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新冠肺炎心得和感受(精選3篇)
防控新冠肺炎心得和感受 篇1
“洪荒之力”一說源自《千字文》,也說來自《淮南子》,都指的是一種可以改變世界、大得無法想象的力量。古往今來,沒有哪份成就是俯身可得、無需磨礪的。當前,疫情防控正在全面推進,防控力度持續加大,但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明確要求,盡最大努力、采取更科學周密措施,用上”洪荒之力“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黨員干部 面對疫情要不忘初心、挺身請戰,爭當防疫“排頭兵”。疫情防控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也是檢驗黨員、干部初心使命的考場。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情況越是危急、任務越是緊迫,越需要發揚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精神,越需要弘揚從嚴從實、狠抓落實的優良作風,越需要廣大黨員、干部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和主心骨,為疫情防控注入強大正能量。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和磨刀石,充分掌握防控工作實際情況,及時發現不足與短板,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改進,才能不斷提升防控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為廣大人民群眾筑牢健康防線。
@黨員干部 面對疫情要全力以赴、盡銳出戰,爭當防疫“主心骨”。出征號角吹響,沖鋒戰鼓擂起。廣大黨員要以“備戰打仗”的心態和“盡銳出戰”的作風,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堅守“主陣地”“責任區”,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政治任務,堅決響應黨的號召,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主動承擔黨組織分配的任務,按照三級網格管理要求,“亮身份、排險情”,人員到崗、責任到人,扎實開展防疫宣傳、安全維穩、心理疏導等工作,自覺做到不走親訪友、不食用野生動物、不信謠傳謠,帶頭堅守崗位、沖鋒在前,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投入防控一線戰場。
@黨員干部 面對疫情要眾志成城、不懈奮戰,爭當防疫“戰斗員”。疫情就是勇往直前的命令,疫情防控一線就是黨員沖鋒在前的戰場。當前,防控疫情有不少難關要闖、有不少硬骨頭要啃,黨員干部要從自身做起,把標桿立起來,發揚“不計得失,不論生死”的精神,秉持“逆行而上”的堅守與擔當,以“備戰打仗”的心態,拿出“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真正做到“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員站在第一線”,做到“若有戰,召必回”,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亮出身份、作出示范、做出樣子,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陽光終將驅散陰霾。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每個在崗位上努力的人,你們的樣子都會隨著這場戰役永遠被記載,你們都是英雄!加油,成都!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防控新冠肺炎心得和感受 篇2
新年新氣象,今年不一樣。本該是喜氣洋洋,張燈結彩的春節,被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改變了模樣,武漢封城,全民戰“疫”,人們對社會最大的貢獻是宅在家中“靜”候佳音。在這樣特殊的春節,中國人民展現出了超越“小家”、成就“大家”的高尚境界。
疫情就是命令,“逆行者”無所畏懼。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展開,廣大黨員干部、醫護人員等奮戰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全國各地醫務工作者成為這個春節最可敬的“白衣戰士”。曾奉命赴北京小湯山抗擊非典的南方醫院醫療隊主動請戰,誓言“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中國人民的責任與擔當。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各行各業都有人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堅守崗位,他們為防控疫情提供保障,為萬家團圓守護希望。這些最美“逆行者”,為人們筑起一道健康防線,展現出堅守與奉獻的力量。
防控就是責任,全中國萬眾一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疫情防控不只是醫藥衛生問題,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項工作都要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支持。目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制定落實社區的防控措施,各地各部門令行禁止、協調聯動、步調一致,社會各界聚合力量,聯防聯控,形成強大合力。在基層,群防群治的力量被充分調動起來,普及防控知識、勸導聚會人員、硬核標語等等,無一不展現出中國人民萬眾一心,攻克艱難的決心。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在防控疫情這一項系統工程中,始終堅持全國一盤棋,中國人民定能在疫情防控中搶占先機。
全員戰“疫”,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沒有誰是“局外人”,沒有事是“分外事”。“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議上的重要指示,為全國人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強大信心和力量。戰以勇為主,以氣為決。每個人都勇毅前行、奮力而戰,就能為全國打贏疫情阻擊戰擔一責、盡一份力。
20__年的春節,中國人民攜手鑄就了抗擊疫情的英雄群像,偉大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又一次淬煉和升華。
防控新冠肺炎心得和感受 篇3
中國正在同時間賽跑,與新冠肺炎疫情較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關系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中國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事關中國對外開放。連日來,中國堅持在疫情嚴重的地區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其他地區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各方面的積極成效讓國際社會充分認識到:中國經濟有足夠韌性來應對各種不確定性,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應對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有充足的政策空間。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出臺30條措施,發揮金融機構對疫情防控工作和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2月3日和4日,人民銀行超預期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兩天累計投放流動性1.7萬億元,保持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發出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的信號,穩定市場預期。全國各地積極動員部署,正在有序組織重點企業復工復產。世界銀行發表聲明,相信中國有防控疫情、保持經濟韌性的政策空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中國經濟繼續展現出“極強的韌性”,并對此“充滿信心”。
風物長宜放眼量,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疫情是暫時的,疫情帶來的影響是暫時的。疫情終將被戰勝,風雨之后見彩虹。數十年來,中國發展經歷過種種大風大浪,但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只要客觀、全面、辯證看待中國經濟,就能明白中國依然有足夠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中國經濟總量近百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擁有14億人口的市場、9億勞動力、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資源。要看到,支撐中國經濟基本面的眾多要素,絕不是區區病毒來襲就能瞬間擊垮的。“強大”“有力”“成功”……一段時間以來,這樣的關鍵詞頻頻出現在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積極評價中。人們贊嘆,中國在疫情面前的英勇無畏、堅強有序,正是在70年奮斗所夯實的雄厚基礎上實現的。
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命運緊密相連,中國面對的難關,也是世界面對的難關。國際金融市場每一天都隨著疫情的信息而波動不定,各國產業界都期盼被疫情暫時壓抑的生產能力、消費需求盡快重新釋放出來。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球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中國動員一切力量防控阻擊疫情,同時盡努力有序復工復產,正是在關鍵時刻為世界經濟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防控阻擊疫情處于關鍵時刻,這也是格外需要國際社會成員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關鍵時刻。值得警惕的是,任何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都無異于給世界經濟雪上加霜。世界衛生組織的專業主張應當受到尊重——中國的疫情防控很出色,反對任何針對中國的旅行、貿易限制措施。處于全球供應鏈各環節的各國市場主體,為來自中國的商品、服務和輸華的商品提供更多貿易便利,符合其本國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堅定行進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征程上的中國,每每在啃硬骨頭、涉險灘、闖難關的考驗中積聚起戰勝困難挑戰的更大能量。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疫情壓不垮中國經濟,更阻擋不了中國發展的步伐。國際觀察人士普遍預期的戰勝疫情后的中國經濟強勢反彈,必能為推動世界經濟共同發展、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