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觀后感學習心得(通用3篇)
《流浪地球》觀后感學習心得 篇1
隨人流涌出影院時,我在溫暖喧鬧的氛圍中深吸口氣,將方才的震撼慨然復又回味一遍。不知怎地,明明有那么多大義凜然的英雄角色,卻是那宣傳海報上都難以尋到的俄羅斯上校,使我久久難忘。
說來好笑,他的名字我亦記不大清,短短的出場鏡頭,似無可寫之處。但透過俄羅斯上校,我觸摸到那樣真實得可愛的靈魂,他是普通人,亦是神。
他以劉培強空間站上好友的身份出場,四十出頭,身材微胖,像俄羅斯最尋常的中年男人那樣,愛講笑話,有著“戰斗民族”與生俱來的爽朗。
本以為他僅僅是個逗樂角色,直到劉培強為了拯救地球將其喚醒,我才慚愧地發現,他漫不經心談笑間澎湃的熱血,竟不遜任何人。他與劉培強一同前往主控室口中念叨著“我想活下去”,被人工智能Moss攻擊時頗沒出息地吶喊,“劉,救我”。但這樣危險的任務,違抗聯合政府意愿,他眉頭不皺一下,因著“兄弟”這沉甸甸的二字便欣然應下。上校,我敬他的義。
但未想到,生死關頭已悄然來臨,既是觸犯了指令,又豈能奢望無恙逃離?我坐在影院擁塞的座椅,望著銀幕上那必然的悲劇——上校終是未抵擋住攻擊,他湛藍的眸光漸漸渙散,雙手無力地展開,筆挺的身軀如飄零的葉兒般無助,跌入無盡的長夜銀河。墜落那一刻,他憔悴的臉上浮起淺淺的笑意,用最后聲音說:“只能讓孩子們相約貝加爾湖畔一同釣魚了。”
我的眼眶霎時酸了,那是上校與劉培強的約定:任務結束后,帶上孩子,在貝加爾湖釣魚。那一片斑斕的藍色約定,終究在不可抗拒的災難中碎成點點夢境,幾乎不值一提。然而,這卻又讓我始終銘記。
他離開得那樣突然,最后一刻,卻又那樣恬和,沒有波動過大的情緒,沒有聲嘶力竭的吶喊,像星星投入銀河懷抱那樣自然。那個口口聲中說自己怕死,想活下去的不著調中的中年男人,他墜入宇宙深淵時,為什么是笑著的呢?
上校,你是宇宙最平凡的榮耀。你讓我相信,就算貌不驚人,就算平時毫不起眼,一樣可以有萬丈豪情與坦蕩勇氣。
關于你,我會記得,地球記得,每一顆星星會記得。
不起眼處的光芒,就這樣深深打動了我的心。
點評:
在觀看科幻影片時,我們常常著眼于科幻的特技、宏大的場景、驚心動魄的情節以及主角富有天賦的表演技巧。無疑,這些都是一部影片能夠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作者獨具慧眼,將評論的視角放在了一個毫不起眼的配角身上。如果說主體與細節俱佳是影片優秀的要素,那么,敘議結合的評論手法則是這篇觀影評論的最大亮點。
《流浪地球》觀后感學習心得 篇2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聽著這句從2075年地下五公里一間教室里傳來的發言聲,我跟著電影《流浪地球》開始了奇妙的旅程。周五晚上,爸爸媽媽帶我去觀看了這部大熱的電影,電影里面的這句臺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發生在未來,太陽的老化給地球帶來了許多災難,一場海嘯、一次旱災、一座城市的毀滅,都在告訴著人類,太陽系已經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了。為了自救,地球聯合政府制定了“流浪地球計劃”,動員地球上全部的力量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20xx年的時間奔往4.2光年的新家園。同時,人類還在30年里建造了“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陪伴地球一起度過漫長的流浪之旅?粗蝗f多座行星發動機同時啟動,將地球慢慢推離原來的軌道,渺小的地球拖著長長的尾跡一步步邁向新家園,那場景真是太壯觀了。
開始的一切還很順利,但是隨著地球與新家園的接近,地球與木星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危險即將降臨。由于木星巨大的引力作用,地球上的發動機不斷出現故障,停止了運轉,地面上的建筑紛紛倒塌,杭州、上海等等很多地下城也出現了塌陷,隨時都會給人們帶來滅頂之災。強大的星際引力正在把地球一點點的拉過去,最終吞沒地球。經過測算,聯合政府決定采取備用計劃,讓“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脫離地球,獨自去往新家園,而地球則被放棄了。聯合政府發布了全球廣播,告訴人們這個最不好的消息,讓大家用這最后的時間陪伴家人。聽到廣播后,幾乎全部的救援隊都掉頭回家了,放棄了繼續救援的努力。但是一支中國救援隊沒有放棄希望,他們想到,木星是由氫氣構成的星球,地球大氣主要由氧氣構成,雖然木星已經把地球的大氣俘獲了,但是也給人類一個點燃木星并利用爆炸產生的沖擊波脫離木星控制的機會。于是,他們來到了最近的蘇拉威西發動機,冒著巨大的危險準備重新啟動發動機,集中它全部的火力點燃木星。然而,他們的力量太小了。救援隊員韓朵朵對著麥克風向已經離去的其他救援隊伍播報:“我們的救援隊正在執行最后的救援任務,昨天老師還在問我們:“希望是什么?”在這之前,我根本不相信希望這種東西。但現在我相信,我相信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貋戆桑尤胛覀円黄饝鸲!點燃木星,救回我們的地球!”那些聽到播報的救援隊伍逐漸認識到,沒有了家,見到家人又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們一個個重新掉頭加入中國救援隊,大家齊心協力重新啟動了發動機,可是火焰距離木星還有5000公里,根本不能點燃木星的大氣。與此同時,空間站上的劉培強中校也在努力勸說聯合政府放棄備用計劃,幫助地球脫離危險。他說“一個沒有人類的地球還是地球嗎?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終于,聯合政府同意了他的要求。他駕駛著載有30萬噸燃料的空間站像一根火柴一樣沖向木星,最后與木星一起被點燃,巨大的沖擊波終于將地球推離了木星,地球重新活了過來。這個過程中,救援隊長犧牲了,韓朵朵爺爺犧牲了,許多不知名的人都犧牲了,但是他們的目標就是讓地球活下去,讓人類活下去。
電影結束時,我又想到了開頭那個女班長說的話,在我們這個年代,希望是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沒有了希望,就沒有未來,有了希望,人們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希望是最重要的。我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東西,愛護我們的地球,心中充滿希望,好好努力,為了自己,為了家人,為了地球。
《流浪地球》觀后感學習心得 篇3
20xx年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標志著我國向載人航天事業邁向了新的高度。
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航天員景海鵬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這次是第三次赴太空,并成為上天年齡最大航天員。而航天員陳冬則是首次參加載人飛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出征的兩位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的生肖屬相恰巧都是馬,兩人的33天太空之旅正好是“天馬行空”。
這將是中國航天又一里程碑性事件!這是我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航天,太空中,“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這兩個比子彈速度還要快8倍的空中飛行器如何安全、無誤差實現對接?太空中如何種莊稼,如何養蠶,可以實現未來航天員長期駐留時“有菜吃”“有飯吃”,無需全部從地面補給?全球第一臺冷原子鐘,如何將航天器自主守時精度提高兩個數量級……一系列“中國奇跡”等你一起見證。
航天員往往承擔著巨大的職業風險,甚至經歷生與死的考驗。楊利偉就曾在《天地九重》一書中披露,在第一次載人航天火箭升空后突發低頻共振,當時覺得“自己不行了”。書中這樣描述:“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和飛船開始急劇抖動,產生了共振,這讓我感到非常痛苦。”實際上,他早已做好了犧牲的心理準備。
“神州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每一個炎黃子孫無不感到興奮與自豪,人們的心情簡直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神舟十一號”成功飛天,意義尤為重大,它代表著我國在太空中中長期駐留實驗的成功;它代表著中國的航天業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它代表著外國人從此將會對中國刮目相看;它代表著中國從此將會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