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心得體會(精選5篇)
觀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心得體會 篇1
今年的春節注定不平凡。
正當我沉浸在春節來臨的喜悅之中,正當我想著約朋友們一起玩耍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的消息立刻給我潑了一盆冷水。
起初,我對這次疫情不以為然,以為不過是“曇花一現”,但眼看著被感染人數越來越多,觸目驚心的數字讓我逐漸意識到這次疫情的嚴重性。果然,網上的各種信息驗證了我的猜想。
1月23日,武漢封城!緊接著全國迅速實行交通管制,到處都在宣傳“不聚會,少外出”,街道上空空蕩蕩的。我被困在家里,哪也不能去,也不敢去,只能每天看新聞了解疫情。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隨著“一省包一市”救援的展開,我也看到了在武漢救援中發生的很多催人淚下的故事。醫護人員為了節省一套防護服,連續六個小時不吃不喝,當她們摘下口罩的那一刻,口罩的痕跡深深地印在了臉上;建筑工人爭分奪秒,不分晝夜,火速建好雷神山醫院和火神山醫院。其中一位將拿到的工資全部買了牛奶送到防疫一線;環衛工人頂著風雪清掃落葉,外賣小哥冒著大雪幫宅在家中的市民購置物品,社區值守人員風雪中值守……在洶涌的疫情面前,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守護著他們的家園!這些,難道不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嗎?
網絡課上,科學老師第一節課就給我們講解了有關病毒的小知識,教我們如何自制口罩,提醒我們要勤洗手,做好防護。家里隨時隨地都在清潔、消毒,外出采購時帶好口罩,不亂碰公共設施。鄰里之間互幫互勉,傳遞正能量……我們都在為防疫,抗疫努力!
冬天來臨,春天還會遠嗎?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里,我們同心協力,共抗病魔。
觀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心得體會 篇2
20__年1月23日,在確認新型冠狀病毒可以人傳人的第三天,為了切斷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武漢市向全世界宣布:封城。
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通閉。恢復時間另行通知。
關閉超大型省會城市對外通道,這在新中國歷還是首次。截至目前,武漢已經正式封城三天。20__年的武漢,好像根本沒準備好迎接這場疫戰。往日的繁華景象,一夜之間,就成了今天的寂靜模樣。”與之相反的,是醫院。
鐘南山。提到這個名字,許多中年人并不陌生。17年就這樣過去了。這個久違的名字,竟然又一次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到現在,到今天,到此刻,當病毒卷土重來。一夜之間。手機里,飯桌上,耳朵邊,都是肺炎的消息。一個又一個的省市出現確診病例。一個又一個的消息不斷傳來,我們深知,范圍在不停地擴大。每個人都會忍不住慌亂,憂慮,害怕。
但當鐘南山奔赴武漢的消息傳出來后,很多武漢人說:看到他來了,我心就定了。
在20__年的“非典”中。他最先報告非典病例。最早建立第一個非典隔離病房。最先創下搶救成功案例。最早制定出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標準。最找總結出救治原則和方案。創下的非典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他是無雙國士,更是定海神針;他是醫者心,更是父母心。他敢醫,也敢言。他感染病毒,但自愈,剛康復,又上了一線。
這一次,無論是年紀長的人,還是年紀小的`人,都認識了再次掛帥出征的鐘南山。
我們正在經歷寒冬,但我們堅信,春天終會到來。
觀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心得體會 篇3
當新年里的第一抹陽光射出地平線,當熟悉的爆竹聲在窗外響起,20__年,我沒能等到從外鄉趕來團圓的親人,卻等到了身為醫生的家人春節取消休假的通知;我沒能看到舉國歡慶春節的熙熙攘攘,我只看到街上帶著口罩的行人驚慌的目光;我沒能聞到酒店里年夜飯的香味,只聞到了和空氣里消毒水一樣越來越濃重的焦慮;我沒能聽到商圈里熱鬧的音樂,只聽到疫情逐漸蔓延到整個國家的消息;我的手里仿佛還像是攥了一塊冰,連著心臟也被壓迫的喘不上氣,就像今年的春天一樣的荒蕪。
當春天的溫度不足以溫暖這慘淡的事實,當春節的意義被病毒沖撞得七零八碎,請不要忘記,你在,我在,我們都在,即便是西伯利亞的嚴寒封凍了這個世界,即便是冠狀病毒的魔爪禁錮了整個中華,我們也要用我們的血,我們的夢,我們的歌點燃希望,溫暖這本該生意盎然的春日!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即便疫情肆虐,我們也不能絕望啊,因為希望才永遠是這春的顏色啊!春日的綠色是希望,但是醫師服的白色更是一種希望,就像是一道屏障震懾住病魔,迎來了健康。
我是一名醫學生,我的家人已經在抗擊疫情的前線晝夜不停地奮戰。20__年的那場瘟疫,是他們在守護著我們的生命,現在我們也成為了醫學院校的學生,也應在這并不熱鬧的春日給予希望,如果病毒非要讓生命失去顏色,那么別忘了我們入學時最先記住的八個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20__年的春日,雖然你以一個慘淡的模樣向我們走來,但是請相信,我們會用心中的希望,頭腦里的知識,為你刻下最璀璨的印章。
觀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心得體會 篇4
當下,我們每個人最關注的就是疫情。每個人都在不停地刷著手機,看著每天的疫情情況以及有關病毒的一些科普知識和如何防護的信息。同時,也不斷有患者治愈、出院的好消息傳來。醫療專家團隊們也相繼開啟了對病毒疫苗的研發工作。
當疫情蔓延增長的時候,每個人的心里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恐慌和焦慮。“我會不會被感染?”成了每個人都很擔憂的話題和心病。與此同時,官方媒體也在第一時間不斷更新發布著“緊急擴散!某某車次,航班發現患者,急尋同行人!”的公告。我們的科研工作者也在加急地進行各種研究。人民日報公眾號發布最新消息,“速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同行程查詢工具來了”。只要輸入日期、車次和地區等信息,即可查詢到對應行程是否與已披露的確診患者同行,做到早預防、早隔離、早救治。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防控疫情硬仗中,我們切實體會到了我們國家在醫療科技,社會管理等諸多方面“硬核”攻關的實力,充實資源,保障到位,既全力救治患者,又構筑堅實堤壩,保護民眾免受感染。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表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國在創紀錄的短的時間內甄別出病原體并同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國家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信息,迅速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阻止疫情蔓延。中國體制之有力和中國舉措之有效,世所罕見,令人敬佩。
此時此刻,雖然我們正處在嚴峻復雜的疫情之中,正處在疫情防控的緊急關頭,但是我們不怕,我們萬眾一心,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人民日報新媒體推出了MV《武漢加油》,讓我們團結一心,共克時艱。有困難我們一起抗。做為一名中國人,心中涌動著莫名的驕傲和自豪。
觀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心得體會 篇5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是,經過全國上下艱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勢已經呈現持續向好之勢。而要戰勝疫情,我們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技,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
從甲型H1N1流感,到中東呼吸綜合征,從埃博拉,到寨卡……盤梳人類與病毒疫情抗爭的歷程,大的“抓手”就是科技,這在血淚中得出的經驗之談,同樣適用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此,需凝聚抗擊疫情的強大科技力量,加大科研攻關力度,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凝聚抗擊疫情的強大科技力量,需要發揮舉國體制這一顯著優勢,堅持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航空發動機、量子通信、智能制造等重大科技項目時強調,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協同攻關,為攀登戰略制高點、提高我國綜合競爭力、保障國家安全提供支撐。調動精兵強將,集中力量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就一定能夠取得豐碩效果。
凝聚抗擊疫情的強大科技力量,需要瞄準目標,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抗擊疫情是一項系統工程,目前已經確定了五大主攻方向,分別是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盡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要加強藥物、醫療裝備研發和臨床救治相結合,切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這意味著科技攻關在瞄準主攻方向的同時,也要在重中之重的領域爭分奪秒,爭取早出成果,出大成果。
凝聚抗擊疫情的強大科技力量,還需要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攻關決心。“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一代代科學家弘揚科學報國的光榮傳統,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勇于創新、嚴謹求實的學術風氣,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在科學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令人感佩。在這場重大斗爭中,廣大科技工作者同樣展示了拼搏奉獻的優良作風、嚴謹求實的專業精神。相關部門應程度為科技工作者發揮才華提供厚條件,激勵他們心無旁騖搞科研、闖難關。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技術裝備瓶頸,絕非易事。但是,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科技優勢,將科技能力轉化為科研成果,就能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產品,為打贏這場硬仗提供強大科技支撐,從而造福于民,惠及人類。