的張定宇,拖著患“漸凍癥”的身體沖鋒在前,爭分奪秒與“疫”魔抗爭……
老將沖鋒,后生可畏。在萬眾一心共同戰“疫”的過程中,人們重新認識了90后、00后。當疫情來臨時,這群曾經被貼過“孩子氣”、“自我”、“佛系”標簽的青年義無反顧沖上疫情防控第一線,用行動與汗水踐行責任與擔當,為自己的青春作出最美注腳。他們似乎一夜長大,成為守護我們的英雄。
守望相助,傳遞希望。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無數平凡英雄沖在一線。他們,是默默奉獻,為奮戰在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解決后顧之憂的志愿者;他們,是從年前開始就從未停止奔波,為宅在家的人們送去各種必需品的快遞小哥和外賣小哥;他們,是引領社區居民群防群治,筑牢社區疫情防控嚴密防線的社區工作人員……他們,雖然職業不同,卻在疫情來臨時不約而同選擇了逆行,在平凡的崗位上用不平凡的奉獻傳遞希望。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醫生,請離我遠點。”武漢一名患者的話不僅讓醫生紅了雙眼,也使無數人淚目。讓醫生離遠點,是擔心傳染,是希望“他們為更多武漢市民護佑生命”;“我們給武漢寫首歌吧,今天就寫!”1月23日離漢通道關閉,居住在北京、家鄉在武漢的譚旋給遠在新西蘭的段思思發了這條微信。兩人熬了一個通宵,寫出兩首歌曲為武漢聲援,一首是《戰書》,一首是《武漢伢》;“他們看到了我的視頻以后,覺得這座城市還是在正常運轉,還有那么多的人很積極地保衛這座城市。”這是視頻博客博主“蜘蛛猴面包”在接受電視臺采訪時說的一段話。從1月23日開始,“蜘蛛猴面包”走上街頭走進社區,用自己的視角記錄著武漢人和病毒之間的拉鋸戰,傳遞著抗“疫”正能量……普通人的抗“疫”暖心故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為抗“疫”加油,為大家鼓勁兒!無數感人瞬間匯聚,形成抗擊疫情的大愛洪流。他們,是我們身邊的英雄。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但決不能掉以輕心。在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沒有旁觀者和局外人,每個人都在為家國而戰。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但總有人用平凡造就偉大。致敬抗“疫”中的平凡英雄,他們身上具有中華民族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精神內核。因為他們,我們對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充滿信心。寒冬終將過去,讓我們一起迎接春暖花開的那一天。
疫情背后的故事心得體會800字 篇2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國人民再次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經過全國上下艱苦努力,當前已初步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這一切,來之不易,也反映出我國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速度和能力。
“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展現出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我們對此表示高度贊賞。”正如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所評價的,中國在這場同疫情的斗爭中,舉全國之力,以獨有的速度、規模和效率,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戰果,“為世界爭取了時間”。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當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武漢和湖北告急,各地醫務人員第一時間遞交“請戰書”,有人除夕夜星夜馳援,有人元宵節緊急集結,“患者掙扎在死亡線上,我們提前進駐一分鐘,他們就多了一分生的希望”;為了能在10天內建成火神山醫院,7000余名建設者日夜鏖戰、24小時不間斷施工,“快點、再快點”成了他們的口頭禪;為更有效防治新冠肺炎,科研人員爭分奪秒、奮力攻關,以最快時間完成了病毒全基因組測序、分離病毒毒株等基礎性科研工作……在這場疫情防控的阻擊戰中,無數人像他們一樣,以“加速”沖鋒的姿態,與時間賽跑、同疫情較量。正是因為他們的“加速度”,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才得以呈現出持續向好的勢頭。
這種“加速度”背后,是中華民族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是黨和國家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價值指引,是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當前,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好轉,為盡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我們不僅要抓緊疫情防控,也要抓好經濟社會運行。而要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為實現今年目標任務創造條件,同樣需要防控疫情的精神和干勁。近期,從國務院到各地政府,再到各行各業,都在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正軌而“加速”。國務院印發通知,要求2個工作日答復企業復工復產申請;廣東、浙江等地政府出面協調、甚至包機包車赴外省“搶”人,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很多企業為員工配備了防護物資,一手防疫情、一手抓生產……舉國合力戰疫情的“加速度”,儼然已經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源動力”。
上下同欲者勝。我們相信,在全國人民同心協力、英勇奮斗,就一定能履險如夷、化危為機,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奪取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勝利。
疫情背后的故事心得體會800字 篇3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都是以誠為美,以信為金。
誠信,是為人之根本,做事之準則。古有季布千金一諾,商鞅立木取信……今有海爾集團信守合同,華盛頓承認錯誤……他們的行為都證實了何為誠,何為信。“言必行,行必果。”待人接物,一言九鼎,一諾千金,才能贏得別人對你的信任和尊重。
著名的海爾集團曾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在與客戶簽發合同之后,由于種種原因,公司延誤了發貨時間,為了信守合同,公司決定采用空運,為此損失了一大筆錢,卻由此贏得了信譽。總裁自豪的說:“我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寧可失去所有的財產,也不愿失去信用。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把誠信的種子種在心里,它就會開出最美的花,結出最甜的果。
誠信,是鑄就品質,決定成敗的關鍵。“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或許,欺騙會給你帶來蠅頭小利,但最終會使你走向深淵。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渡船開出時風平浪靜,說不清過了多久,風起浪涌,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生。
艄公說:“船小負載重,客官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度難關。”看年輕人哪一個都舍不得丟,艄公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拋進了水里。之后,年輕人做起了生意,在機敏,才學,金錢……的幫助下,年輕人過得風生水起。但好景不長,失去誠信的年輕人欺騙顧客,偷工減料,等待他的是牢獄之災。他最終失去了因丟棄誠信而得來的一切。這個故事是否使你警醒?
誠信問題,還反映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站在學生的角度,不由得思考關于誠信學習的問題。在校園學習中,抄襲作業,考試作弊……種種不誠信行為屢見不鮮,布置作業是為了鞏固知識,舉行考試是為了檢測學習情況,但有的學生不認真學習,將小聰明放在抄襲作弊上,這樣來的成績,真的令人歡喜嗎?作為莘莘學子中的一員,讓我們從現在做起,交出一份誠信的答卷。讓我們為學校的學風建設共同努力,為嚴肅考風考紀劃出一道誠信、文明、自覺的底線。
誠信是做人最基本的素質,是人際關系得以維系的準繩,只有誠信待人,才能讓我們的人生走得更坦蕩;只有誠信做事,才讓我們的人生之路走得更長遠,更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