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習支援醫療隊工作心得(精選3篇)
關于學習支援醫療隊工作心得 篇2
黨有號召,婦聯有行動。2月27日下午,在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第十八場新聞發布會上,省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平萍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全省共有150萬名巾幗志愿者積極參與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平萍說,疫情發生以來,活躍在全省4.8萬個社區和村莊的婦聯“四組一隊”巾幗志愿者起早貪黑參與聯防聯控。她們密切關注返鄉人員動態,拿起小喇叭,走村串戶,宣傳防護知識,巡防排查重點人員,嚴防死守重要卡口,勸導群眾不聚會、少外出,并為一戶戶隔離群眾代買代辦、送去生活物資,切實當好宣傳員、監督員、戰斗員、勤務員。南陽市西關社區王書愛的手機上每天都留下2萬多步的行走記錄,群里其他工作人員的步數也都在萬步以上。這些平凡娘子軍用實實在在的腳步構筑起守護社區村莊的有效防線。
為了團結引領廣大巾幗志愿者在守望相助、關愛一線中傳遞溫暖。省婦聯發起“豫愛共行,防抗疫情”公益項目和“三送”——娘家人暖心服務行動,募集資金286萬元,支援湖北、河南疫情防控,通過籌措物資、提供暖心服務等方式,為全省援助湖北醫護人員家庭一送暖心包、二送愛心菜、三送貼心幫,為“逆行者”們守護好“家港灣”,目前已為732戶家庭送去愛心菜1464份,讓遠在湖北的白衣戰士感受到來自家鄉“娘家人”的關懷和溫暖。
此外,婦聯組織面向鄰里家庭,團結引領廣大巾幗志愿者專家團隊在心理疏導、居家服務中奉獻愛心。發起“宅家戰疫 陽光計劃”,組建專家群、工作群,通過每日線上公益微課,分享健康防疫、家庭教育課程,受眾數十萬人。借助新媒體平臺,開展“祝福祖國 記錄溫暖”作品征集,引導學生居家創作展示才藝。通過12338熱線等渠道,為群眾提供心理咨詢等服務。
這些巾幗志愿者的身影只是全省5000萬婦女姐妹的一個縮影,她們用勇敢、擔當和仁愛,不僅詮釋婦女能頂半邊天,而且在這場特殊的人民戰爭中點亮了女性的高光時刻。
關于學習支援醫療隊工作心得 篇3
20__年1月30日,我校數字經濟與信息管理學院資產評估專業李羽瀚同學參加海鹽縣西塘橋地區醫院的防疫志愿工作。因為媽媽是醫生,在此之前媽媽跟他講了這個志愿服務后,他說 “在家看新聞,被奮斗在前線的人們感動了,浙江作為疫情的重災區,也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于是立即報名。
(一) 物資搬運
(二)公共設施消毒
(三)上門宣傳
物資搬運、路口測體溫、上門宣傳、公共設施消毒,這是李羽瀚同學的日常志愿工作。在防疫志愿結束后,他的心得中寫下“感覺很有意義,很辛苦,但是值得,只要我能為祖國的防疫事業的盡哪怕一點點力,再苦再累也值得了”。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只要防疫需要,我們會一直堅守下去”這是志愿者應有的態度,同樣也是李羽瀚同學所一直秉持的態度!
基辛格在《論中國》里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我們中國人真的很幸福,因為我們總是被一群英雄默默的守護著,做為中國人,我們真的很幸運。我們一起加油,期盼春暖花開。
齊心抗【疫】
我是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數字經濟與信息管理學院資產評估專業1班的李羽瀚,現任青馬工程完骨九班的班長,同時也是一名光榮的中國共青團員。在我的家鄉浙江,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的人數一直居高不下,我的母親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剛吃完年夜飯,便趕赴疫情前線工作,而我只能每天躲在家里,看著新聞上確診的人數一漲再漲,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我向我母親提出要做志愿者。
志愿者的工作很多很雜,醫生護士們都在前線戰斗,我們志愿者便負責后勤保障工作。起初,我們是和社區醫生還有居委會工作人員一起上門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發放口罩;之后,我們會去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幫助搬運各醫院分配的防疫物資;后來,我們和環衛一起給醫院等一些公共場所設施等進行消毒,身上背著16公斤的水箱,即使是稀釋了50倍的次氯酸鈉原液,氣味也實在難聞,第一次消毒的時候我差點吐在口罩里。
最苦的是路口值班,我們在G15沈海高速跨海大橋路口值守,給過往車輛的駕駛員及乘客測量體溫。我作為青年志愿者,有幸輪到一次夜班,時間是晚上九點到第二天早上五點。那天正巧下雨,外面溫度特別低,路口的風也特別大,盡管算上防護服和雨衣一共穿了5件衣服,但是冰冷的風雨還是吹得我們直哆嗦;雨鞋根本不保暖,雙腳凍得邦邦硬,輕輕一動便發疼;兩只手戴著手套,除了使用額溫槍和對講機,也就只能擦防護眼鏡上的雨水了,連電話都接不了。那時,能坐在帳篷里避避風簡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我們連熱水也不敢多喝一口,上廁所不僅浪費時間,更重要的是會浪費一件防護服。比我們更辛苦的還有交警同志,他們要在風口站一晚上,防護用具也只有一只口罩而已,他們還特別照顧我們,總是讓我們去帳篷里休息,等來車了通知我們。
抵抗病毒的戰斗不結束,我的志愿者之行也不會結束,這些天的志愿者工作讓我接觸了在防疫一線的人們:醫生、護士、警察、交警、環衛、居委會和村委會工作人員,他們冒著被傳染的危險,離開家人,為我們,為所有人付出他們的一切。而我們,作為完滿教育的學生骨干,也要起到示范引領,榜樣作用,讓社會看見青年學生的力量,我們不再是躲在大樹下的小樹苗了,我們也有信心和能力為社會提供支援。相信在全社會的努力下,我們很快就能戰勝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